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VAR模型讨论中国城镇化、经济增长与保险业发展三者的关系,结果显示,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具有长期的正向效应。从长期看,经济增长、城镇化率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有一个相对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保险业发展有无影响以及有何影响。首先对经济增长和波动可能会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进行理论假设,认为经济增长对保险业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之后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1998—2011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保费收入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的协整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对于保险业增长有着明显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测度结果表明,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的顺周期性质,当经济运行处于稳定增长时,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扩张方向基本一致。保险业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保险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供给导向模式。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协整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并且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方法,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和县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旨在探讨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波动的传导模式。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来看,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都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研究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利于指导和促进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笔者选取江苏省1990-2011年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的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呈互相促进的作用,并且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强于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此外,从长期来看,两者的促进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保险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基于1986年-2011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保险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实证结果显示:(1)保险业的发展要快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和全要素增长率;(2)保险业对于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长期提升的作用不显著;(3)全要素生产率对保险业提升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保险业作为现代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转化储蓄而形成资本积累来促进经济增长,但保险业的增长效应是否会随经济波动程度的不同出现差异却较少被关注。本文采用相对保险深度作为保险业发展的代理变量,运用中国1999—2010年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作为分析工具,选择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关系紧密的经济波动指标作为门槛变量对保险业的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当考虑到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匹配程度时,大力发展保险业不再是最佳选择。在经济波动处于不同程度或区制时,保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即随着经济增长率或通货膨胀率跨越门槛值、进入一个更高的区制,相对保险深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泓  崔开昌 《生产力研究》2012,(3):132-133,197
文章运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了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安徽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城镇化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证实了安徽省城镇化和就业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经济增长短期内对就业增长具有较为有力的促进作用。安徽省要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抓手,促进和扩大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保险业的重要使命,保险业应该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积极作用.重点是发挥保险对社会经济体系建设的推动作用,以及提高保险供给能力,发挥保险职能作用,提升城镇化建设质量,同时也要处理好参与城镇化进程发展中的风险问题,更好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新疆1980年-2008年的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人身保险保费收入和GDP数据的对数值为依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新疆财产保险发展、人身保险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新疆财产保险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而人身保险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协整关系;短期内财产保险、寿险都不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经济增长却是财产保险和寿险发展的Granger原因,而从长期来看,寿险的增长可能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未来50年全球城镇化人口增长中95%将来自发展中国家而由此存在巨大人力资本风险保障需求的分析背景,根据Campbell(1980)经典寿险需求的扩展模型,区分了两类不同模式的城镇化类型——提供配套设施等的Ⅰ型城镇化和仅转移人口而无配套设施等的Ⅱ型城镇化,利用151个国家1990-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只有促进人的发展的Ⅰ型城镇化才能促进寿险需求的核心假设.研究表明:(1)在全球水平上城镇化对寿险深度的促进作用为2.3%;(2)促进人的发展的Ⅰ型城镇化对寿险深度的提高作用比未能促进人的发展的Ⅱ型城镇化高出31.2%,后者对寿险深度的影响甚至为负;(3)中介机制检验证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寿险业发展;(4)寿险业在城镇化过程的增长呈现S形规律,存在一个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基于文章的研究结论,建议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加大人力资本的开发力度,同时把握寿险业发展的黄金时机,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本风险保障.  相似文献   

12.
URBANIZATION AND HEALTH CARE IN RURAL CHINA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trong economic growth has led to remarkable urbanization in China. Using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empirical evidence documenting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rural health care and insurance. The primary finding is that urbanization leads to a significant and equitable increase in insurance coverage, which in turn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access to care. In addition, adverse selection exists in the demand for insurance. Income is also a significant determinant of insurance coverage. This study concludes that urbanization can help make substantial changes in rural health care and insurance status.  相似文献   

13.
Rapid urbanization also happens wh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 job creation are absent, such as in Africa and Latin America during the eighties. Why do some countries urbanize faster while having worse economic growth? This paper finds that higher aggregate agricultural risk induces rural-urban migration, providing an additional channel to explain the urbanization trend. Uninsurable expected risk will lead to rural-urban migration as a form of ex-ante insurance if households are liquidity constrained and cannot overcome adverse shocks. The effect is robust to controlling for the traditional view of urbanization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and to several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 such as government spending.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从成本的角度深入分析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我国工业效率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影响因素,运用模型并利用2003~2009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经验分析。实证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总体上对工业效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在主要行业细分中,金融保险业和信息通讯业对工业效率均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工业效率的作用不显著。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工业效率受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和制度环境因素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事实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道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作用,对第二产业的提升作用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在探析建筑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机理的理论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使用我国2008年省级层面数据,对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耦合度最低的西藏自治区也达到0.9139;为了避免耦合度指标存在的缺陷而构建的耦合协调度指标则证实,我国各省区建筑业与区域经济增长耦合协调程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可分为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和勉强协调四种类型,且大部分省区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认为中长期内我国经济增长仍是工业占有主导地位,城市化进程仍需要一段时期。但在我国经济增长短期却发生了增长动力的变化,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格兰杰因果检验也同时表明,第三产业将逐渐替代第二产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推动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以更好地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以全国和湖北省1952年以来各年城市化率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湖北省城市化的总体水平、空间差异和发展特征。并根据湖北省城市化进程中表现出的发展阶段性,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1986-1994和1995--2000两个时间段,对湖北省近15年来城市比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区域经济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的高低一直是湖北省城市化发展重要而且稳定的影响因素;工业化对湖北省城市化的影响最为重要,目前由于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其地位相对来说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农村非农产业也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而且其作用还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城市化发展不可忽视的支持因素,农业现代化必须与城市化同步进行。相对而言,湖北省经济外向度、民众投资、消费能力尚不够强.交通、医疗业尚未形成优势.所以这些因素对湖北省的城市化的影响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大量研究发现保险业活动可以影响经济增长,但对于保险业的结构特征和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是否有作用却鲜有涉及。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在1999-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我们发现保险业活动、结构以及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影响:中小保险公司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利于经济增长;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时会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会抑制经济增长。本文还构建了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全国样本进行分类,发现不同区域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