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出渠道的不畅是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重要原因。在我国创业板未正式推出之前,风险投资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可行的退出方式进行退出。由于公开上市短期内无法成为大多数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具备条件的风险投资企业可选择借壳上市、海外上市等上市方式进行退出。现阶段较现实的退出方式是并购。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  相似文献   

2.
吕明 《时代金融》2012,(35):58-59
我国的风险投资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起步晚,底子差,当时的风险投资机构带有明显的政策驱动色彩,虽然其组织形式为公司制,实际上是政府的一个部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强和经济增长,外国资本、民间资本在风险投资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信托型、契约型风险投资主体不断涌现,特别是2007年以来新《合伙企业法》增加了新的合伙企业形式——有限合伙企业,进一步丰富了我国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风险投资过程的最后阶段是退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主要有IPO、并购(M&A)、股权回购、破产清算和次级市场出售等几种方式。虽然受限于当前的IPO审核与二级市场环境,但IPO仍是我国风险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3.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来自广东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退出机制使得风险资本能够实现循环投资,也是风险投资中潜在或外在的有关公司控制权的激励合约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广东为例,说明了退出机制差异造成了我国内外资风险投资机构的经营差距,而退出机制差异主要体现为国内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进而提出了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相关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4.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循环中“惊险的跳跃”,然而退出交易中并购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通过数理模型的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公平、影响市场效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构建了一套信息不对称指标评价体系,并将证据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评价中;最后,通过收集专家的信度分配函数,对我国风险投资并购退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形式及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缓解我国风险投资并购退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循环中"惊险的跳跃",然而退出交易中并购双方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通过数理模型的分析发现,信息不对称会破坏市场公平、影响市场效率;基于企业价值理论构建了一套信息不对称指标评价体系,并将证据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评价中;最后,通过收集专家的信度分配函数,对我国风险投资并购退出交易中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形式及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缓解我国风险投资并购退出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风险投资退出决策模型设计与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投资作为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活动,选择合适的退出方式来实现资本的增值在整个风险资本循环中至关重要.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主要包括四种方式:首次公开上市(IPO)、企业购并、回购和清算退出.本文从实际与理论两个方面就有关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展开讨论,并总结出我国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中国特殊体制下风险投资的特色,以及中国风险投资应该采取的实施对策,项目基金管理方法和退出机制的选择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成功的风险投资案例进行了分析和经验总结,对风险投资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风险投资是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孵化器和推进器。在我国风险投资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存在着许多问题:规模较小,来源单一,中介服务机构不发达,专业人才缺乏,退出机制不健全等。因此,应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完善内外部环境,规范运营机制,培养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建立通畅的风险资本撤出机制,加快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本文中提出:(1)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是一种合作博弈关系,如果把创业企业家比作“千里马”,风险投资家则是“伯乐”,千里马必须精心喂养,如果只让它吃普通草料,甚至经常吃不饱肚子,千里马终将成为一匹驽马,因此风险投资家必须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2)培育上市公司是风险投资的一项战略任务,它类似于将0℃的冰块加热到100℃升华为水蒸气,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创业的过程,需要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的串难与共和密切配合,(3)兼并收购在风险投资的现实操作中难度较大,不应成为风险投资的主要退出方式,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更需要创业企业家转变观念和塑造一个健康的创业文化氛围,(4)搞好风险投资的退出工作应该从源头抓起,作者倡导出口导向型投资,联合投资,链条式投资和规模投资的理念,主张风险投资与投资银行应该加强全作。  相似文献   

10.
本从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投资主体、法律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因素,并对发展我国风险投资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的、支持创新及科技产业的融资机制,为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由于风险投资在筹资、运作、退出机制法律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直接制约了我国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就我国风险投资业以后的发展,文章从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促进中国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并展望了中国风险投资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周廉慧 《金融纵横》1999,(11):10-11
无论风险投资成功与否,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以保证风险资金的良性循环和最大限度地发挥风险投资家和风险资金这些“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制度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的繁荣会极大地促进一国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而风险投资是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从风险资金来源单一、人才匮乏,市场法制不健全等角度分析我国风险投资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立我国风险投资市场、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完善我国风险投资法制等方面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经验表明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因时间和地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自2007来以来,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发生了剧烈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退出方式的选择对于风险投资退出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影响到退出的可行性和各参与主体的收益,而且还影响退出后受资公司的发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上市退出和出售退出两种,其中出售退出包括并购和股权转让两种。国内外学术界历来重视对最优退出方式选择的研究,一些学者分析了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迅速,投资规模与机构数量均呈现上升趋势。然而,我国风险投资业由于起步较晚,其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进行阐述,继而从投资环境、资本来源与投向、退出机制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国外实践经验,针对各个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投资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增长中。然而,风险投资在我国的运作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退出机制方面的问题,事实上,退出机制是关系到风险投资运作的关键因素。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应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带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相似文献   

17.
风险投资生命周期的阶段不同,对资金需求和融资方式的选择也不同,风险投资的生命周期特点,决定了其退出制甚为关键,要促进我国高科技的发展,必须创建风险投资体系,而创建风险投资体系,必须要求有完善的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风险投资正常的IPO、股份转让和清算的三种途径分析,重点阐述了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并购,并且通过跨国资本和国内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资金流向分析,探讨了并购的渠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从总体来看,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退出,没有成功的退出,则风险投资就很难给投资人有效的回报,管理团队也没有办法获得相应的收益,从而风险投资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将枯竭。因此我们说,只有存在一个完善的风险资本退出机制,才可以促进风险投资商对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高科技企业的投资,推动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才可以为提供风险资本的所有提供风险转移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发展较快,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却十分有限,风险投资退出主要采用股权转让方式,同时IPO退出方式越来越活跃.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已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已经成为阻碍我国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