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劳工标准主要针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起国主要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因此对中国的影响最大。它的不利影响是加剧劳动密集型产能过剩、威胁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有利影响是节约司法成本、促进产业升级和增长模式转变。中国有四种应对策略,即回避策略、联合策略、自主策略和适应策略。中国提高劳工标准是可行的。理由有三:一是工资水平有上升空间;二是不会加剧失业问题;三是受产业粘性、自然条件和人口效应的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不会大幅度下滑。  相似文献   

2.
笔者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所以劳工标准全球化对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培养名牌企业和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劳工标准全球化发挥保护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新国  张蕾 《经济管理》2007,(21):23-28
劳工标准已经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弄清楚劳工标准与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关系。本文首先对劳工标准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界定劳工标准为国际劳工组织中核心劳工标准和劳动力价格或成本;在对国家竞争力的内涵进行探讨后,界定国家竞争力为竞争结果和影响因素两方面;然后对我国劳工标准与国家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苏李 《经济前沿》2012,3(2):16-22
基于钻石理论,本文构建了FDI对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影响的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FDI的流入有利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其中原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最为明显,但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较小;民族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因FDI的流入而受到不利影响,但劳动密集型、原材料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却因此受益;同时,民族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内竞争力也受到了FDI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李慧  胡国良 《技术经济》2013,32(9):125-130
利用2005—2010年我国长三角地区21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全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由人均制造业出口额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降低;分行业看,人民币升值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影响较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大。  相似文献   

6.
欧美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新动向。从国际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的大趋势和大格局看,主要新动向是: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发达国家的三次产业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产业的要素结构从过去追求技术资本密集型向重视劳动密集型调整。中国需要积极应对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积极调整和合理布局产业结构。中国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是:完成第一次工业化,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并使其占主导地位;调整产业结构,与世界总体产业格局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和循环;使工业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前十位,提高产业竞争力;形成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互协调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福建工业国际竞争力和主导产业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工业国际竞争力指数的计算,认为劳动密集型工业制品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福建省现阶段的主导产业应当定位在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能够发挥劳动力优势的领域和生产环节,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劳工标准体系分化及发展问题.单边贸易立法、自由贸易协定、跨国公司行为准则或社会责任标准体系,这三者皆于不同程度实现了劳工标准和贸易政策的挂钩,降低了贸易伙伴的国际竞争力,致使劳工标准体系日益分化.这一状况不但影响了全球各国劳工关系与劳工标准的实施水平,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也在日益深入.本文提出了几条应对劳工体系分化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贸产业结构变迁与国际竞争力演化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颖  李酣 《当代财经》2011,(1):103-111
通过采用1978-2009年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中按照三、四位数分类的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和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中的数据,以国际竞争力指数来代指外贸产业的竞争力状态,并用其时间序列在不同产业中的变化来刻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贸易产业结构的发展轨迹和国际竞争力走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外贸产业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在逐渐提升。从总体上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优势仍将保持,资本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但在高新技术领域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行业很少。中国在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提升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的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群  王倩  申燕霞 《经济师》2009,(4):63-6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开始更多地关注劳工标准问题,并引发国际组织对该问题的争论,从国际力量对比看,将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国际劳工问题也逐渐写入了许多区域性的贸易协议中。国际劳工标准也有可能成为一项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这将对中国的经济造成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我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机遏与挑战、因此,必须寻求相应的策略采积极应对国际劳工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际劳工标准与SA8000认证对我国企业国际营销的影响表现在营销成本、目标市场选择、营销战略和营销组合策略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国际营销环境的变化,处在国际营销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可分别采用适应策略、回避策略、品牌战略和企业形象战略来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2004-2013年共十年数据,对我国27个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程度、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并利用静态面板回归和动态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中国整体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而中高技术行业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形成优势最有潜力的行业;(2)我国引入外商直接投资占比变化不大,但其总额提升速度迅猛;(3)我国制造业的平均产业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但其大小程度及变化趋势在不同行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别;(4)静态面板回归结果表明,FDI渗入程度越高,产业集聚程度越大,越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此外,FDI与产业集聚间存在交互效应继而正向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5)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也显示FDI、产业聚集、国际竞争力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及其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如何?本文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分析发现,一是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来源于两个极端,即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中国这两类行业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都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和地区;二是中国低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纺织、皮革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接近三分之一;三是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的贸易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该产业出口占世界的份额达到20%左右;四是中国中高技术制造业和中低技术制造业占世界市场的份额较低,这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显著不同。由于中技术制成品通常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中技术制造业在世界贸易中较低的竞争力,反映了中国资本稀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一、何为"国际劳工标准" 自1919年国际劳工联合会(ILO)成立至今已通过了170多个公约和协定,内容涉及就业、工资、福利、劳动保护、工作条件等诸多方面,这些规定统称"国际劳工标准".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试图将国际劳工标准问题与WTO中的自由贸易体制相挂钩,认为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合理地使用劳动工人,未能给劳工提供周全的保护,劳工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导致产品的劳动力成本极低,生产成本扭曲,发展中国家因此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体制中获得不正当的"比较优势".这种因工资低下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原因形成出口竞争构成了劳动力倾销,使得发达国家工人工资降低,失业率上升,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低劳动力成本的吸引,一些跨国公司纷纷将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少数几个发达国家还把此问题提升到人权的高度,认为这是对劳工人权的粗暴践踏,从而使这个问题涂抹上了一些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16.
劳工标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SA8000逐渐成为企业进入欧美市场的"许可证"的背景下,我国外向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较为明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从"安全与无歧视"、"工作时间与报酬"和"集体谈判权"三个方面衡量企业执行劳工标准的情况。调查发现,企业执行上述三方面的劳工标准对其产品质量都有正向影响,但只有在执行"工作时间与报酬"方面的劳工标准时,才会对其短期销售能力和短期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在完善相关劳工法律、加强劳动执法的同时,通过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执行劳工标准;企业应积极推行"安全生产守则",尊重职工的集体谈判权,严格执行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和工资报酬"的规定,增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王铂 《生产力研究》2012,(2):126-127,261
文章通过论述国际劳工标准问题的由来和分类,并针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方面的争论,分析现阶段国际贸易发展背景下劳工标准问题的现在,以及国际贸易中有关劳工标准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玉霞 《当代经济》2010,(15):82-84
蓝色壁垒是一种以保护蓝领工人权利和工作条件为主要内容而形成的国际贸易限制措施.这也是继绿色壁垒之后发达国家设置的又一个新的贸易壁垒.本文以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湖北省加工贸易中存在的劳工问题,提出要正确认识分析国际劳工标准的双重影响,积极应对蓝色壁垒对湖北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加工贸易的出口限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快 ,国际间产业竞争愈演愈烈。国际竞争力研究也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成长一般经历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四个阶段。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有迈克尔·波特的六因素分析、基础设施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及“后发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等。在中国入世背景下 ,提高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应从五方面着手 :产业组织优化 ;培育和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集群 ;加快知识资源培育和积累 ;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开放型产业政策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努力创造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的17个行业在1995—04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在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衡量上,突破了以往仅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考察的做法,增加了对技术创新环境方面的考虑。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有显著影响;且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环境指标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技术创新产出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程度相对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环境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相对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