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基础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文章从办学主体、主要政策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三大方面概述了世界各国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国强 《辽宁经济》2006,(8):15-15
近几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陷入了新困境,表现为拖欠教师工资、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不到保障、学校债务负担沉重、辍学率回升、地区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差距拉大等等。这些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投入问题,或者说是由经费短缺造成的,但从根本上讲是体制问题,造成基础教育经费负担主体不明确、来源渠道不规范、调节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体制,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周晔 《魅力中国》2009,(23):9-11
反思由城乡二元社会导致的城乡"二元割裂"思维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要合理定位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观照教育主体——农民及其子女的现实的教育需求以及基础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等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城市一致,应着力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材"。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础教育是培育新型农民尤其是新型后备农民的关键。文章首先分析了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新疆贫困县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对策,从而为培育出符合新农村建设主体要求的雄厚后备新型农民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  相似文献   

5.
反思由城乡二元社会导致的城乡"二元割裂"思维对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要合理定位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充分观照教育主体--农民及其子女的现实的教育需求以及基础教育的内在规定性等因素.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与城市一致,应着力于培养"人",而不是培养"材".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教师教育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何既有事物的改革都根植于广阔的社会背景和自身的逻辑发展之中。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亦未能例外。这次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幅度之大、影响之深超出了以往对教师的观念、功能、素质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教育必须以教师专业化为目标 ,实现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 ,构建以定向型培养为主体、向开放型培养拓展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以校为本进行培训 ,从容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邴翠萍 《魅力中国》2009,(17):60-60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新课标的重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课程改革目标之一。英语教学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根本保障,但客观存在的地区、城乡和学校差别导致了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发展,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此,我们应该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并对农村基础教育进行重点倾斜,同时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转变观念,提升教学管理水平,推进农村学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乡格局每天都会发生着新的变化,城乡基础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是每个省份都不能回避的事实。这种差距的存在会影响到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次研究是以山西省样本关于城乡基础教育总体状况、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费五项指标进行满意度调查为基础的,在分析总结2009年度城市化进程中我省城乡之间基础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后,根据调研结果寻找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差距,以"教育公平理论"分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并从引导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从经济投入、学校管理、人才培养、制度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的解决措施,旨在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基础教育带来的不利,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未来的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的社会,它需要有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然而基础教育是人各方面素质形成的关键期,为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加强基础教育,那么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对高师生的素质有哪些要求?审视我们现行的基础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如: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课程内容和形式单一化。“学科中心”甚至“主科中心”导致主科负担重,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多数人的发展等等。这种所谓的“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1.
李妮  王志华 《理论观察》2009,(3):115-116
教育评价是改进教育的前提。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存在观念、标准、目的和主体冲突等问题,为了使基础教育评价由冲突走向融合,需要用发展性评价取代奖惩性评价,需要协调内外部评价,并实现评价标准和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近在咫尺。作为伟大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扶贫工作探讨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着眼于贵州省某县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旨在探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从而尝试对该基础教育问题进行系统的、多维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主体     
社会发展主体问题是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群体结构已发生新的变化,我们对发展主体问题的认识也需要逐步深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层分析方法,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主体的新变化以及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发展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并且广泛地、充分地调动一切发展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公共财政投入问题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基础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有着巨大的外部正效应,政府提供已成为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尽管我国基础教育普及率在国际上位于前列,但还存在投资主体重心偏低、经费总量不足、财政资源分布失衡等问题,与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不相适应。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保障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构建新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金铭 《新西部(上)》2010,(2):164-164,163
当今社会与教育理论界对农村教育的争论归根到底在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目的的争论。本文从探讨农村基础教育重任出发,论证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本质和城市子女一样为走上社会参与现代生活打好基础,是要通过接受教育实现子女的社会流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必要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这三大教育改革实验直接以区域性基础教育质量提高为目的和基点,其最终出发点在于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于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本文重点讨论了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的实施动因、遭遇障碍及保障措施,并对我国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构主体的地位、性质及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与教育理论界对农村教育的争论归根到底在于对农村基础教育目的的争论.本文从探讨农村基础教育重任出发,论证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本质和城市子女一样为走上社会参与现代生活打好基础,是要通过接受教育实现子女的社会流动.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不必要向学生传授农业知识.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丰富性发展,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发展公平性要求和发展价值的主导取向新的定位,作为一种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扩展,强调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发展内容的丰富性和非排斥性,发展主体之间以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结果的平等性与公平性。从发展的重点来看,包容性发展特别强调社会各阶层尤其是社会底层阶层平等的参与发展过程和分享发展成果,是面向大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重庆基础教育发展城乡差距的经济根源及其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波 《特区经济》2008,(11):199-200
重庆的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在直辖以来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的基础教育发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尚存在明显差距,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格局还比较明显。本文通过对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分析,谈谈导致重庆基础教育城乡发展差距明显的经济根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对推动重庆基础教育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重庆经济社会实现更好更快和可持续发展能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澜馨 《魅力中国》2013,(29):55-55,57
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出现的状况是总体水平较低,发展略不平衡,低效率低水平等基本情况,所以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是现阶段需要我们探讨的重要理论和现实的社会问题。本文从中国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对我国公共服务主体类别的研究。分析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找到一定的供给模型,并结合十八大的指导思想,完善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的发展,促进政府职能和服务,并给予机制上的保障。对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等单一主体的理论来源进行分析后认为在多中心治理区域下,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等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发展是当今中共公共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