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委婉语体现为一种语言现象,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通过对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对英汉语言深层次文化的了解,而且有利于对英汉委婉语的理解和翻译。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一种普遍存在又十分复杂的语言现象.文章介绍了委婉语的定义,语用功能;归纳了委婉语的语意特征;引述了委婉语的分类;并通过英汉委婉语的对比分析,揭示了具体语言中委婉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在多种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讨论了委婉语的使用范围,包括指代鬼神的称呼,用于间接提及一些有关死亡、疾病及生理缺陷等。另外,在社会职业中用以指代社会地位较低的一些工作等。还讨论了委婉语在政治、军事活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频繁出现的修饰手段和表达方法。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委婉语的语用原则及语用功能,以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在涉外交际中,我们都要进行语言交流。由于某些生活习惯或习俗差异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忌讳,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使用委婉语以避免尴尬或不愉快。从委婉语功能出发,分析了商务信函和商务洽谈中的委婉表达及其翻译,从而论证委婉表达法不仅是商贸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家在竞争中赢得客户的一个不可小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委婉语伴随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改变完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有效的语言形式,它可以使语言的交际更为圆润自然。本文主要概括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对比分析德汉委婉语各自的特征、总结德汉委婉语跨文化交际价值。正确使用德汉两种语言中的委婉语,不仅有助于我们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而且能使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两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李笑盈 《时代经贸》2009,(4):152-153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商务人员利用这一重要修辞手法,委婉、礼貌、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和不同意见,不仅能提高谈判语言技巧,更能体现谈判者的文化修养和缓和谈判中的紧张气氛。委婉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本文对词汇替代法、过去时态法、被动语态法和虚拟语气法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总有些话是不能直截了当说出来的,否则会使人尴尬,让人生气,讨厌或令人害怕.如果直接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粗俗、轻浮、无礼的印象.因此为了避免难堪,或减轻对人的感情伤害,人们创造了委婉语.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存在的历史相当悠久.它不仅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领域,人们广泛地使用着委婉语.所以本文从委婉语产生的原因,特点,使用领域,构成类型等方面进行阐述,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使用的范围涉及社会及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英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从委婉语的定义和起源入手,对英语委婉语的分类、功能使用范围、常见表达方式及其翻译方法做了初步探讨,以期达到在实际翻译工作中加强对委婉语的理解和交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委婉语虽然是语言之精华,智慧的结晶,但使用时须格外谨慎,不可乱用。  相似文献   

11.
汉语文化负载词负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信息,其英译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输和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全球化语境下,英语世界化和全球文化"美国化"趋势明显,英语文化负载词在汉语语境中的传输远多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在英语语境的传输,中西文化交流极不平衡。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按照生态翻译学观点,改善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生态环境和优化其翻译策略可促进汉语文化负载词所负载的文化内涵在英语语境的传输,并维护汉语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在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中的民族身份和全球语言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英语这门国际化语言出现了全球化和地方化的特点。带有明显东方特点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应运而生。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是指带有中国文化蕴涵和文字特色的语言、文化、事物、思想意识等的词汇。中国英语在表达中国特有事物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传播了中国独特的文化。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创作的著名小说《京华烟云》中的中国英语就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典范。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无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出来,因此林语堂先生在书中创造使用了大量的中国英语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诸如婚丧礼宴,冲喜守寡,中医中药,古玩字画,赋诗作对,道家文化,饮食文化等等。纵观本小说,林语堂先生创造的中国英语主要体现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中国英语的使用是本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这让更多的西方人了解了中国文化,有利于中西文化的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3.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是语言文化的结晶,概括人类文化经验的精髓。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习语。通过对习语与语言文化、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实例三个方面的阐述,说明英汉习语翻译中表现出的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以及价值观与审关意识等方面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任何语言都不独立于文化之外,换言之,语言与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并反映文化。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直译,意译,借代和直、意译结合的四种翻译方法,将对英语,汉语词语中带有国俗语义的词语进行对比,从而找到两种语言中等值的传递语言信息的最佳方案,获得语言文化信息的传递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跨文化交际活动变得愈加频繁与重要。作为社交言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寒暄语成为当今社会热门话题,且不同文化有不同寒暄语这一现象已为人熟知。然而虽然在翻译理论研究领域这一现象已被深入讨论,针对该现象在文化起源方面的深入探讨确实少之又少。从礼貌理论角度出发分析中英寒暄语差异的文化原因,并指出中英对于"脸面"的不同态度正是差异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肖英 《经济研究导刊》2012,(14):265-266,271
二语习得中母语对目标语的迁移现象非常普遍,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年龄、性别、文化差异等方面干扰均可产生语言迁移。在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了剖析后,进一步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语言正迁移的促进作用以及克服负迁移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体系中的一个分支,必然要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商务英语翻译中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并设法使这些差异在传译过程中弱化或消除,同时在译入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国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8.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英语准确、流畅地按要求写出短文,必须以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为基础,改掉先写中文再写英文的习惯,通过不断地练习达到用英语进行思维,同时还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上的差异,这样,才能写出一篇较满意的英语短文。  相似文献   

19.
英汉语言普及教育对藏语造成了事实上的生存压力,加上毗邻区域土著语言危机四伏,藏汉双语教育在模式和梯次上还不够完善,多民族杂居区藏族学生语言上的文化焦虑越来越严重,甚至出现了意识形态领域的认同偏差,并进一步导致了文化上的政治冲突,成了地区文化乃至国家安全的一个隐患。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藏族乡土文化,通过乡土文化优越感效应和藏汉英三语文化的积极比较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闻英语除了拥有新闻英语语言的基本特征,背后还包含了丰富的异域文化信息,形成了一条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因而给新闻翻译者增加不少困难。从侧面也鞭策出新闻翻译者应更加刻苦,须了解新闻英语语言的特点,积累更多的语言文化知识,同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做好新闻翻译工作。本文探讨分析了新闻英语语言、词汇的特征,并结合这些特征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