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这次由美国引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以及监管改革成为各国学着讨论的热点.如何既要保护金融消费者远离过分风险,同时又要保护金融市场远离体系性风险,本文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角度,结合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法案的出台,探讨金融消费者保护与经济危机之问的内在机理关系.以期对我们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于平 《时代经贸》2011,(8):154-155
这次由美国引发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构建以及风险防范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金融消费者的保护以及监管改革成为各国学着讨论的热点。如何既要保护金融消费者远离过分风险,同时又要保护金融市场远离体系性风险,本文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角度,结合美国的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法案的出台,探讨金融消费者保护与经济危机之间的内在机理关系。以期对我们如何防范金融危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监管趋势,宏观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举,构筑国家金融安全的监管防线。  相似文献   

4.
从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一连串金融海啸,造成整个美国金融体系的瘫痪,并波及到我国的一些金融机构.随着金融的全球化,我国金融业正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日趋紧密,怎样才能预防这种输入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特别是从政府层面上加强金融危机防范十分重要.对金融业的审计是国家审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警和防范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着重探讨了完善我国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建立健全金融预警指标体系、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和创新的金融监管之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  曾莉 《经济论坛》2009,(17):26-27
不断发展的金融创新产品除带来经济繁荣之外,背后还隐藏着许多被忽视的风险.在金融进步的路上,我们既不能停止对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但也不可以漠视因此而产生的金融风险,更不能放松监管.相反,在鼓励和繁荣金融工具创新活动的同时,我们必须在科学的金融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与时俱进地更新监管理念,改进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6.
金融审计工作是对金融活动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秩序形成了严重的安全威胁,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也造成了重大影响.为预防和避免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良影响,金融审计工作应当将管理和协调、监管、预防和预警等重要作用发挥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这也是我国金融审计机关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风险防范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作为经济核心的金融业将面临一系列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开放更让世人所瞩目.中国会不会发生金融危机、有没有预先防范的对策等一系列问题在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给中国的金融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并将对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和广度产生较深层次的影响.本文将集中探讨中国金融风险防范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戴国强  陈晨 《财经研究》2015,41(3):100-110
金融消费者保护不足是不是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关系着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和执法的合理性.文章利用2011-2012年世界银行对全球142个国家或地区的跨国调查数据,构建了综合反映金融消费者保护程度的指标,首次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消费者保护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显著的,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能够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即使只是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某一方面,也能显著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9.
浅谈对金融生态内涵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蔚 《经济师》2009,(9):196-197
自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安全就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虽然对导致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学术界认识不一,但金融体系本身的不健全和金融监管制度的不完善无疑是其主要原因。而这恰恰是金融生态要解决的问题,因为金融主体内部以及金融主体与金融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是构成金融生态平衡的根本标志。因此再次探讨金融生态的内涵,对实现生态金融,进而防范金融危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2001年5月31日,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在北京联合发布了题为"金融与增长:动荡条件下的政策选择"的世行最新金融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两位作者卡普里奥先生和赫诺汉先生,是世行研究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方面享有盛名的金融专家.两位专家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特别是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体制的深刻分析,指出了由政府部门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可能带来的种种问题,提出了金融改革的方向和原则,阐明了金融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性和完善监管体系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金融安全网、防范金融风险的原则和方法,分析了金融开放的意义与时机选择.本文简要介绍了世行报告的基本观点及两位作者对中国金融政策的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金融的过度创新。或者说是因为金融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创新业务。在此背景下,对金融监管如何应对金融创新的挑战,如何在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对于我国在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体系比较脆弱的条件下.如何把握好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的度与节奏,如何进行有效的金融市场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真 《当代经济》2018,(6):30-31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金融业务模式,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大有颠覆传统金融生态之势,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势在必行,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入手,论述了对其进行监管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合理适度监管,以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7年由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的最大特点就是由金融衍生品的异化开始引发全面危机.首先给出异化的定义,接着分析金融衍生品如何将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一体化,使得异化成为可能,路径依赖效应和行为趋同促使金融衍生品发生异化.然后指出金融危机中金融异化的表现,最后总结了中国应如何防范衍生品异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委托—代理模型进一步引申出来的激励相容理论出发,通过对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控股公司之间的博弈分析,探讨实现双方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并参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借鉴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实践和我国目前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现状,从激励相容的角度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框架的构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金融创新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的两大课题。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去中心化金融在数字金融领域异军突起,去中心化金融致力于提高金融服务的范围、质量和效率,让金融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区块链技术带来的一些风险和隐患也逐渐显露,本文对去中心化金融的风险防范和监管进行初步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找出支持监管去中心化金融的客观依据,厘清去中心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在中国强监管环境下如何稳妥推进这一金融创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衍生工具有灵活、精巧等特点,并且在风险管理领域被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发展;但是发展越快,由此产生的各种风险也就越高.因为金融衍生工具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是防范风险、转移风险的可行办法,但是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风险,更有甚者会导致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一旦危机出现,灾难就会危害到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衍生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然后,介绍了摩根大通银行前不久发生的巨亏事件;最后从中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我国从中得到的启示,旨在防范一些可预防的风险,尽量避免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17.
葛晓萌 《当代经济》2018,(12):122-123
由对当前世界的金融危机和我国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得出,我国经济相关部门在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方面还存在一些监管不力、信息把握不准、资源浪费、职权不明等不足,针对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不同职责以及二者进行协作的必要性,将金融审计与经济监管的相关职能结合起来,搭建一个经济金融审计和监管协作的平台,将二者的优势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使我国金融的安全性与效益型得到更好的保障,为我国金融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18.
正确认识金融监管的作用与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度的金融监管对于防范金融风险是必要的,但金融监管的作用有限。金融监管不当或监管过严,不仅不会减少或降低风险,还会导致或加剧金融风险。在现阶段,金融监管必须将促进金融发展放在重要位置,而不能片面地强调金融的稳定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金融监管对于金融市场稳定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替代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不到位或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试图借助于金融监管来达到目的,通常也是难以奏效的。为了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维持金融的稳定发展,我国必须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品虽然发展的历史比较短暂,但它绝对是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工具.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衍生品被认为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一夜之间,金融衍生品似乎成为了成为众矢之的."股神"巴菲特将金融衍生工具视为是必须被"驯服"的高风险性金融工具,并且非常生动形象的称它为"金融界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随着全球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和发展,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问题也逐渐暴露.本文章首先全面介绍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理论依据和监管原则,然后通过文献分析法对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问题和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制度的建议并总结出可供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借鉴的监管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风险监管与风险控制不能适应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是引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世界经济开始从严重的危机中复苏,迈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交、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步伐也进一步加快,近年来,虽然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创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避步,但与国际金融业相比,无论是金融创新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