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劳动力迁移的动因和政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平  邓翔 《经济学家》2012,(10):58-64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家庭迁移决策模型,分析了我国劳动力迁移过程中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地区因素和劳动力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对劳动力迁移决策的作用;进一步,在稳态系统中分析了地方政府政策这一外生冲击对资本存量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我国近十年的统计数据,本文估算了各个影响因素对劳动力迁移率的作用,绝大部分影响因素得到了实证数据的支持,表明我国劳动力迁移率的确与收入差距和户籍制度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关联。  相似文献   

2.
文章引入收入分配边界概念,结合劳动力流动的市场均衡模型,研究外来劳动力对某一地区收入分配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如果流入者是某一地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净受赠者,那么,劳动力流入使得该地区的收入分配边界收缩,至少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如果此时给予流出地劳动力转移支付,将使流入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到一个合理水平,劳动力流入地区的所有居民都会获益.此结论不仅对发达地区政府针对外来劳动力流入采取的限制政策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进行财政合作,利用收入再分配手段合理配置劳动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和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等六省部分已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情况的调查,建立了已转移劳动力的收入模型,提出了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要素市场配置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乡要素市场人为分割情况下,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受到限制,要素的这种错误配置导致了较低的配置效率,从而使得城乡间经济收敛的内在机制无法发挥作用。通过选取一定的统计指标,对1990-2011年我国城乡要素收入进行分解,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要素市场配置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应采取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合理配置,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等政策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5.
市场因素和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决定一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na Household Income Project ,CHIP)住户数据,计算出我国居民市场收入基尼系数与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并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借此探讨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是由市场力量造成的,还是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力度不足的结果。研究发现,从市场收入基尼系数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不大。由此认为,政府收入再分配政策效果不明显是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状况较发达国家严重的主要原因。加大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政策力度是缓解和改善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2010年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产业结构仍很不合理,因此文章在劳动力流动的视角下建立数理模型并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了劳动力培训的产业升级效应,探究出了劳动力培训、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升级三者的互动关系以及劳动力培训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促进我国劳动力的流动和培训、加快产业升级,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反思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能否合理解决,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也影响到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本文中,针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条重要途径,强调各级政府应采取的行动和措施,最后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持续增加的城乡居民高储蓄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典型特征,正确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我国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本文应用199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对农村储蓄率的影响尤为明显。引入劳动力转移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交叉项可以发现,通过提高劳动力流动过程中农村居民获取的非农收入,能有效弥补城乡收入不平衡。劳动力转移规模和转移速度共同通过收入差距的缩小对农村储蓄率存在间接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在今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了民工短缺。民工工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与物价上涨形成强烈反差;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企业用工迅速扩张;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变革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为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提高民工的待遇,保障民工的利益,提高民工的素质,培养高技能的员工,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相关分析。1.城乡收入差别对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影响相关性不大,且为负相关。虽然多次进行变量调整,但结果基本如此。这里可能的解释是,虽然城乡收入差距会成为引起农民向城市流动的重要因素,但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及城市政府对农民的歧视政策,使农民进入城市工作的可能性小,找工作的概率低,这样,理性的农民就只能选择工作收入虽少,但就业比较稳定的农村就业。收入差别这一因素对农民外流规模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城乡隔离的就业政策。这里需要区别“流动动机”和“决定因素”。城乡收入的巨大差别肯定是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的流出流入地及流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即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研究了我国民工流的场效应。我国存在五个主要的吸引场,分析了民工流吸引场的特点,剖析了不同区域民工流流动空间差异。通过引力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我国民工流流动符合Harris-Todaro期望收入假设,Schulzt人口流动推拉对称假设和距离衰减假设。由于区位的差异,不同流入地、流出地的民工流影响因素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调整劳动者福利状况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不仅有利于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供给,而且可以降低企业的劳动者流失率,更可以利用最低工资制度的倒逼机制,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最低工资制度是劳动者获得最低生活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即将减缓并逐步降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水平不仅是调节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进而扩大内需的必要措施,也是实现社会资源合理分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已陷入困境.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公共产品供给出现问题,说明政府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能.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读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4.
张勇 《经济问题》2008,(10):69-72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李永军 《时代经贸》2007,5(6X):25-26
目前我国民工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已陷入困境。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保护弱势群体,是政府的一项基本功能。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居于主导地位。公共产品供给出现问题,说明政府没有很好的履行其职能。从公共产品供给角度可以很好地解读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6.
赵凤玉 《发展研究》2006,(10):40-42
文章通过对农民收入结构变化的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农民收入问题已不是单纯的“三农”问题,而是农民的非农化问题,即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趋利性,但绝非投机性,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在转移成本和收益的多种力量权衡下的理性选择。这一选择的成功性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需要政府创造优良的转移宏观环境。  相似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政策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方面的政府政策,例如维护市场秩序、制定交易规则、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等。二是为弥补市场机制缺陷,促进资源优化分配而对交易过程实施人为干预的政策,例如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和社会就业岗位增加之间选择调整的政策等。作为市场,劳动力市场有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政府政策的根本职能在于在供求双方的交易不能顺畅实现,或不能公平实现的时候排除交易障碍。实施劳动力市场政策,关键是要找出劳动力这种要素在市场交易过程中的真正障碍。如果政府政策未能排…  相似文献   

18.
张亚涛 《经济师》2000,(11):44-45
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发展 ,国外在宏观经济调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 ,合理地吸收这些经验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是很有裨益的。为此 ,本文将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二者的结合运用三个方面加以探讨。一、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是为影响经济活动的总水平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的支出水平作出的决策。西方政府用于调整支出和收入的财政政策主要有 :预算政策(财政支出政策 )、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一 )在预算政策方面预算政策通常是通过预算赤字政策以扩大政府财政开支或通…  相似文献   

19.
郝爱民 《生产力研究》2006,(12):39-40,56
文章利用我国1981年~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经济结构变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因,反之则不成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反映经济结构变化的ECM指标正相关与ECG指标负相关6同时,经济结构变化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但并不显著。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从解决转移结构问题上着手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通过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彩虹 《当代经济》2010,(14):82-83
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既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制定我国税式支出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税式支出政策作为一个整体,既包含了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的积极因素,也蕴藏着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消极效素,本文从将税式支出纳入政府财政支出范畴,制定统一法规,增强税式支出政策的透明度和规范性等方面提出消除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的消极因素,以完善我国税式支出管理,促进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