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京娒 《经济纵横》2006,(11):53-54
《管理@人》:您怎样看待您的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曹红锋 《江南论坛》2003,(6):30-30,54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种思路已经流行多年并且很有成效。可是近来,人们对此提法又生异议,甚至责备:这是把文化降低到“奴婢”地位,违背了文化是人的本质体现这一高尚目标;文化应是真正的“主人”,文化才是真正的“戏唱”者。究竟应该怎样看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方面,“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其合理性并有其实践成效。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包括政治、文化等工作都应围绕它,为它服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也就顺理成章了。自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为许多地方的共识以来,经济这个“唱戏”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应该怎样重新审视其文化传统,找到文化传统中的现代价值呢?传统“礼治”与现代“法治”可以互补与结合,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新的结合点;在传统的“人天和谐”理念中可以提炼出现代和谐社会需要的新价值来。  相似文献   

4.
魏然 《经济月刊》2009,(3):74-74
又一个“3·15”到了,在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大环境下,消费者权益保护也理应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那么,现在人们如何看待消费维权呢?近日,《经济》记者就“你怎么看待‘3·15’?你遇到过需要维权的事情么?是怎样解决的?”等问题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刘敏 《经济论坛》2001,(1):23-23,41
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人,怎样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是整个企业管理发展史研究的主要脉络。企业文化管理理论的提出,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变革。许多管理学者认为,这一变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人的新理解,即把人看成是“复杂人”、“管理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社会人”。本文认为,其重大的突破在于管理角度的转向,它不再把人仅仅看成是提高生产率的手段,而是提出了“让人得以发展是管理的目的,实现企业目标仅是一个结果”的思想。正确理解这一内涵,对于我国成功运用企业文化管理方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一、过去管理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经济学家成为理论界最为活跃的特殊群体,但经济学家同时也经常“挨骂”——受到强烈质疑甚或污言责难,并成为理论界最为受人关注的理论景观。怎样看待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家该不该挨骂?哪些经济学家挨骂应当?哪些经济学家挨骂冤枉?有必要对此解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涌入城市,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促使城中村迅速发展。处于城市边缘的这些外来农民工往往既以农民的眼光看待城市,同时又以“市民”的眼光看待农村,让他们身处城乡这两种相互摩擦和相互冲突的文化环境之中,成为典型的“边缘人”。我们通过深入分析农民工在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方面的问题及成因,以及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有关制度设计、政府公共服务、文化融合、社会公平、自我意识、社工服务等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城中村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8.
怎样看待当前农村的“续修家谱”热?白玉民前个时期,有的报刊对农村出现的续修家谱热大加赞扬,并把它作为文化繁荣的景象之一来加以宣传。有人说"中国农民对编纂、修订和保存族谱的持续热衷,说明了这一现象所具有的深刻性和其现实的生命力。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基础,也...  相似文献   

9.
“树活风雨土,人活精气神。”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精气神作为人的生命之根本来看待,《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皆论及精气神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人向来十分重视精气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我看“软着陆”——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访谈录●本刊特约记者习修轩随着经济发展及其走势的分析和预见,“软着陆”开始为经济界和专家学者所论及。何谓“软着陆”?“软着陆”对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软着陆”为何成为一个经济热点?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11.
要成为“传承”的理由,“永恒”是唯一条件。如一墅一宅因纯美传承;珍宝美钻因罕有传承。“永恒”从来是我们在世间万物更迭中追求的永不落幕的篇章。2008年11月8日,一场难得的“稀世、永恒”赏鉴盛宴在合生帝景山庄揭开序幕。  相似文献   

12.
七年 《新经济》2011,(9):70-71
可以说。有了ifttt。Qrobot将再也不会只是个玩具。因为ifttt一脚把Qrobot蹋进了未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7月17日,四十余位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海内外学者在北大博雅国际会议中心聚会,以“别求新声——汪晖的学术世界与当代中国思想之进路”为题,召开了一次学术座谈会。会议共设立了四个议题: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问题、二十年来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思想论争与超越左右、当代学术生产与现实关注。  相似文献   

14.
说"诚"道"信"     
  相似文献   

15.
"感物说"和"摹仿说"分别是中西关于文学艺术发生的理论学说,并且都各自对其后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者都反映了文学与自然、社会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不能忽视两者的确存在着更为根本的差异。"感物说"强调的是主客观的融合,而"摹仿说"则强调主客观的分离,这和中西方"天人合一"和"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有很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发展迅猛,关键在于浙江人做任何事情都敢于"出发".缺少真山真水,他们敢在发展旅游业上"出发",搞起了宋城、横店影视城等人造景观,效益并不比别人逊色;缺少自然资源,敢于在专业市场建设上"出发",大做"无中生有"文章,硬是把全国的羊毛衫、木材等产业聚集浙江市场,依靠发达的市场体系,培育出地域特色明显、投资主体明确、专业化生产与分工协作相结合的块状经济;规模经济薄弱,敢于在提升经济规模上"出发",依托个私经济,实行产业集聚,形成了小企业、大群体,小商品、大市场,小摊户、大网络,小企业、大集群.一根小小的吸管、一条小小的领带、一个小小的纽扣,都做成了大产业.  相似文献   

17.
学界对虚拟经济的各种界定,实践中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运行,其实在《资本论》中早有论述。经过长期的发展,虚拟资本已经演化为多种形态,构成了现代虚拟经济。虚拟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的加速器。但虚拟经济发展过度,也会变成现代经济泡沫成分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苏轼在贬官黄州时期的复杂思想:既有政治失意之后的“人生如梦”的悲现消极色彩,又有不能忘怀现实,不能忘怀自己“奋厉有当世志”的理想和抱负。苏轼打破了中国传统人士大夫建立的或“进取”或“退隐”的传统人格,建立了一种把“进取”和“退隐”相融合的自由人格。  相似文献   

20.
试论循环经济与循环型旅游业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循环经济理论非常切合旅游业发展要求和实践属性,旅游业固有特性使其在循环经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耦合与促进作用,循环型旅游业将深刻地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发展循环型旅游业可以分为企业、产业和区域等层次,推行循环型旅游业发展模式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环境与经济双赢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