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反洗钱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洗钱现场检查应适应反洗钱监管模式,在由规则为本向风险为本监管模式转变的特殊时期,反洗钱现场检查需遵循风险为本监管原则,在原有基础上继承发展。本文试图定义风险为本监管下的反洗钱现场检查,初步探索新形势下反洗钱现场检查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2.
谭爱民 《武汉金融》2012,(8):68-69,71
我国《反洗钱法》实施数年来,人民银行积极推行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以风险为本已经成为反洗钱监管的主流倾向。当前反洗钱监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基于风险的反洗钱评估体系,全面评估金融机构洗钱风险,充分发挥评估预警分析能力,促进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彬 《银行家》2023,(3):135-137
<正>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持续强化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督促指导金融机构提高洗钱风险防范能力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在法治建设、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信息共享等方面,反洗钱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向风险为本转型。本文建议完善反洗钱法律法规,提高非现场监管有效性,深入开展洗钱风险评估,强化科技赋能和信息共享,着力推进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4.
风险为本反洗饯监管制度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喆  杨爱萍  李涛 《海南金融》2011,(12):49-52
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是我国反洗钱监管的目标模式.为实现目标模式,促进金融机构主动、有效、全面开展反洗钱工作,中国人民银行需要开展准确的风险评估,保证金融机构具备以风险为本开展反洗钱工作的能力,以及能够对人民银行监管要求作准确应激.因制度激励是监管的本质,监管部门应从制度建设入手达成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条件,通过自上而下的和...  相似文献   

5.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依法收集金融机构报送的反洗钱信息,分析评估其执行反洗钱法律制度的状况,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限期整改等监管措施的行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对及时了解金融机构反洗钱履职尽责情况,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洗钱风险、引导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节约反洗钱工作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央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面对日益众多的被监管对象和日益庞杂的业务领域,反洗钱监管部门须实行以风险为本的监管模式,以更好地解决监管资源有限、监管激励性不足等问题。探索形成一套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机制,提高反洗钱工作成效,已经成为反洗钱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钟相 《金融电子化》2009,(10):61-62
随着反洗钱监管体系逐步健全,非现场监管信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真实、准确、全面、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信息对于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评估体系的建立、现场检查对象的确定以及分类监管的实施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重要性不相适应的是,当前采集工作简单和粗放,非现场监管信息质量无法保证,信息安全性与保密性存在隐患,导致其可信性和可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
李捷  王旭 《时代金融》2011,(29):59-60
为了应对监管资源不足与被监管机构数量急剧增加的矛盾,我国反洗钱监管方式开始由"合规为本"的监管方式向"风险为本"的监管方式转变,根据金融机构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差别化的监管投入,以应对反洗钱监管资源不足的矛盾,而评估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则是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的核心环节。本文首先分析洗钱犯罪对洗钱渠道的需求,再结合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业务特点推导金融机构的风险分布,然后以近年来云南反洗钱工作收集的数据为基础,论证金融机构风险分布的三个推导,最后结合昆明中支洗钱风险评估研究成果,提出构建"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模式时应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9.
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已成为国际反洗钱监管方式的改革方向,也是中国反洗钱监管的发展方向。本文从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概念和必要性出发,结合工作实际,探讨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为反洗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总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试行)》对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规范开展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及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法律制度执行情况、分析评估反洗钱风险状况、引导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节约反洗钱工作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从一年多运行情况看,监管效果不是很理想,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问题和一定难度,需通过建立一套全面完整的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从而加大对各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反洗钱工作的深入,起步阶段崇尚的"规则为主"反洗钱工作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行"风险为本"反洗钱工作方法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将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成熟的风险管理模式引入反洗钱风险管理,通过风险管理模型反映出的监管风险变化,相应调整监管力度,确定监管重点,为实施差别化监管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2.
<正>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是国家反洗钱机制有效运作的关键一环,监管部门通过实施风险为本监管,督促被监管机构有效履行反洗钱义务,发挥预防洗钱与恐怖融资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反洗钱监管正处于从规则为本向风险为本转型的关键阶段,准确判断我国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面临的挑战,借鉴国际标准要求和其他国家、地区经验构建我国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体系,对于有效应对洗钱和恐怖融资新形势、新变化,提高我国反洗钱工作质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施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是国际反洗钱变革方向,也是当前国内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核心。本文从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出发,分析了国际上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的主要做法,针对我国保险业反洗钱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反洗钱监管方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业反洗钱监管出现了由“规则为本”反洗钱方式向“风险为本”反洗钱方式的转变。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反洗钱工作取得的成绩,在对两种反洗钱监管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从战略角度推动风险为本方法的实施,制定指引以明确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加强对洗钱风险可能性模型及计量方式的研究,并重点开展对反洗钱内控措施有效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开展,对及时了解掌握金融机构反洗钱法律制度执行情况、分析评估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状况、引导反洗钱现场检查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节约反洗钱工作成本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如何发挥金融机构自身系统的资源优势,充分实现各类监管数据的采集和识别,提高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效果,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对打击和遏制洗钱犯罪,维护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基层央行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坚持以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结合中部地区的洗钱特点和反洗钱工作实际,对在中部地区推进风险监管模式进行探索,设计了一套适合中部地区的风险监管程序.鉴于风险评估工作是提高风险监管工作效率的关键,本文重点分析了风险评估内容,定义了各项风险含义.最后对新形势下中部地区推行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理念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洗钱活动逐渐呈现向多行业、多领域拓展的态势,反洗钱规则为本的单一监管模式已不适应所有被监管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规则监管逐步向风险监管过渡的新型反洗钱监管机制,逐步成为国际、国内反洗钱形式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刘晨晨 《甘肃金融》2021,(12):69-72
本文基于反洗钱执法检查工作现状,深入分析了反洗钱执法检查在检查对象选择和防控风险、检查内容和效率方面、资源配置和检查处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创新非现场监管方式、适当增加对非法人机构的检查、开展针对业务或风险的专题检查、优化现场检查流程、多维度运用现场检查成果、提升检查人员科技化水平、规范现场检查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江苏为例,分析了当前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反洗钱现场检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风险为本原则,探讨了反洗钱现场检查由合规为主向风险为本转型的基本思路,重点就检查理念的转变、检查手段的创新、方式方法的调整和检查结果的运用等方面提出具体转型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颁布了《反洗钱监管新40条》,提出国家"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体系指导纲要,形成了当前国际反洗钱监管主流理念。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国家"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体系的构建目标、形成历程及主要特征,总结了FATF专家组互评估报告的主要结论,并借鉴美国经验,提出应加强中国国家洗钱风险评估系统有效性,完善中国国家"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体系建设路径,推动中国金融业主动融入国际反洗钱监管,稳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效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