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东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东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依据2006~2011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据,考量不同类型的外资持股对中国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的约束影响。结果表明,外资持股未能有效制约大股东侵占行为,不同性质的境外投资者对抑制大股东侵占的作用存在差异。QFII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而银行、保险和证券公司持股均不能对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形成有效监督和制约,不仅未减轻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反而加重了上市公司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3.
张路  罗婷  岳衡 《金融研究》2015,425(11):142-158
本文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探讨首次公开发行超募资金的不同投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支付水平随着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增加而提高,超募资金为现金股利的发放提供了“资金源”。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超募资金补充流动性的程度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之间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说明大股东攫取上市公司、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更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程度和现金股利的市场反应负相关,而且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中市场反应比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公司更为消极。作为少有的研究中国资本市场超募资金投向对上市公司股利分配影响的文章,本文的结论丰富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方面的文献,其研究结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以股抵债”解决“资金占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法律角度理解,资金占用就是对上市公司财产实施的无权占有行为,或因此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属于过错行为.控股股东偿还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不论采取何种形式,都应该考虑纠正侵占过错的特殊性,并充分考虑其他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利益.从实际状况看,控股股东滥用其控制权直接占用、或通过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状况比较普遍,性质较严重.对于与上市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与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行为基本上属于公平自愿(at an arm's len2th),较少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之机会.因此,无论市场、监管还是学术讨论,都约定俗成地将"资金占用"的关注点指向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行为.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12年我国A股市场国有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债务融资及其不同的组成部分在治理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债务融资与国有企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显著负向关系,即国有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对大股东利益侵占具有治理作用;短期借款、非公开债务与公开债务均与国有企业大股东利益侵占呈显著正向关系、长期借款却无法充分发挥其治理作用。其政策含义是,债务融资在治理大股东对国有上市公司利益侵占时,应当关注短期借款以及债务的布置结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集中所有权结构下的中国上市公司,在较大程度上受控于大股东。大股东在利己动机的诱导下,会对上市公司做出种种"侵占"和"掏空"行为。由于高流动性有利于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为了便利"侵占"和"掏空",控股股东在短期内都会做出保持高流动性的管理决策。为保障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持有合理的流动性,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大股东控制对上市公司流动性的影响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大股东侵占模型中对大股东的抑制作用、对小股东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监管的促进作用。研究分别构建了基于大股东侵占行为的"大股东-小股东"、"大股东-监管者"的博弈模型,对模型中行动人的均衡策略结果进行了分析。就大股东而言,信息披露因素能够通过影响行动人的收益策略,起到抑制大股东侵占行为的作用;就小股东而言,信息披露能够有效增加大股东的侵占成本,降低小股东的监督成本,并能借助市场作用形成小股东对大股东行为的有效监督,有利于保护小股东权益;就监管而言,信息披露可促进以证券投资机构为代表的市场中介机构不断改善信息披露质量,从而发挥降低监管者成本、提高监管效率的作用。在完美的信息披露制度下,行动人的均衡策略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证监会提供的上市公司2 0 0 3年年度报告统计显示 ,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通过非经营性方式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余额大约为 577亿元。如今 ,为解决股市中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证监会与国资委联手推出“以股抵债”试点 ,首家试点企业方案也已出台。这一全新举措 ,能否化解 577亿元的巨额欠款 ?制约上市公司发展的顽疾577亿元历史欠款 ,像一块巨石压得被“掏空”的上市公司喘不过气来。实际控制人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 ,已经成为影响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顽疾。据统计 ,在连续两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中 ,有 70 %存在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行…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在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研究控股股东市值管理动机下的融资行为及其治理效应。以2006-201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市值管理有助于控股股东进行外部融资,并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表明市值管理存在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公司治理文献中基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红  杨凌霄 《投资研究》2012,(3):101-113
上市公司终极股东行为深受金字塔股权结构形态和内部权力配置及结构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表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侵占行为选择与金字塔股权结构形态特征正相关,与两权分离程度负相关。金字塔股权结构的内部制衡机制不仅直接影响股东侵占行为,并能够强化金字塔基本形态的影响作用。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不受侵占,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并加强对上市公司大股东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负债的公司治理作用是公司财务研究的重要问题。已有文献探讨了负债在股权分散公司中的公司治理作用,而在股权集中公司中负债对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的影响,已有的经验证据相当有限。本文以我国国有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负债在股权集中公司中的治理作用。研究发现,负债与大股东的利益侵占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私有公司的负债水平更高,其原因在于私有大股东通过负债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程度高于国有大股东。本文提供了负债与大股东利益侵占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揭示了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以及所有权性质对大股东通过负债侵占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股东占款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1998—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检验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对大股东占款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上年盈利能力水平不同,大股东的占款行为不同。当以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为基础的总资产利润率(CROA)小于-3.14%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正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介于-3.14%~42.76%区间内时,大股东占款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负相关,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支持行为;当上市公司的CROA高于42.76%时,大股东占款随着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增加,表现出大股东的资金掏空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本市场“全流通”时代的到来,给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带来了百年机遇。企业并购行为涉及到资本市场多方利益主体,而中小股东居于弱势地位。大股东掠夺现象时有发生。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应完善投资者法律保护制度和替代性投资者保护制度,以构建大股东掠夺的内外部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4.
汪旻 《中国外资》2013,(16):12-14,17
股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但如果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规范,大股东仍有可能由原来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变成对公司和二级市场双重控制。研究第一大股东利益侵占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有利于上市公司规范市场行为和完善公司治理,减少大股东通过"隧道挖掘"对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侵蚀,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对我国资产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和现金股利分配的背景,提出了3个假设。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所有的假设进行检验,验证了第一大股东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存在显著关系,以及股权分置改革后现金股利与资金侵占具有负相关关系。针对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喆桐 《财会学习》2020,(11):254-255
经研究表明,世界市场上的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都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少数大股东的手里,权利相对集中,现在我国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每个股东所占的股权份额决定了他们对企业的权力的大小,小股东人数上虽然众多,但是所占的股份比重一般比较小,所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时也处于弱势,一些上市企业往往是几个大股东拥有了企业大部分股权,导致在企业的管理决策上,大股东几乎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所以导致市场上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的事件屡见不鲜.本文的研究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大股东权益侵占及其途径,包括关联交易、外部担保和资金占用等;第二部分是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分析,大股东利益侵占会导致股价下跌,难以给小股东分配股利、投资环境恶化、降低投资者激情等;最后一部分对大股东侵占行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应该优化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外部审计、提高小股东的维权意识以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16.
一、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经济学中的稀缺资源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就指上市公司。稀缺性资源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因为稀缺中意味着财富、权力等各种利益,正如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人作为理性经济人,是自私的,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由于稀缺而产生供需不均衡,导致价格上涨。我国公司上市是有严格限制条件的,所以一些公司为了能够取得上市资格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形成了我国资本市场上的稀缺性资源。上市成本在公司发展初期是由大股东垫付的,而我国又实行资本保全原则,不允许抽逃资本,大股东的股票买卖受到限制,所以他们获得利益的来源就演变成侵占上市公司利益以达到实现自己收益的目的。我国股市是重融资而不重保护投资者利益,所以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存在大股东掏空行为,La Porta等(2000)形象地描述为“掏空”(Tunneling)(也译为隧道挖掘),主要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严重影响了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信心。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偏高,甚至超过50%,一股独大的大股东利用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通过各种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来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目前...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27日,中国证监会和国资委宣布,“为积极稳妥解决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等证券市场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意进行以股抵债试点工作。对于以股抵债这一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东(以下简称母公司)和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除了会计制度规定的公司减少实收资本的核算可供参考外,相关监管部门并未就上述交易双方如何进行税务和帐务处理作出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总被引:73,自引:1,他引:73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否直接或以现金股利方式间接侵占公司资金一直是困绕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性问题。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发现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同是大股东实现其股权价值最大化的手段,二者具有可替代性,协整检验的结果也表明二者不是弱外生变量。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将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资金侵占结合起来考虑,发现国有控股的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水平在前一阶段最高;国有法人控股的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水平在后两阶段最高,但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低;社会法人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的偏好与国有法人控股股东无异,但其控股的公司资金被侵占的程度最为严重;国有股控股的公司,其资金被侵占的程度介于二者之间。本文通过对公司股利政策的连续考察发现随着证监会推进上市公司改革的逐步深入,非流通股控股股东减少了对上市公司资金的直接侵占,但现金股利形式却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我国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上市公司股权是相当集中的.股权集中会带来控制权收益,即大股东常常将上市公司的资源从中小股东手中转移到自己控制的企业中去.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更为普遍.其侵害方式有很多种,如直接或间接占用上市公司的资金,制定非合理的关联交易价格,转移利润;贷款的抵押,担保;通过股票发行稀释其他股东权益,渐进的收购行为(creepingacquisitions);消极的放弃相关市场和将好的投资项目给关联公司等.  相似文献   

20.
鲁玉娟 《时代金融》2015,(5):177-178
一直以来,我国的资本市场上各类违规事件频发,有为了业绩好看而进行的财务造假,有为了谋求个人利益而进行的内幕交易,也有为了再融资或者资产重组而人为的操纵利润,在研究了很多的案例后,我发现上市公司各类违规行为的层层迷雾后,通常都与一件事情相关,那就是大股东的利益。我国的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具有控制权的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内控制度不健全,再加上在我国资本市场缺乏保护中小股东的法律机制,这就使得大股东有便捷的途径可以转移上市公司的利益,以此掏空上市公司,将利益完全转为个人所有。而另一种情况,大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并没有达到完全控制,但是却由于某些原因具有完全控制权,那么大股东也存在利益输送的动机和途径。以上无论哪种情形,中小股东的权益必然受到损害,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秩序是我们资本市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上市公司大股东的各种利益输送行为,对其途径和原因进行详细的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