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劳动包括商品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 ,劳务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价值论应包括商品价值论和劳务价值论两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 ,将劳动价值论扩展到国际价值论 ,提出了广义国际价值和狭义国际价值的概念 ,并提炼出了以马克思的国际价值理论为基础的“比较价值原理” ,重塑了国际贸易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2.
商品的价值是商品对其交换者的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的交换需要的效用,而商品的使用价值则是商品对其使用者的效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广义看即指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与价值.在马克思的广义劳动价值论中,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价值论是马克思主要的归宿正义论,劳动创造价值的价值论主要是马克思的交换正义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财富主要由劳动创造,由于财富之源的生产资料并不会提出分配财富的要求,因此,按劳分配是唯一的分配正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事实上也是其经济正义论的核心理论.从经济正义的角度看,必须坚持、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消除马克思价值论的矛盾”论没有发展马克思价值论 :它纯属虚构 ,它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犯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陷入庸俗价值论的错误。避免上述错误 ,要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国国内市场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二是研究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世界经济学。《资本论》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学部分,我们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通常是就这一部分而言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世界经济学部分是以国际价值论为基础的,因此,我们把国际价值论称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第二基石。  相似文献   

5.
试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效用价值论之相通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在三个方面是相通的:一是二者都认为使用价值是决定价值的因素;二是马克思对供求规律的阐述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商品价值变化的阐述具有形式上的共通性;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序数效用论都肯定人们对消费品的判定具有"序数"意识.实际上,效用价值论并不是主观价值论而是客观价值论.至于消费者对商品价值判定上的不统一,乃是由事物评判标准的二重性所使然,体现了消费者与商品的互动关系,不能认为就是非科学的;其实,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一"国家定价",才是商品价值的扭曲表现.应当从"劳动"和"效用"两重角度把握价值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论的继承、求索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有些学者错解、曲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否定和批驳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造成理论上的混乱。比起生产要素价值论、供求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但它需要发展和创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既要继承与坚持,又要发展与创新。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问题认识上存在三方面的非科学观点:一是毫无理论与事实根据地任意错解、曲解马克思的有关观点和理论体系,搬用早被马克思批判过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来否定和批判劳动价值论。二是由于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方面的问题,对劳动价值论进行无理批判。三是本本主义地、句句是真理式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赞同离开物质生产劳动领域讨论劳动价值问题,并用大批判的语言反对拓宽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对待这些问题,要认真面对并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格论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商品的价值决定的,即由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人类劳动时间决定的,还是由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劳动价值论与供求价值论的根本分歧之所在。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学科产生以来,这种分歧与争论就没有停止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均衡价值论是新古典学派主流价值理论,两者既有相通性和互补性,又存在本质区别。明晰两者的理论界域,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精髓思想与借鉴和吸收均衡价值论科学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探索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均衡价值论两者的相关性,有利于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袁欣 《经济经纬》2006,1(6):7-10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中对于商品的国民价值向国际价值转移的内在机制及相关理论没有形成系统的论述。笔者认为,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并且只有进入国际市场的那一部分商品才具备国际价值量的属性。遵循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基本原理,国际价格也是围绕国际价值波动的。在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上,参与国际贸易的商品可以获取国际价值和国际价格的双重利益。  相似文献   

11.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12.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科学的,又是狭义的;西方经济学价值理论是庸俗的,又是宽泛的。价值范畴从广义到狭义可分为观念价值、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产品价值和商品价值。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科学性,并借鉴西方经济学价值论的宽泛性,使劳动价值论由狭义向广义发展。其发展的途径是:先由狭义的商品价值向较狭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发展,然后再由产品或经济价值向更广义的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根据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这种广义的价值范畴,就可以从劳动价值论角度说明MPS与SNA两种不同核算体系并轨问题,但这时的价值范畴已经超出经济范畴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狭义劳动价值论与广义劳动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中,价值范畴特指商品价值,只有体现在商品生产中的抽象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元论,必须坚持活劳动创造价值的论点。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一是在马克思商品价值框架内,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创造价值的活劳动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是扩展商品价值范畴,使狭义的商品价值向广义的产品价值或经济价值乃至贡献价值或社会价值发展。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呼倩茹 《经济师》2014,(12):11-12
一直以来,经济学界有各种各样关于商品价值论的研究,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面对商品价值进行论述。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较各种商品价值论的区别与联系,而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重点,结合其他的商品价值论来说明价值理论的研究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对生产企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7.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我国,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必然的历史趋势。但是对于劳务活动也能生产商品,也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观点仍然存在很大分歧。传统的见解认为从事商业和服务业的劳务活动是非生产性劳动,不能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劳务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当然就是相悖的了。我认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传统见解是一种误解。而产生这种误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一开始给商品下的定义凝固化,而没有看到马克思在《资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中的价值理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两年来,围绕知识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争论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本文从知识与劳动、知识与资本的角度分析了知识商品的价值,并讨论了知识商品的价值构成和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是非关系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内容是,劳动——只有人类的活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惟一源泉。不管物化劳动(如机器、土地和资本等)以什么形式出现,它们在生产过程中只能直接发生价值的转移,而不能创造价值。在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由此推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可克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劳动价值论这块基石,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因此,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意义重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要形成价值,需要具备三个缺一不可的基本前提:第一,必须是人类劳动,而且必须是人类活劳动才创造价值,不是人类活劳动不能创造价值。因此,毛驴虽然能拉磨,蜜蜂虽然不停地采蜜,但是它们不创造价值,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