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实惠效应”与“未来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投资者能否获得超额收益值得关注。本文将股权分置改革事件划分为两个子事件——股权分置改革宣告和股权分置改革实施.对1264家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超额收益研究表明:①投资者在两个事件中平均都能获得正的超额收益;②在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惠——对价的高低;在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投资者更注重企业的未来——非流通股未来带来的扩容等:③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均值回归现象。如果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宣告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较高(低)。则股权分置改革实施事件中的累计超额收益会较低(高)。短期内投资者能够从股权分置改革中获利.但股权分置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全流通带来的市场恐惧.股权分置改革中存在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更是降低了市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红豆股份(600400)流通股投票赞成率92.90%,现场投票赞成率100%。2006年1月24日,红豆股份股权分置改革相关股东会议传来消息:红豆股份股改方案高票通过。流通股投票赞成率92.90%,大大超过市场平均赞成率80%的水平。这既说明了广大流通股股东对红豆股份的关切度,同时也是在  相似文献   

3.
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全面股改前40批939家公司作为有效样本,以超常收益率作为基础度量指标,利用事件研究法,探讨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效率,通过对比不同批次、不同交易所和不同板块股权分置改革效率的差别,深入研究了股改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对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市场价值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高质量公司较多的批次存在较高的超常收益率,深市股东平均要比沪市股东获得较高的超常收益,中小企业板的平均超常收益率要远远大于主板市场。  相似文献   

4.
股改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它被定义为"中国股市的第二次革命",股改不但解决了资本市场的陈年顽疾——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同股不同权,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也带来了众多企业经营者的财富暴涨。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将国家股、法人股等一些非流通股转化为流通股,使得资本市场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发展资本市场的影响十分深远.本篇文章正是基于对股权分置改革效应的分析,通过编制股权分置改革指数,并与上证综合指数进行对比,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索股权分置改革的深层次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中各方利益平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分置是我国资本市场最大的国情,也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行为与证券市场长远发展的制度性缺陷。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实质是利益的再一次分配,这次再分配涉及国家、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等多方利益。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两家通过,一家被否决。口前,3家最先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股东表决的试点企业中,三一重工、紫江企业的股权分置方案获得了通过,而清华同方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遭到了流通股的否决,成为第一家被社会流通股否决了股权分置方案的上市公司。在清华同方的表决中,由于参加投票的流通股通过率为61.91%,未能  相似文献   

8.
十佳董事会     
《董事会》2006,(1):54-55
华立控(000607):作为国内电能表制造业的巨头,却将巨资投向医药行业.华立控股董事会在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战略转型过程中表现了极强的战略眼光、智慧和自信心。这种自信也充分地反映在刚刚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华立控股的股改方案创新采取了”两头让价”的模式,充分兼顾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性变革,大量的研究分析都一致肯定了其正面作用。那么,股权分置改革是否提高了上市公司治理水平?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包括控股股东、董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四个维度的公司治理指数(CGI),并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公司治理指数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②在公司治理的四个维度中,股权分置改革对控股股东的影响最显著;③终极产权为国有和股权集中的公司,其改善公司治理的动机更强,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更大的改善;④考虑股权分置改革进度的影响,进一步控制样本的自选择问题后,本文发现股权分置改革的效应正逐步体现出来,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比尚未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有更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提出六个研究假设,然后构建回归模型研究因为我国股市“同股同权不同价”的股权分置现象而导致的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具体探讨非流通股和流通股流动性、股权监督制衡机制对于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非流通股股东(通常为控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通常为中小股东)之间的确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类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所持股份类型以及他们之问的监督制衡作用对派发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本文最后给出六点建议试图限制非流通股股东通过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谋取私利.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成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形成了“股权分置”现象,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序幕的拉开,理论界、实务界以及证券监管当局共同关注的除了对价问题和利益分配问题之外.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资讯     
<正>国资委发文敲定国有股股改审核程序《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近日发布国务院国资委最近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股股权管理审核程序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强调,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须在国有控股股东委托上市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提交证券交易所前组织对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进行审核.通知规定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受理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时应当审核、查阅以下材料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论证报告;股权分置改革说明书;非流通股股东参与股权分置改革的协商意见;上市公司上年年度报告和最近一期季度报告.通知说,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审核上述材料后,同意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应当出具《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国有股股权管理备案表》,而国有控股股东取得省级或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出具的备案表后方可委托上市公司及其保荐机构向证券交易所提交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央企整体上市的讨论,早在2004年TCL集团通过“换股+公募”的方式整体上市时便备受关注,当时的中国股票市场还处于股权分置的状态,非流通股和流通股股东之间存在巨大的持股成本价格落差,流通股股东在制度上被搁置到高价格、高风险的市场结构之下,他们除了投机性炒作外,几乎没有其他盈利模式。记得当时宝钢股份公布增发方案后,股价应声大跌。市场之所以对这一举动反应如此激烈,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持股激励是当前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往的研究往往研究激励契约本身或激励契约的经济后果。然而,激励契约有效发挥的重要前提是该契约与外部制度环境相适应。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实证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国有控股、产品市场竞争这三种外部制度环境对管理层持股激励效率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①股权分置改革前,实施管理层持股激励的公司其经营绩效相比控制样本没有显著差异;股权分置改革后,其经营绩效显著高于控制样本。②国有控股企业采用管理层持股在股改前激励效应不显著,但是,在股改后激励效应显著提高。③在竞争性的产品市场,管理层持股激励有明显的正效应;而在垄断性市场中,管理层持股的激励效应较弱。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制度环境是管理层持股激励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在实施管理层持股激励的同时,还应重视相关制度环境的改善,使管理层持股发挥应有的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制度背景,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就股权结构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绝对控股结构的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一直存在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而在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中,大股东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有效限制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不同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水平和稳定性也存在差异。因此,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合理化调整应成为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尹中立 《董事会》2005,(8):82-83
作为一项重大的制度建设,我国上市公司实行了类别股东表决制度,让流通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在最近出台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方案中,这项制度得到了充分运用。据悉,在《公司法》的修改稿中,也将引入类别股东表决制度。但笔者以为,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但结果可能不仅难以保护小股东的利益,而且使上市公司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相似文献   

17.
新闻速览     
机电行业三位企业家获“央视2005年度经济人物”奖长安汽车董事长兼总裁尹家绪获“提名奖”梁稳根(三一集团董事长)——年度人物奖获奖理由:2005年4月30日,在证监会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试点通知出台后,三一集团第一时间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了三一重工的试点方案。2005年6月10日,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以流通股股东93.44%的高赞成票顺利通过表决,成为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股,被载入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史册。三一集团是全国第一家进入重工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主导产品混凝土输送泵已经占据国内市场的一半份额,产品…  相似文献   

18.
9月12日,上海汽车上市公司(600104)(以下简称公司)实施股改方案。股改方案突出对于股东利益的保护,显示出充分诚意。公司股改方案中,大股东不仅直接送股,还提出以3.98元的价格在二级市场进行不超过10亿元市值的增持计划,同时还将提议未来三年持续现金分红率不低于50%,充分体现了大股东的股改诚意;而大股东在股改后持股比例依然高达59.8%,全流通后大股东的股权溢价收益也非常可观。因此,股改方案体现了大股东的充分诚意和对全体股东利益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9.
刘永宾 《董事会》2006,(12):80-81
A 股第一家外商控股上市公司佳通轮胎(6001 82.SH)成了轮胎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最后一家未股改的公司。2006年10月26日,佳通轮胎终于发话了:"……公司控股股东愿意参与和开展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争取年内启动股改。"这是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的公开承诺。然而,公司的股改还没有到一帆风顺的地  相似文献   

20.
《董事会》2006,(1):48-49
作为国内电能表巨头的华立控股.却将巨资投向医药行业.如此大跨度的行业战略转型能成功吗?这是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投资者的疑问.董事长汪诚可谓成竹在胸。他向《董事会》表示.华立集团对华立控股的未来发展抱有充分的信心。这种自信也可以反应在公司刚刚完成的股权分置改革中。华立控股的股改方案创新性地采取了”两头让价“的模式.即第一大股东华立集团不仅对流通股东进行了让价.而且通过承诺对除华立集团以外的非流通股东也进行了让价.这项举措充分兼顾了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