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六大以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快速发展,为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然而由于农村家庭收入核算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瞄准机制偏差较大,“人情低保”、“骗保”、“应保未保”等现象严重,文章基于对河南安阳某村的实证研究,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确认应与“4+2”的工作方法相结合,同时辅助以有力的宣传、监督反馈以及动态管理措施,从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机制,以求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增强农村低保制度实施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低保对象的瞄准是决定低保制度反贫困效果的关键一环,而社区评议和家计调查是低保瞄准的两种主要机制。本文通过对鄂东W村的实地调研,发现社区评议机制在实践中面临着严重的瞄准困境:一是管理粗放导致分配不公,二是监督薄弱导致瞄准偏离。在此情况下,地方政府引入了家计调查机制,具体做法是引入"虚拟收入"的计算方法和大数据核查,大大提升了低保瞄准的精准化程度。从社区评议向家计调查的转变反映了低保治理从低成本的模糊治理向高成本的精准治理的转型,其深层动力在于国家治理向规范化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在北京、河南、山西三地所做的实地调查,分析我国当前低保制度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以及影响贫困户获得低保的因素,重点考察低保附加值对减贫效果的影响。我们发现低保制度存在较大的瞄准偏差,并且保障水平没有严格按照补差标准实施,降低了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在考虑低保附加值后,低保制度的减贫效果略有上升,其中北京地区提高幅度最大。此外,深入访谈结果表明制约低保制度瞄准效率的主要原因是很难核实家庭收入,特别是务农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建议推广代理家计调查的瞄准方法、提高低保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监管机制以及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农村低保工作开展现状 2000年1月,我区在远郊区县率先实行了农村救助制度(后改为农村低保制度),经过两年的探索,从2002年10月1日,我区对农村低保对象开始实行了“应保尽保”。凡是有北京市怀柔区正  相似文献   

5.
《山西财税》2008,(1):20
近年来,太原市财政局以保障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为主线,以支持农村特困户救济、五保户供养、灾民救济、大病救助、社会捐赠为重点,临时救济为补充,全力构筑服务于特殊困难群众的社会救助体系,取得了显著效果。实施"听证制度",推行"分类施保"针对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人情保"、"关系保"等暗箱操作的问题,2007年3月,太原市决定实行低保听证制度。低保听证是在低保评议小组的基础上,吸收社区里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居民代表、楼院长等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低  相似文献   

6.
如何恰当选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受助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恰当选择农村低保的受助对象是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前提与基础。由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农村居民的贫困程度很难准确、清楚地核算出来。故此,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农村低保对象的选择可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分类别、分情况制定出保障对象的条件与范围,运用调查摸底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并革除低保对象认定过程中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利经济学理论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劳动力供给和贫困的影响,并运用199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协整分析农村低保制度对劳动力供给和减贫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低保制度会减少劳动供给,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迁移式扶贫政策和农民市民化政策的引导下,农村低保制度会促进劳动供给;农村低保支出对农村的减贫效果较差,产生"负向激励效应",虽然能够缩小农村贫困者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此外,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低保制度并不是减贫的主要原因,经济增长才是减贫的主要动因。农村低保制度要充分发挥收入再分配功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农村低保制度的减贫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13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低保政策的瞄准效率、减贫效果及低保对家庭消费支出和福祉改善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保的瞄准效果在农村不如城市,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和西部;低保对缩小贫困差距、减轻贫困程度的影响大于对降低贫困发生率的影响,低保的减贫作用受到政策瞄准误差和保障水平的约束;整体上低保家庭并没有将收入优先用于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而是用于教育、健康等人力资本投资,相比非低保家庭,东部和中部的城市低保家庭倾向于将收入用于教育的投资,农村低保和中西部城市低保家庭的医疗保健支出费用更高。因此,应提高低保政策的瞄准有效性和保障水平,加强低保政策与医疗、教育等专项救助政策的衔接,逐步实现城乡统筹,确保社会救助的公平性和长效性,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如何准确把握扶贫力度来开展政策引导至关重要。本文引用契合度概念,从一致性和互补性两个维度论述农村低保政策与贫困对象需求之间的契合关系,通过建立数理模型,计算二者之间的契合度。并以江西省为例,分析现行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对象需求的契合程度,结果显示:农村低保政策基本满足了贫困对象的最低生活需求,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其基本生存需求,且其内在效应发挥不明显。对此,应努力提高低保政策的精准性和保障的针对性,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加强贫困对象的自我救助与诚信低保意识,发展农村贫困对象综合性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警示台     
严惩低保“乱象” “死人保、富人保、关系保、福利保”,各色人等显神通,农村低保金成了“唐僧肉”,而真正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却领不到低保金。湖南耒阳一村支书为本村12人违规办理低保,其中8个是其亲属,还包括已经去世的父亲,而村里要养活智障儿子的贫困老人却常年无法得到低保救助。最近,湖南省耒阳市发现并清退了402名不符合政策的低保对象,部分涉事官员受到纪律处分。  相似文献   

11.
周易 《时代金融》2015,(8):54-56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山西省城乡低保制度从低保标准、人均低保支出水平、低保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析,认为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低保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较低。山西省应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低保标准、提高农村人均低保支出水平、提高农村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低保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回顾并对低保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加以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低保制度存在"应保尽保"目标受到质疑、低保标准总体上仍然偏低、标准制度随意化、低保制度产生负激励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线,"瞄准机制"是制度健康有效运行的根本。通过梳理我国现行城乡低保相关政策,并结合调查研究发现:城乡低保家庭健康状况整体较差,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劳动力有限,就业状况不理想;支出型贫困特征明显,家庭刚性支出已经成为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捆绑式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贫困陷阱"。因此,本文建议加强精准核查、精准扶持、精细管理、精细监控,并相应建立和完善"收入+消费"结合的收入核查机制、"救助+赋能"并重的救助制度、"激励+分类"的就业导向机制和智能监控管理平台。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07,77(3):69-69
前不久,多位中央机关、省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讨论了在中国农村地区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低保)制度. 中国政府2006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快部分省份的农村低保制度试点.民政部最近召开的会议指出,建立低保制度是2007年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低保制度的逐步推进,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在农村,1994年部分省区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到2006年6月,已有18个省、近2000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获得低保救助的人口有960万。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低保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制度,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对政策理解上的偏差、操作程序上的错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低保认定、贫困人口认定、"两线合一"政策的实施等问题进行的实地调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市低保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保制度是我国城市贫困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于保障城市贫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我国城市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对象认定、标准制定、社会参与、分类施保、行政成本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建立城市贫困监测体系、加强收入财产申报、规范分类施保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善我国农村低保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保障水平不平衡、保障对象确定难,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及时解决。  相似文献   

19.
国内财经     
我国城市低保补助每人每月增15元农村增10元针对当前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0元。  相似文献   

20.
福利污名对瞄准偏差感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福利污名对瞄准偏差感知影响的解释框架。基于2018年全国公众福利态度调查数据,运用有序Logit模型分析了作为文化结果的福利污名及个体污名、社会污名和制度污名三者的交互效应对瞄准偏差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斥性偏差感知和内含性偏差感知普遍存在;个体污名和制度污名会强化个人瞄准偏差感知,对穷人生性懒惰的刻板印象会增强排斥性偏差感知;社会污名会强化个体污名对内含性偏差感知的影响,以及强化制度污名对排斥性偏差感知的影响。据此,文化相容性应包含于具体的社会救助政策中,在低保对象识别上既需要考虑瞄准效率,也应避免片面追求瞄准精度对申请人带来的污名损害,防止福利申领因附属性权利所导致的身份特权和不公平现象,以保证瞄准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