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时二十余年的关于期待可能性的热议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这不仅是因为期待可能性本身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更在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涉及犯罪成立体系的各个方面,也就是说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研究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移植问题,而是一个决定我国犯罪成立体系未来发展方向的的重要问题。在罪刑法定的原则下,是否应该允许超法规的期待可能性存在。  相似文献   

2.
期待可能性论与预防主义刑罚观是两个不同范畴、不同功能的刑法理论,二者出现了结合的态势。积极预防刑罚观导致刑法过度化问题,“立法要扩张,司法要谦抑”,需要运用责任论加以限制。责任理论也朝着机能化方向发展。期待可能性是现代责任论的核心。机能责任论作为一种升级版的规范责任论,在其理论框架中,期待可能性概念的地位虽然受到了一定限制,但并没有被完全否定,而是作为决定行为人对法律态度的一个根据被提出来。期待可能性依然具有刑法合理评价的价值,积极的一般预防主义本身也不排斥期待可能性,相反,应借助期待可能性论纠正一般预防观在实践中扩大打击面的弊端。我国立法规定为运用期待可能性论宽恕犯罪人提供了必要的空间,但现行教科书将期待不可能性作为无罪过事件并不科学。只有在刑事责任范畴中确定期待可能性论,才可以有效维持期待可能性论的两种评价功能。对网信犯罪的处理,可以进一步验证该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期待可能性理论最早起源于德国的"癖马案",引起德国学者的关注与讨论,随后流传至日本并得到发展;期待可能性理论虽然存在其法律性质、判断标准的争议,但其关注人性,体现刑法的人道主义和谦抑性,对于我国的合理引入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维丹 《金卡工程》2009,13(1):63-63
期待可能性理论对行为人本身进行关注,就人性的脆弱给予尊重和宽容,体现了谦抑宽和的刑法精神。在结合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际的前提下,有选择性地将其引入到我国既有刑法理论研究体系中来,对缓解我国司法实践中面临的情理与法冲突无所适从的尴尬局面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继伟 《金卡工程》2010,14(1):76-76
期待可能性,是指从行为时的具体情况看,可以期待行为人不为违法行为,而实施适法行为的情形。我国刑法上虽然没有对期待可能性做出明确规定,但是刑法典无论是在总则还是分则中都有相关制度,其对于定罪和量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期待可能性为理论指导,对许霆案进行分析,探究深层次的法理问题,以期为我国法治建设带来些许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超 《金卡工程》2010,14(8):118-118
职务犯罪者犯罪时均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稳定的收入,完全应该尽职尽责、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也就是说完全具备守法的期待可能性,但他们为了自己的贪欲而大肆犯罪,败坏政府形象,因此只有对其从重处罚重处,才能符合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刑法原则,实现刑法追求的一般正义,也符合期待可能性理念的客观要求,更有利于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而本文就是从期待可能性的角度来讨论对职务犯罪重型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单琴 《金卡工程》2009,13(10):30-31
"法律不强人所难"这条格言的基本含义是法律不能命令人们实施不可能实施的行为,也不能禁止人们实施不可避免的行为,上升为刑法理论就是期待可能性理论.期待可能性理论本身固有的属性决定了其判断的过程是一个以事实为基础的规范性价值评判过程,因而必须确定一个具体、科学的适用标准方能充分发挥其最佳机能.  相似文献   

8.
陈勇杰 《金卡工程》2009,13(10):13-14
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作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学家提出的一种为了弥补刑法理论上对于自限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不可罚之漏洞的全新理论,笔者从其本身理论完整性,运用可能性,实践操作性等角度作出质疑,以期待更加合理地对待该理论的适用.  相似文献   

9.
期待可能性判断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蕊 《金卡工程》2009,13(8):102-102
期待可能性判断是一定的主题根据一些外部的附随情状来判断行为人做出适法行为的可能性的判断,本文进一步论述了期待可能性判断的内容,内容包括期待可能性的主体、期待可能性的客体、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正案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正案从立法理念到立法技术均对1997年刑法中关于偷税罪的规定进行了实质性修改,而且蕴含了巨大创新,必将对我国刑法和税法的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建议对其进行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找出可进一步完善之处,这无疑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刑法和税法理论,以便改进立法,指导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林培晓 《金卡工程》2009,13(8):97-97
由于我国刑法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原因自由行为的引入也会出先与外国学者说所冲突现象。此外,尽管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引入,但它对我国现有的刑法理论将造成冲击,因此必须确立其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刑法》增设单一背信罪在理论方面、司法实践方面都有具体理由存在.在理论方面,背信罪是一种有着多年历史的财产犯罪,我国增设背信罪是历史的选择;背信罪从无到有,从特殊主体到一般主体的立法趋势,决定了在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单一背信罪.在司法实践方面,增设背信罪是平等保护我国市场经济主体的客观需求,是节约法律资源的实践需求,也是改变我国行政刑法规定形同虚设局面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朱军路 《金卡工程》2010,14(3):169-169
刑事违法性问题作为我国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与同源于德日大陆法系的违法性问题具有概念上的同根性,但其理论内涵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而我国刑法理论研究中对两者的区分不够,经常进行混同性的认定。对此,本问以概念内涵为切入点对两者做以厘清。  相似文献   

14.
徐红霞 《金卡工程》2009,13(10):72-72
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是刑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存在条件说等学说;我国的刑法理论在因果关系问题上,局限于马列主义哲学上的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至今各国在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上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笔者认为,刑法因果关系应当在司法实践中以"条件说"为基础判断事实因果关系,以折中的"相当因果关系说"为原则进行法律因果关系判断,实行以事实与价值两方面双重评价判断刑法因果关系.在适用过程中,先判断行为与结果之间有无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再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此种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进行评判,由此确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共谋共同正犯是德日刑法中修正的正犯概念,为了说明其处罚的正当性,德国学者从多个 理论角度做出了尝试,然而,这些理论多少都存在一定缺陷。笔者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美国刑法中的 共谋犯概念与德日刑法中的共谋共同正犯概念具有本质上的相通之处,而美国刑法中所确立的平克 尔顿法则使得共谋犯基于有限的刑事代理责任而承担实质犯的罪责。其发展出的事实弱化标准和超 出轻度参与标准不仅为我国在引进及适用共谋共同正犯正当性理论方面打开了新思路,而且为我国 借鉴刑事代理责任制度完善刑法立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金卡工程》2010,14(8):129-129
尽管各国刑法对共犯关系的脱离都没有明文规定,但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日本刑法的相关理论和判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学说。本文提出共犯关系脱离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就借鉴的必要性和借鉴时应考虑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能为我国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此类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笑春 《金卡工程》2010,14(10):37-38
关于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否包含"违法性认识"的问题历来是刑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我国学者关于关于此问题的认识大致有否定说、肯定说和折衷说三种不同的观点,而世界各国刑法对此问题在立法上也表现为不同的模式。然而无论是传统刑法理论,还是目前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故意的规定均未提出犯罪故意中是否应包含"违法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杨雪 《金卡工程》2009,13(11):17-18
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客体的概念和犯罪构成四要件论,都是来自苏联的刑法理论,社会关系说和必备说在中国形成通说。对此,理论界产生了大量分歧意见,提出了不同学说。就犯罪客体的内容而言,形成了对社会关系论的争论;就犯罪客体的地位而言,形成了犯罪客体必备要件论的作的置疑。对犯罪客体的争论与研究,有助于正确认定犯罪的性质,完善犯罪构成体系理论,有利于刑法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理论及刑法实践中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已经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刑法确定为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理论界及司法界也曾针对罪刑法定原则能否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展开过激烈的讨论,最终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并将其作为刑法的首要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虽已经在刑事立法上得以明确,但还未在我国得到很好的贯彻与实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针对罪刑法定原则,很有必要进行一番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状况应属于正常范围,从最近释放出的政策信号看,继续保持上半年投资增长状况的可能性值得期待一、从就业状况看,我国自然增长率已调低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一直不到8.0%——2012年为7.8%,2013年上半年为7.6%,这是中国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