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合生态足迹法、承载力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度量法,构建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多目标决策权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对2000~2009年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各子系统及复合系统发展状态进行量化辨识,发现由于海洋生态子系统的制约,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均衡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岛的开发利用速度加快,海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海岛经济构成单一、生态环境脆弱,如不合理开发利用,片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极易造成海岛资源质量下降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阻碍海岛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有关海岛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的调查问卷,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海岛资源、经济、社会、环境四个方面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权重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实现海岛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的一个整体特性指标安徽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林小伍,吴坚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是由农业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一个能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形成农业生态经济合力,产生农业生态经济功能和效益的复合整体。然而,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海洋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性是衡量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根据系统协调分析与评价的一般思路,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构建了含37个评价指标的省级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2013年海洋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集对分析方法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中国沿海11省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根据实证结果将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协调能力划分为3个层次:上海、天津协调能力最强,未来应进一步发挥其优势;福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辽宁协调能力处于中等水平,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壮大海洋产业;海南、河北和广西的协调能力较弱,应深入挖掘增长潜力,提升海洋经济。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洋生态补偿的视角选择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相关指标,利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实证分析了2006-2015年中国沿海省市(11个沿海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和脱钩关系,对其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的综合实力进行测评;根据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指标的评价结果,构建9个海洋经济-海洋生态考察区,将中国沿海省市分为三类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的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的保障系统,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关系到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安全,水利工程建设需要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针,大力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构建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水利工程系统与"经济—社会—水域生态"复合系统协调发展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其协调度受水利工程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水域生态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为促进两个系统的协调发展,今后应加大水利工程的投资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内在机制,要求人们对县域内外的农业生态经济要素(生态、技术、经济和社会要素)进行系统分析、评价、调控,以便对县域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从而达到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结构合理化和农业生态经济功能最优化。  相似文献   

8.
海洋生态是环境保护的重头戏,也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从海洋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海洋生态经济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一书在海洋生态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基于此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只有保护好海洋生态,才能保障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邓丽  李政霖  华坚 《水利经济》2017,35(4):16-23
重大水利工程作为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建设和运行会对社会经济生态产生交织影响。由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子系统和社会经济生态复合子系统构成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的系统具有开放复杂性、远离平衡态和非线性等特性。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对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的评价模型,以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尼尔基水利枢纽工程对黑龙江省社会经济生态交织影响总体上来说是有利的,而且运营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建设期,通过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和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增长。提出了完善移民管理体制、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污力度以及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监测力度等措施,以推动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为区域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了2007—2017年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过程与变化趋势。[结果]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现波动中增长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综合评价值除了2017年也一直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更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度发展平稳,一直处于拮抗状态。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濒临失调衰退型—勉强耦合协调型—中级耦合协调型—勉强耦合协调型4个发展阶段。[结论]区域的生态环境调节能力逐步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基本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说明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持续向着协调发展的方向不断演进。未来研究区应通过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的绿色转型升级,优化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支撑体系,提升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参考相关的研究文献,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伊春林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4个方面提出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措施。结果表明:伊春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不断上升的,其中经济支持系统上升较稳定,社会支持、环境支持和生态供给系统较波动,且木质产业、科技与收入、污染治理、水资源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向非木质产业转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而进一步推进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生态足迹的测算及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山东省生态足迹测算模型及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模型;对山东省1995-2004年的生态足迹测算表明:10年间人均生态赤字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4.36%;对山东省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指数、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等动态分析,定量评价了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山东省生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陆域资源生态补偿已经有所落实,而海洋生态补偿尚未进行.本文基于海洋为社会提供巨大的原材料和生态服务、为公众利益许多海洋资源经济价值不允许变现、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沿海渔民"失海"严重等原因,提出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观点.其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此外,文中还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在阐述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的评价体系,计算2016年西北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根据两个系统的发展程度大小评价其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意见。[结果]2016年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基本上稳定在049左右,以甘肃的耦合度最高(0499)。协调度差异明显,其中陕西为中级协调发展,甘肃、宁夏和新疆为初级协调发展,青海为勉强协调发展。从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对比关系看,陕西、甘肃、宁夏为农业生态滞后型,青海和新疆为经济滞后型。[结论]西北地区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要根据具体的耦合协调类型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态补偿试点政策效果评估是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改进和优化的前提。本文选取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环境监管能力等相关指标,基于专家打分法和熵值法对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了山东、江苏、福建、广东四个沿海地区实施的海洋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①通过对比政策实施前后的综合指数和排位分析明显看出海洋生态补偿政策存在明显效果;②通过独立样本检验(Bootstrap),可判断海洋生态补偿政策对评价结果有显著影响;③从海区行政区划来看,各海区内海洋生态补偿政策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已成为海洋生态学、海洋经济学以及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相对我国高速发展的海洋经济,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状况却愈加恶劣,海洋生态建设的战略紧迫性随之凸显。对于海洋国土的开发,是要在生态建设理念指引下,根据海洋系统的相对独立性进行开发,从制度、产业、管理、技术、意识等层面加强海洋生态建设,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人们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近年来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海洋牧场作为海洋经济的新增长点,具有促进当地渔业资源与水域生态修复的双重作用。推动海洋牧场建设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当地渔业产业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基于能值理论的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能值理论和方法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1996 ~ 2008年投入产出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农业系统对化肥、农药等工业辅助能投入依赖愈来愈强,对劳动力、种子、有机肥等可更新辅助能的投入逐渐减少;农业投入越来越高,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业系统生产效率呈降低趋势,环境负载率的不断上升加大了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对兰州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大力发展有机、循环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引洮工程对关联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复杂的影响。界定了引洮工程关联区范围并分析工程实施对关联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主要影响,遵照《生态功能区划暂行规程》,通过引洮工程关联区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依据空间相似性和分异性原则,将引洮工程关联区划分为2个一级生态功能区和7个二级生态功能区,并以此为依据探讨了各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喜  徐明 《水利经济》2008,26(5):69-71
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通过研究生态经济系统的概念及水资源短缺对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从系统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系统、环境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3者之间的作用关系,提出应用系统理论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