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一项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本文从制度层面对会计制度变迁与盈余稳健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着重从我国的制度背景分析了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原因,西方国家会计稳健性提高的主要因素很难为其提供解释。以盈余为基础的监管和评价制度是我国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强化的外在制度原因,而根本原因是稳健性原则的运用作为一种财务报告机制可以改善公司的盈余质量,并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1995—2004年深沪两市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会计制度的强制性变迁是否显著提高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研究结果显示,1995—1997期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不具有稳健性,意在提高上市公司稳健性水平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实施并未实质性增强1998—2000期间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水平,而更为积极贯彻国际通行的稳健会计政策的《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则显著提升了2001-2004期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然而,单独对盈利公司所作的进一步检验却表明,2001—2004期间会计盈余显示的稳健性特征主要是由于亏损公司"洗大澡"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转变会计准则并不能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除非附以相配套的强有力的法律和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与会计稳健性——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会计稳健性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惯例,已成为会计盈余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本文运用basu(1997)模型,将会计稳健性定义为会计报告对坏消息的确认比好消息更及时,探讨了有关公司治理的几个重要因素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影响会计稳健性的治理因素中,银行借款比例与会计稳健性正相关,国家股比例与会计稳健性负相关,在国家股比例低的分组,会计稳健性较高。发行有B股的企业,会计稳健性与只有A股的企业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会计稳健性作为会计报告质量的一种量度,随着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国际接轨与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加强,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能保证会计报告的质量,尚需改革国内相关的制度背景,如公司治理、法律实施环境等。  相似文献   

4.
会计制度改革、盈余稳健性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以1994-2007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盈余稳健性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和相互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质量。研究得出,扣除操控性应计利润后,上市公司的盈余稳健性同会计制度中稳健性原则的运用程度仍紧密相关。并且,强化稳健性原则和限制公允价值的运用显著降低了公司高估盈余的水平,而弱化稳健性原则和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则导致了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总体而言,没有证据表明盈余稳健性的提高导致了上市公司的大清洗行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我国沪深两市2007-2014年的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和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具有相反的影响;企业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负向影响;企业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强化了向上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会计稳健性的正向影响。因此,由于同时存在正负抵消和边际强化作用,企业实施向上的盈余管理活动并不必然导致会计稳健性下降。企业可能组合采用两种盈余管理方式进行盈余操控而同时保持会计稳健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会计盈余的稳健性:发现与启示   总被引:70,自引:9,他引:70  
在西方 ,稳健原则长期以来就是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一个重要原则。在我国 ,1992年的会计准则首次提出了稳健性的要求 (或称谨慎原则 ) ,以后的会计制度 (准则 )越来越强调稳健原则。但我国证券市场上频频发生的会计造假行为似乎表明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普遍缺乏稳健性。针对这种矛盾 ,本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的稳健性。我们的分析表明 ,会计盈余对“坏消息”的反应程度比对“好消息”的反应程度大 ,这种不对称性表明会计盈余在总体上是稳健的 ,同时 ,会计盈余变化也呈现不对称性 ,即负的会计盈余变化比正的会计盈余变化具有更大的反转率。我们认为 ,以上结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财务分析和盈利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2001~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全面引入的视角,考察了会计稳健性对盈余价值相关性的影响,实证发现:会计稳健性显著降低了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而公允价值计量显著弱化了会计稳健性对于盈余价值相关性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而言,稳健的会计政策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信息.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适度藕合,可以弥补会计稳健性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会计审计制度改革的进程中,世界各国会计准则仍然普遍要求贯彻会计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制度改革中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的条件下,对审计稳健性进行专门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审计稳健性和会计稳健性共同确保和改善财务报告质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思考,从一个全新视角分析财务会计信息质量和投资者保护。首先,将现有审计师稳健性、审计报告稳健性的概念统一为审计稳健性,提出了审计稳健性这一新概念的目标、功能与计量方法,在分析其与审计质量、会计信息质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实现路径,从而对现有的相关研究产生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司治理角度考察中国会计盈余质量(以稳健性进行衡量)与董事会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除董事会规模外,会计盈余的稳健性与外部董事比例呈正相关,与非受薪董事比例呈负相关,与董事会会议次数正相关。实证结果反映了董事会特征确实会影响会计盈余的质量。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有关规范上市公司董事会制度的法规文件,将会对公司的盈余质量产生一定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2002-2005年上市公司会计盈余所具有的稳健性特征究竟是代表较高盈余质量的真正的盈余稳健性,还是可能只是向下盈余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盈余稳健性的表象。研究发现,由于受洗大澡的盈余管理行为噪音的影响,2002-2005年上市公司总体表现出的盈余稳健性特征并不是代表较高盈余质量的真正的盈余稳健性,而可能主要是“洗大澡”盈余管理行为所带来的盈余稳健性的表象。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我国ST制度等特殊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向下盈余管理行为将影响对上市公司盈余稳健性结果的测定,单纯以盈余稳健性的强弱作为衡量上市公司盈余质量高低的标准未必可行。  相似文献   

11.
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变迁是各相关利益集团寻租的博弈过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盈余管理,但又无法完全消除盈余管理。会计政策选择、会计准则成了盈余管理的工具。会计制度与盈余管理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发展。我国会计制度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盈余管理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和手段。因此,如何进行科学制度安排,正确引导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效率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股权集中、股权制衡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2~2004年的数据,本文研究上市公司两个股权结构变量——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特征之一的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将不利于会计盈余信息质量的提高,少数大股东可能通过及时确认“好消息”以及滞后确认“坏消息”的方式来掩盖对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计盈余稳健性较低;而股权制衡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会计盈余就有较高的稳健性,这将有利于抑制少数大股东对会计盈余信息的操纵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财富不受侵占。  相似文献   

13.
本世纪初,美国接连发生财务欺诈案件。在众多的欺诈案件中,激进的会计政策常被用作盈余操纵的手段,而会计准则更加强调谨慎性(即稳健性)。会计稳健性要求会计盈余反映的坏消息要比好消息更加及时,对好消息的确认必须等到实现,而对坏消息却要及时,这一方面降低了会计盈余,一方面提高了可靠性。所以,稳健性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属性。而财务欺诈案件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审计师的影子,审计师总是与客户存在诸多的利益关系。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200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萨班斯一奥克斯法案》要求强制轮换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但并没有作出时间上的规定。我国也效仿美国的做法出台了类似的规定。事务所任期(即审计任期)对盈余质量有什么影响?审计任期多长为宜?本文试图从会计稳健性视角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季度盈余的方法研究会计稳健性。以往文献主要使用会计年度(即公历年度)盈余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相对无法有效地分离或控制利润操纵行为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使用不同的方法对季度盈余进行汇总,得到会计年度盈余及其他三种受利润操纵行为影响较弱的年度盈余。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年度盈余和其他三种年度盈余都表现出了稳健性特征。这一经验证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报告盈余具有实质意义上的稳健性,利润操纵行为并未影响会计盈余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5.
盈余稳健性的衡量主要是基于Basu(1997)模型的盈余对市场收益的反应不对称的程度,而同时成本粘性产生的成本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性同样会导致利润与销售收入的不对称,成本粘性是否会混淆盈余稳健性的度量?本文旨在将成本粘性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剔除,从而衡量更准确的盈余稳健性。我们控制销售收入的增减情况等成本粘性的相关因素,基于Basu(1997)模型重新对盈余稳健性进行估计。研究表明成本粘性因素的确会混淆盈余稳健性的估计结果,因而,控制成本粘性的相关变量,能增加盈余稳健性度量的准确性。进一步利用新修订的盈余稳健性的估计模型分析会计政策变更对盈余稳健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会计政策变更降低了对盈余稳健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会计稳健性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经济后果。结果发现,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公司管理层由于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是公司信息优势一方,同时其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是的其有动机和可能性进行盈余管理。而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内部治理机制,对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有一定约束作用,从而有利于会计稳健性水平的提高。本文研究也表明,应计盈余管理对会计稳健性有负向,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则有助于提高会计稳健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近年来会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会计制度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会计制度体系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先后制定了三十余项会计内控制度、支付结算和财务管理办法,各中心支行也制定了大量实施细则和补充办法,共同构成了辖区人民银行会计制度的规范体系.各级行按照这些制度办法的要求,不断强化完善内部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体系日益健全.  相似文献   

18.
盈余管理与会计欺诈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业绩更加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其发生范围更为广泛,危害也更大。必须采取加大对内幕交易的监管力度,以把盈余管理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小。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控制盈余管理负面效应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时序演进与行业特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会计稳健性(accounting conservatism)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惯例。稳健原则的贯彻实施是我国会计改革与国际接轨的突出特征。为分析中国的会计稳健性在实证上的特征,本文采用中国上市公司1993~2003年的数据,运用basu(1997)模型,计算了上市公司分年度的会计稳健性以及行业特征。实证研究发现,随着中国会计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监管和处罚力度的强化,注册会计师的脱钩改制,会计稳健性在1998年后逐渐增强,2001年以后上市公司的会计具有稳健性,会计稳健性具有行业特征,在制造业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会计制度的改和会计电子化程度的提高,会计业务的不断更新,人民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岗位的设立在加强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和杜绝会计差错隐患、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现行业务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会计事后监督亟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