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林继扬 《发展研究》2010,(9):112-11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正式启动了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GPA)的谈判。政府采购正由封闭逐步走向开放,并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促进本土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借鉴国外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充分运用《政府采购协定》(GPA)中的例外条款,提出既不违背《政府采购协定》(GPA)的基本原则,同时又能提升福建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美国家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财政部暂停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相关政策的大背景下,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指出我国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欧美经验,为我国进一步发挥政府采购促进自主创新政策功能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采购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中的功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自主创新是涉及科学、技术、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系统问题,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在科技自主创新活动中,不仅要坚持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主导作用,而且要充分认识政府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政府采购作为宏观调控的政策工具之一,在推动科技自主创新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已为许多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对政府采购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中的功效分析,有助于为我国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加拿大和韩国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经验,提出我国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作用还不明显,也未很好地保护和扶持民族产业发展。我国应将国货优先和促进产品自主创新作为政府采购的重要目标,对自主创新的技术与产品采购并重,根据产品市场化程度采取阶段性和连续性的政府采购政策,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优惠政策,加强对自主创新企业政府采购业务能力的培训。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了《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立法方向上的新一轮修法得以启动。该征求意见稿是对我国《政府采购法》诸多重要条款的补充说明,从内容上细化了《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尽管这属于我国国内立法的不断完善,但是鉴于我国已经加入WTO,并承诺在2020年之前加入《政府采购协定》(GPA),因此我国国内立法的修订也必然受到国际协定的影响。论文通过比较我国政府采购立法与GPA的诸多差别,指出了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采购是节约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扶持民族经济、打入国外市场的重要举措.WTO<政府采购协议>对成员国的政府采购运作及其立法落实提出了要求.文章评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的立法进展及亮点规定,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制化应对与完善提出了建议,文章还分析了我国政府签署加入GPA申请书后为保护本国产业和保障自主创新在政府采购法制化方面需采取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政府采购是节约政府财政支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扶持民族经济、打入国外市场的重要举措。WTO《政府采购协议》对成员国的政府采购运作及其立法落实提出了要求。文章评析了我国政府采购的立法进展及亮点规定,对我国政府采购的法制化应对与完善提出了建议,文章还分析了我国政府签署加入GPA申请书后为保护本国产业和保障自主创新在政府采购法制化方面需采取的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国外厂商将与国内企业争夺国内政府采购份额。虽然我国200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政府采购法》,然而,这远远不能够适应对外开放背景下国内或国际政府采购实践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密切关注发达国家政府采购对外开放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加大对世界政府采购动态的研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并趋利弊害地利用有关国际规则为我国所用,使之既适应有关开放政府采购市场规则的要求,同时又合理地保护并促进我国的民族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政府采购主体的确定是最容易产生争议的一个法律问题。采购主体的范围,是指一种法制对何种主体有效,这是法律生效的核心问题,离开了对主体的效力,也就无所谓法律效力。2007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以下简称GPA)的谈判。在加入GPA谈判过程中各成员关注姆重点在于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范围,包括政府采购主体、采购项目以及门槛值确定,即GPA附录1的确定。附录1出价中最容易引起争论,同时也是谈判的焦点阿题就是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的确定。目前我国国内的法律对政府采购主体的规制与GPA的规定仍然有一定的出入。其中国有企业是否纳入GPA管辖,这是我国加入GPA谈判可能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政府采购主体范围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政府采购主体的确定是最容易产生争议的一个法律问题.采购主体的范围,是指一种法制对何种主体有效,这是法律生效的核心问题,离开了对主体的效力,也就无所谓法律效力.2007年中国政府正式启动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以下简称GPA)的谈判.在加入GPA谈判过程中各成员关注的重点在于政府采购市场开放的范围,包括政府采购主体、采购项目以及门槛值确定,即GPA附录1的确定.附录1出价中最容易引起争论,同时也是谈判的焦点问题就是政府采购主体范围的确定.目前我国国内的法律对政府采购主体的规制与GPA的规定仍然有一定的出入.其中国有企业是否纳入GPA管辖,这是我国加入GPA谈判可能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政府采购主体范围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政府采购是基于需求侧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化、商业化的有效手段,而采购品不同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也会有所差异。以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数据为样本,运用2SLS、联立方程模型等计量方法,以产品异质性为视角,对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效果与路径选择进行探究。结果发现:①在政府采购驱动企业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政府存在“挑选赢家”行为,并弱化企业科技创新的最终实际效果;②通过路径分析发现,需求是引致政府采购作用于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路径,融资约束是政府采购支持科技创新的原因而非结果,此外并未发现政府采购可以通过降低成本从而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经验证据;③政府采购的科技产品或服务以成长型创新产品为主,而探索型创新产品采购比重极低,即目前政府采购的实质是促进创新产品产能出清。  相似文献   

12.
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界定和测度是创新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研究主要基于静态层面,而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过程。基于熊彼特的创新周期理论,区域科技创新波动性与周期性的内涵界定,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波动与周期测度的工具和模型,运用统计改革后的深圳南山区科技创新季度数据对区域科技创新短期的波动性与周期性及其特征进行了全面的测度。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波动具有周期性,不同阶段的创新波动与周期特征完全不同,政府应根据区域科技创新波动规律与周期性规律,采取更具时效性的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13-2016年中关村园区企业数据,将创新划分为创新倾向、技术绩效和经济绩效,以政策供给侧的政府补贴、税收优惠及需求侧的政府采购为研究对象,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分析供需两侧科技政策组合的技术创新协同效应。结果表明:政策支持对技术创新存在激励效应,供给侧政策对创新倾向的激励效应最强,而需求侧政策对创新绩效的激励效应更显著;不同的科技政策组合形式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激励作用,并且科技政策组合对技术创新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鲜有研究针对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进行理论阐述及体制机制探讨。以我国布局国家实验室体系为研究背景,探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现实逻辑,结合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和合作博弈理论,剖析国家实验室制度创新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也是推动国家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依据;②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各类创新要素协调合作与相互作用,有助于国家实验室体系实现整体效应最大化;③合作博弈理论探讨决策主体均衡问题,对于实验室与外部单位建立良好互信决策机制大有裨益。基于理论分析,围绕政策引导、运行成长、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4个方面体制机制创新,提出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未来,国家实验室体系研究需要进一步围绕基础理论和实证研究(驱动因素、运行成效和科学评价)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从科技创新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高校数据,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发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呈现区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科技创新产出效益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科技创新活力的影响较小;资本因素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高校应该重视优秀人才培养,参与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科技创新政策的支撑。综述了我国知识创新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新政策、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政策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与科技决策机制创新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创新政策研究的不足及其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