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数字三农     
240.6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第一部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农业保险条例》将在3月1日正式实施。2012年,国内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是240.6亿元,同比增长38.4%,居世界第二。700亿斤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透露,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任正晓介绍,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我国"舌尖上"浪费触目惊心,而餐桌上游的整个粮食产后损失同样严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到底有多大?作为天下粮仓的守护者,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一年千亿斤:粮食产后损失知多少记者:目前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究竟有多大?任正晓: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  相似文献   

3.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4.
<正>第九章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粮食节约减损机制,减少粮食流通各环节损失,构筑"无形粮田"。到2020年,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第一节促进农户源头减损鼓励藏粮于民,积极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促进农户粮食储藏科学集约规范发展,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  相似文献   

5.
<正>粮食产后损失通常包括收获、储藏、运输、贸易和加工等环节中的损失。其中,储粮环节是粮食产后体系的核心环节,连接着粮食价值链的上下游,是后续各个环节的基础,其损失率决定了能够进入食品供应链的数量。在我国粮食储备结构中,农户储粮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30%-50%。由于部分农民储粮意识薄弱、储藏条件差、缺乏科学的储粮技术和完善的储粮设施,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粮食生产连迎丰收,廪库充盈,调销不畅,财政压力不断增大。有些人认为,现在粮食太多了,收不完、装不下、吃不了、用不完,因此不把节粮当回事,浪费粮食现象逐渐凸显。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达350亿公斤,主要是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浪费和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损失浪费。有关部门对数个大学餐后剩饭  相似文献   

7.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自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以来,全社会大兴节约之风。最近国家粮食局公布的几个数据也引起了社会关注——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总量达350亿公斤以上,农户存粮每年因  相似文献   

8.
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对象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粮食产后系统的特点,采用客观赋权法设置指标权重,选取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菜籽等6个粮食品种,基于收获、干燥、农户储粮、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8个环节构建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各层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时事围观     
我国每年粮食损失500亿斤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  相似文献   

10.
一句话新闻     
2013年粮食科技活动周将于5月19-25日举办,活动将通过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宣传我国长期处于"紧平衡"的粮食安全状态,警示粮食产后在储存、加工、物流、消费环节的浪费损失状况不容乐观,宣传利用科技管理理念和手段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继2013年1月新疆昌吉国家粮食储备库城镇粮库发生粮堆埋人致1人  相似文献   

11.
节粮减损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增产难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分析了粮食产后损失现象的发生机制。研究发现,粮食从生产到消费经过农户阶段性储藏、企业储存储、物流运输和加工转化等产业链环节,导致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因素是尚未建立现代化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粮食加工产业链发育程度低、粮食价格改革滞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等。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改善仓储物流设施,引导企业适度加工、促进副产物综合利用和理顺粮食价格引导居民合理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治理措施,以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们对粮食产前、产中服务愈来愈关注,而对产后处理则重视不够,仍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粮食产后处理,使这个生产后续过程成为粮食经销活动中最薄弱的一环,从而无法遏制极为惊人的粮食产后损失。 粮食产后诸环节包括收获、脱粒、运输、贮藏、加工、消费等。据初步测算,江苏省每年在这些环节中的粮食损耗高达840万吨。若不考虑消费环节上的浪费,则全省每年从收、藏、运到初加工的粮食损失为490万吨,约占1984—1988年年均粮食生产量的15%。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3.
农户储粮方式损耗究竟有多大?国家粮食局最新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农户储粮每年损失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相当于产粮大省山东的小麦年产量——去年,山东省小麦总产量约1800万吨。目前,农户仍是我国储存粮食的主体。据国家粮食局流通与科技发展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农村有2.4亿多农户存粮,每年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调查发现,农户储粮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存在着“一多、一少、一差、一大”问题,即鼠、虫、霉害多,防护措施少,仓储设施条件差,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巨大。  相似文献   

14.
据报道,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非常惊人,损失率约在10-15%,即每年约有500-600亿公斤的原粮白白浪费掉了,主要表现在粮食的收割、脱粒、干燥、储存、运输和加工等环节。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情况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分析了粮食产后各环节损失的原因及损失量,针对相关粮食损失原因及状况,提出了减少粮食产后损失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节粮减损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如何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相当严重,某省全年产粮170亿公斤,而产后损失就达25亿公斤.如何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首先,要增加产后研究开发的资金.长期以来,人们对于物质资源"重开源、轻节流",在粮食问题上亦很类似,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投入农业产后技术研究的专款的绝对数量和比率都很小.因此,要从上到下把粮食产后技术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上,否则具体技术问题难有根本提高.  相似文献   

17.
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央安排5亿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以减少产后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粮食产后止损存在仓储水平落后、加工过程损失严重和加工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阐述了粮食产后环节止损对于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意义,分析了中国粮食产后止损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提出从改善粮食仓储环境,减少粮食储藏过程损失;鼓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减少粮食加工过程损失;推动粮食加工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粮食产后止损水平三方面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相似文献   

19.
据国家粮食局统计,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成,其中主要是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每年达1500—2000万吨,造成经济损失180—240亿元。粮食产后损失,数量触目惊心。据笔者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粮食损失浪费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中国粮食加工环节损失浪费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与建议:重视粗粮营养重要性,发展并推广粗粮;改良加工环节,做到保质保营养;制定相关的粮食加工行业标准和政府标准;提升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培养优秀的粮食加工人才和粮食科研人才等,从而促进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