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地理》2021,41(2):55-61,91
城市群已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基于城市联系网络分析城市群城市等级结构为当前研究热点。文章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4个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获取公路客运的日均发车班次数据构建城市群的城市联系网络,基于城市联系强度划分出不同层级的联系子网,利用复杂网络中度和特征向量指数对比分析城市群等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各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强度均呈现出明显的重尾分布特征,基于重尾分级法可将城市联系网络及城市节点划分成不同层级。城市联系网络的层级结构和城市节点的等级结构特征形成明显的映射关系,等级较高的联系线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形成辐射状结构,而中等水平的联系线以地方中心城市间的联系形成网络状结构,对城市群的发展轴线或经济密集区有一定指示作用。长三角城市群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等级结构较为合理,不同等级的中心城市在对应的联系子网中占据首要地位。京津冀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处于中心城市快速发展阶段,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形成较为明显的"断层"现象,且以成渝城市群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全球航线数据下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与社团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望保  韩茂凡  谢智豪 《经济地理》2020,40(1):34-40,49
由节点(航空港)和连接线(航线)所构成的航空网络代表了城市间的空间可达性和连通度,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的空间关系有重要意义。采用2016年全球航空网络数据,文章尝试利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世界城市网络的连接性特征并进行社团识别,以期能加深世界城市网络等级体系与结构的理解,并为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表明,基于航空网络的世界城市网络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层级性特征,高层级城市高度集聚在西欧、北美和东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和具有重要航空中转能力的城市,如莫斯科、迪拜、安克雷奇等城市的位序相对较高。通过社区挖掘算法识别出13个"社团内部紧密联系,社团间的联系较少"的社团,包括8个大型社团和5个小型社团,其中8个大型社团基本覆盖了全球。结果表明,虽然绝大部分国家整体上属于同一社团,但8个大型社团界线明显超越了国家界线。航空网络是城市联系的重要测度指标,且文章研究城市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城市,而非早期研究仅选主要城市作为案例而忽略了主要城市与非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因而能更全面刻画世界城市联系格局和网络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朱鹏程  曹卫东  张宇  袁婷  章屹祯 《经济地理》2019,39(11):41-48,133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通过引入网络聚集度、节点中心性指数以及两种网络关联测度方法,对长三角地区人口流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后划分出中心城市网络腹地范围,并揭示出空间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网络方面,长三角人口流动具有显著层级特征,形成"一主四副"多核心结构,网络联系整体呈"Z"型空间分布,具有地理集中性与强烈空间差异,且城市省际联系较弱;腹地方面,各中心城市网络腹地空间结构与人口流动网络特征相对应,具有重叠性、邻近性特征,并存在区域差异。可为合理制定城市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供科学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量国际生产者服务业公司业务联系的方法,对会计、律师、保险、银行、广告等5个行业,99家国际生产服务业公司及分支机构在珠三角50个区(县)级空间单元的业务联系分析表明:珠三角城市网络呈东西两岸、中心与外围不均衡分布状态,并具有鲜明的"跳跃性"特征,即网络节点向各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并在各城市中心城区之间形成长距离的联系。研究认为这种城市网络特征与生产者服务业分行业差异有关,宜在区域统筹的思路下,利用高级服务业网络组织规律推动各城市积极融入世界城市网络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5.
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城市或区域之间的竞争。区域一体化成为地理上相邻的城市谋求共同发展、参与广域竞争的普遍选择。辽西走廊上的锦州、葫芦岛、兴城和凌海四城市间的社会、经济、交通等联系密切,具有发育成"走廊型"城市共同体的天然条件。文章基于辽西走廊城市发展的实态,提出了构建辽西走廊组合城市的设想,论证了必要性,探讨了促进组合城市形成的措施和可能的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6.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的黄河流域城市联系网络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腾讯人口迁徙大数据,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对黄河流域城市网络联系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指向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流域内城市网络密度较低,平均路径较长,与其"承南接北"的区域地位不相匹配。②形成以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为轴线的骨干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突出。③流域内-外联系网络形成两大(郑州和西安)、一小(济南)三个核心,高等级网络以三者为核心节点向域外辐射。强集散能力节点城市集中在"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一线。域外主要联系方向为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④流域内部网络和内-外联系网络相比,"陇海线-下游黄河干流"和包海高铁一线以东城市优势更为凸显。⑤流域不同地区网络联系的空间指向性差异明显。流域内部联系多指向省会城市,内-外联系的空间指向上存在明显的上中下游分异。  相似文献   

7.
从信息流的角度,选取电信话务量和网络发帖量两组信息流数据,以马鞍山和芜湖为例,进行同一区域中不同中心城市所具有的差异化城市—区域关系特征的比较研究,探索了城市区域关系研究的新方法.数据分析认为:尽管芜湖和马鞍山是两个发展特征相近的区域中心城市,但其区域联系特征具有鲜明的差异性;马鞍山构建的区域联系分布集中,对个别城市依赖度高,而芜湖构建的区域联系分布分散,区域联系结构层次丰富;马鞍山表现出和邻近城市建立强联系,联系跨度较小,区域辐射影响力小,而芜湖在建立邻近联系的同时,能与较远区域的城市形成较强联系,联系跨度大,区域辐射影响范围大.  相似文献   

8.
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数据构建交通流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从县域城镇整体网络、城镇中心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网络密度较高,公路网络初步发育成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子城市群是整体网络的中介,武汉都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联系相对松散;②核心城市对周边城镇具有一定的"遮蔽效应"和"虹吸效应",地级城市网络中心性普遍较强,小城镇在网络中发育较迟缓,凝聚子群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整体上形成了"四片区,七子群"的特征;③地理探测器显示经济、人口规模、城市行政等级、产业结构、资金投入、市场活力以及支付水平对交通流网络下的城镇中心性影响显著,但居民支付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核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优化城市群区域分工、培育副中心和枢纽城市、促进区域组团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风险投资活动的空间集聚与城市网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大大增强,尤其是资金流动明显加速。跨越空间的投资活动成为促进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在形塑城市之间的关系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深入分析风险投资的空间行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新兴产业的运行规律,进而理解城市和区域在网络时代中的空间组织机制和特征。文章基于中国风险投资事件的数据库,探究了其城市分布特征,并用网络中心度、凝集子群等方法分析了风险投资城市网络的空间组织。研究发现,中国风险投资产业的供需两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并形成了以北京和上海为核心节点的投资城市网络。其中,全球化、市场化、空间邻近效应以及政府引导是形塑这一新兴网络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东北三省城市百度指数的网络联系层级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城市居民在网络搜索中的百度指数分析城市网络联系格局,从http://index.baidu.com上得到东北三省34个城市2011—2013年两两城市间的百度指数。采用Net Draw、优势流分析法以及C-Value、D-Value层级分析法,对东北三省城市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三种分析结果后认为:1从"东北地区"尺度看,网络层级中缺乏主导城市,辽、吉、黒三省城市间网络联系并不密切,但是在各自省内联系紧密,网络层级结构明显,从而表明行政区划对东北三省网络联系层级结构具有重要影响。2从两两间发送和接收的百度指数看,辽宁和吉林二省具有"一主一副"的网络结构特征,辽宁省形成了以沈阳为主导城市,大连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吉林省形成了以长春为主导城市,吉林为次级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黑龙江省则是"单中心"的网络结构特征,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主导城市,其他城市为从属城市的网络层级结构。  相似文献   

11.
城市群落学:城市群现象的生态学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城市是具有生态智慧的特殊生命体为理论前提,认为应当用生态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城市群现象进行重新解读。首先,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城市之间的作用形式,指出新经济时期城市群的生物群落特性,并对城市群落和城市群落学进行概念界定。进而,解析城市群落的组成和空间结构,将城市群落的成员划分为优势城市和从属城市以及关键城市和冗余城市,将城市群落空间结构划分为“城市生态金字塔”垂直结构和“缀块、廊道、基底”水平结构。最后,阐述城市个体间的竞争、捕食、寄生和共生等生态行为以及城市群落的自然选择、协同进化和演替等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2.
新城市主义的城市网络作为城市关系研究的新范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珠三角主要金融行业148家企业选址数据,借鉴城市联锁网络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网络发育特征及其形成的行业动因,进而探讨了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层级结构。保险业较之于银行业和证券业对于城市网络具有更大的贡献弹性。城市链接率与城市竞争力的弹性分析表明,城市网络外部性对城市竞争力提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区域化与武汉城市空间布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殷毅  曾文 《经济地理》2006,26(1):83-87
文章论述了城市区域化是目前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发展出现的特有现象,它有别于传统的城市—区域生成关系,也有别于传统的城市郊区化现象,是中国特定工业化和城市化背景下,应对资源短缺压力而产生的城市功能、人口、空间扩散方式,其经济、社会、空间特征决定了城市区域化是中国“大城市化”进程中特有现象。运用城市区域化相关理念,指导新时期武汉市城市区域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城市发展区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中心城区———城市廊道———组群的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地区的国家级城市群,伴随成渝城市群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林地、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加剧。以成渝城市群四川境内的13个主要城市市域范围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方法,准确识别并量化了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结构要素,其次计算出各城市GI网络结构要素的土地利用类型占比,最后应用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以13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在GI网络结构要素中所占比例作为变量因子,根据GI网络中景观组成的相似程度对13个城市进行分类,分析并总结了不同类别下城市GI景观组成的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各城市的核心区和连接桥是主要GI网络结构要素类型,7类GI网络结构要素在城市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构成,不同城市在景观组成特征上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结果对客观认识各城市GI特征、成渝城市群的生态网络构建及其保护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A substantiated definition of smart cities is urgently required. In this note, we explore the crossover between smart city and world city network literature. We argue that this crossover can contribute to the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development of smart city litera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deed, besides territorial measures, network measures, e.g. indegree and inward distance, ar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smartness of cities. Based on this, we recommend that smart cities include city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in future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以主要旅游城市为依托,运用生态住测评理论,构建了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聚类分析,从双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的空间角度构建出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的双扇形空间格局,有利于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空间集聚是高新技术风险投资活动的重要特征。基于Thomsonone数据库中1996—2018年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交易数据,以风险投资交易双方公司均位于中国大陆城市的每一笔风险投资交易事件为例,分别从纵向历史演变和横向空间布局视角对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近20年来,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经历了孕育起步、快速发展、稳步调整和理性规范4个发展阶段;互联网、新能源、计算机软件与服务等高新技术行业是风险投资热点领域;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存在明显的城市集聚特征,且相较于风险资本接受城市,投出城市的风险资本资源更为集中;城市之间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交易联系并不紧密,风险投资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北京、上海、深圳为典型的资本密集型风投城市,杭州、广州、武汉等则为典型的技术密集型风投城市。该结论可为中国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事业发展及风险资本资源在行业和空间中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林小莉  王德起 《技术经济》2022,41(11):104-113
基于2006-2018年我国15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全国性试点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通过PSM-DID方法检验智慧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试点的智慧城市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就地区异质性而言,相比于中西部区域,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对东部区域城市绿色发展的效果更加明显;机制检验显示:试点智慧城市政策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分别通过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产生绿色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则通过人力资本和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发展,并据此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How housing costs would influence the job‐housing choice of talent and associated city‐level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a question of interest for urban development policies. Recently, considerabl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influence of rising housing prices on the attraction of talent and the associated innovation output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In this paper, we use the housing price data of 51 cities from the China Real Estate Index System databas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acro data of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s from 2005 to 2014 to analyze this focal research questi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in city housing prices generally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city innovation outcome and talent attraction, suggesting no crowding‐out effect on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the city. However, th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housing prices and innovation outcome and talent attraction has started to disappear in first‐tier cities in recent years, suggesting potential crowding‐out effect if the increasing housing prices transform to bubbles. This research thus provides considerable policy implications concerning the impacts of housing prices on talent movement and innovation outpu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