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福建集体林区林木处置权制度变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后,广大林农最关心的是与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林木采伐处置权。通过对福建以经营方案为依据,以小班面积为控制,以可持续经营为目标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和评价,探讨林木处置权制度变革对落实经营主体的林木处置权,对实现林业可持续经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南方山地林区———福建省漳平市的二类调查数据资料,在分析与评价区域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明确了区域森林经营的总目标与指导思想,进行了以森林培育设计、森林采伐设计和森林保护设计为核心内容的森林经营方案的设计与编制,并提出了方案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改后集体林森林资源管理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省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后,亟需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森林经营方案的实施、森林经营主体众多与森林采伐指标分配、控制森林资源的盗伐、滥伐、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主体与森林经营方案执行主体错位等问题。要解决以上问题,森林资源管理的改革应以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应以森林经营单位为主体,林业各级主管部门只能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的提供科学指导和服务,而不能替代森林经营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同时严格实施经审批审核的森林经营方案,实行可调森林采伐限额制度,严格森林采伐区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将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必要性研究,超额采伐的原因分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林农经营的影响研究,以及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需要深化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限额是采伐消耗森林、林木蓄积的最大限量。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森林法》确定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的核心措施和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键手段。阐述了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分析了梨树县当前采伐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及具体做法,以寻求最佳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保护好国家珍贵而有限的森林资源,达到科学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峡江县实际出发深入分析了林权制度改革后,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存在审批权力过于集中、管理措施过于死板、手续过于繁琐等弊端,限制了林业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落实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制定最低生态标准,实行采伐计划审核登记制,建立林权所有者经营诚信制度,加快商品林采伐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等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强森林培育是东北重点国有林区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森林培育是林业的永恒主题。东北林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重要的木材生产战略基地。实施天保工程后,森林培育的扶持政策仍然缺位,措施不力。要长期坚持科学培育,合理利用,促进天然林顺向演替,实现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措施:建立森林科学经营体系,实施分类经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解决经营主体经营权;完善森林调查方法,强化森林经营方案的法律地位;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森林抚育管理。建议:延长天保工程期,把重点落到森林培育上;建立森林抚育专项资金;改革森林抚育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加强育林基金管理;依法编制和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完善法制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有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逐渐显示出不利于改革推进的制约性。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地区,福建省永安市对此进行了具体探索,提出了林改后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9.
已有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进行了详尽且富有意义的探讨。多数研究发现,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不明显,不仅无法遏制大面积森林采伐,反而阻碍了森林经营者的造林管护行为。已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线索,但仍存在影响机理分析不够全面、对森林资源保护效果的评价缺乏动态性和系统性、研究内容较为狭隘以及计量方法不够严谨等问题。因此,未来研究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关系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1深入分析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资源保护的影响机制;2关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变迁及构成对森林资源保护的作用;3应将森林碳汇量等森林生态价值作为森林资源的组成部分,并探索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森林生态效用的影响;4在计量分析中应注意制度测度偏误、模型变量内生性以及异方差性、截面自相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现实森林资源综合调查分析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经营原则以及对合理经营和合理采伐的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并由此提出经营利用方案和组织其实施是实现森林资源科学经营,以发挥森林的不断再生产和森林的多种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林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因此,各林业先进国家都把经营方案的编制与实施纳入到立法管理的轨道。我国《森林法》第十三条规  相似文献   

11.
总结回顾了江西省十一五期间森林采伐管理历程,江西省坚持森林采伐限额不突破,确保林农合法权益得到落实,惩处乱砍滥伐行为,加强林业部门能力建设。通过对全省11个设区市及26个县的调查认为:现行森林采伐管理政策滞后,受采伐限额制约经营者林木处置权难以落实,林木采伐管理对象多监管难以到位。为此提出了做好今后5年森林采伐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河北省3个平原试点县的林农作为调查对象,就林农对现行林木采伐管理改革的认知、评价和意愿进行考察与分析,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第一,试点县对森林采伐管理改革政策内容的宣传不够,大部分林农对最新的政策不清楚;第二,绝大多数林农对国家实施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目的比较清楚;第三,林木采伐管理改革得到了林农的普遍支持。最后试图在尊重林农意愿的基础上,对完善非公有制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采伐量锐减,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林区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把赴俄采伐作为森工企业的发展项目,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整合现有对俄采伐加工项目,建立统一管理的赴俄采伐机构,实行股份合作制经营,走规模化经营发展之路,扩大赴俄合作采伐的生产规模,真正促进赴俄采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发展赴俄采伐产业实际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林权改革的国有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营林生产和采运生产2个方面阐述了现行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状况,指出林权制度改革后国有森林资源管理发生的变化及面临的挑战,进而探讨了林权制度改革后未来国有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即从3个方面展开:分类经营管理、参与式管理、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15.
林权流转在各地早已存在,但由于制度建设和操作规范等原因,仍存在许多亟待规范完善的方面。本研究从建阳市林权流转管理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林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立足于完善林权流转管理的制度体系,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铁力林业局15个林场(所)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方式,对林改职工进行了调查。得出结论:改革初期林改户的心理预期包括收益、资金扶持、技术扶持、林地权属落实、采伐政策等多项预期;林改户心理预期失衡主要表现在林权证没有如期发放,融资贷款困难,全方位的经营指导技术不到位和采伐限额制度不落实。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恢复林改户心理预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China implemented a new round of collective forestland tenure reform during 2003–2013. In this reform, forestland owned by villages or township collective organizations were divided into a great number of small plots and allocated to member households of the collectives. A widespread concern about the reform is that parcelization of forestland might limit farmers’ incentives to invest in fore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farmers’ investment in forest management using household data collected in four provinces in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a household's investment in forest management i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its nonfarm income and the average size of forest plots, but positively affected by the easiness in obtaining loan and the technical assistance the household receives. We argue that the counterintuitive effect of nonfarm income on investment intensity is due to the increasing marginal cost of own labor input. The effects of forest plot size and easiness in obtaining loan suggest that households have limited amount of capital to invest in forest management. Because of this constraint, parcelization of forestland resulted from the recent reform has not yet caused any reduc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investment in forest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重庆市十一五以来,坚持把发展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抓手,推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坚持把保护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切实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坚持把利用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改革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坚持把监督监测作为森林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推动森林资源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