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责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责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公园)、城市地质环境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环境信息发布,组织实施和管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地质灾害防治施工项目的质量监督与检验,为政府部门编制年度地质环境公告、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贵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公园)、城市地质环境与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和地质环境信息发布,组织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是全省地质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撑单位,实行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和贵州省地矿局共管体制,履行保护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职能。主要承担省内地下水(热矿水)环境、矿山地质环境、地质  相似文献   

4.
鉴于小型渔业(Small-Scale Fishery,SSF)在改善贫困及水产品供给方面的重要贡献,2011年世界粮农组织提出将编写小型渔业的国际指南,提高各国对小型渔业发展和管理的重视。各国通常重视远洋渔业或大型渔业的发展和管理,普遍忽视对小型渔业的关注,单独针对小型渔业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十分有限。我国仅有少数学者从事小型渔业领域的研究,渔业管理中也并无特别关注这一领域。论文主要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小型渔业的文献,对比了小型渔业与其他渔业类型的异同,归纳了辨别小型渔业的特征指标及其内涵,为这一领域在科研和管理中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四川省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及不合理开发资源所导致产生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问题现状;总结了全省近年来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所作的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效。根据我省地质灾害日益频繁和地质环境恶化日益加剧的现实,提出了今后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影响及破坏地下水系统、水土污染。湖南省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治理规划、治理备用金制度、评估及企业和政府投资治理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了一定的保护。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促进矿山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实施严格、高效的矿山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措施;运用矿山地质环境管理经济手段,从影响成本和收益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从根本上减少矿山地质环境破坏;采取无废开采,矿区复垦等技术措施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文章还探讨了新建、生产、闭坑三种类型矿山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但山区沿江城镇建设与发展却常受到特殊地形和崩塌、滑坡、水库塌岸等地质灾害的限制和约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为扩大增加地质环境容量很容易造成过度开发,对城市地质环境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破坏。以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城市中的巴东、巫山、奉节三座城镇为例,通过预控制管理的理念来指导沿江三城镇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其建设中实施的预控制措施及成效进行了梳理分析,为同类型城市地质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提供借鉴,为进一步研究地质环境资源保护预控制管理提出了思路和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大学成功地获得我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猪,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完成的首例体细胞克隆猪,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中国农业大学8月8日对外宣布,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李宁教授领导的课题组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在8月5日这一天获  相似文献   

9.
针对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问题,以四川省彭山区为例,从本底和状态两个角度构建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单因素评价和指标权重法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彭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地质灾害危险性、地质灾害易损性和地质灾害风险性的评价结果,形成了县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技术流程。结果表明彭山区地质环境的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均较好。研究成果可对成渝经济区内其他县(区)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和龙市旅游产业、工矿产业、森林资源的不断开发,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强,地质灾害隐患逐年增多。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而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最后,根据和龙市境内的地质环境条件、人口密度及工程设施分布、地质灾害发育现状以及危险程度分区评价结果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振兴地质工作,关键靠人才。从地质人才队伍现状和地勘单位人才需求出发,必须采取制定招生培养优惠政策,建立分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提高地勘单位工资待遇,建立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措施,大力发展地质教育,培养和留住地质人才,以解决当前地质人才青黄不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天津地调院在顺应地勘单位改革大趋势下所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认为该院开展商业性地质工作的主要方向应放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及地质旅游业的开发与经营上。进而阐明天津地调院要做强商业性地质工作应采取“树立大地质观念 ,依靠地质科技进步和创新 ,建设核心竞争力 ,建立社会经济关系网 ,‘借势运营’走富院强局之路”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做实做强,是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事业所追求的主要目标。这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愈发明显。地质勘查单位也不例外,要有自己拿手的专业,并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专业成绩,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实践证明,"大而全"或"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已经落伍,而科学地选择专业,加强专业建设,应当成为当今地勘单位关注的重点。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重视专业建设,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模式,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大区地调中心专业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分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路线法对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内龙缸一石笋河园区、南三峡园区、黄陵峡园区旅游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并根据地质遗迹稀有程度和观赏程度的不同,将保护区分为特级保护区(点)、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根据地质遗迹分布及其价值特征,对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实行三级保护,并按等级制定相应保护原则;制定特殊地质遗迹保护方案,包括龙缸岩溶天坑保护工程规划、大安洞保护工程规划、石笋河保护工程规划和南三峡保护工程规划。建议在大力发掘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潜在价值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相关保障系统的建立,提高民众的旅游地学资源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5.
地质文化维系着地质事业的发展及其特质内涵的提升,地质行业各单位在地质事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迫切需要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深入推进地质文化建设。加强地质文化建设应明确四个原则:明确工作对象,针对不同对象的特点开展文化建设;贴近地质工作实际,体现地质工作特色;坚持文化普及与提高并行;坚持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建议:弘扬地质精神;建设地质文化阵地;推动地质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建立一系列保障地质文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经济学区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经济学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理论分析,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内涵有显著的差异,各有不同的经济学特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在一定前提下二者互为统一,但区别是主要的。区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有利于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体运行和管理;有利于地质调查规划和项目的管理;有利于理顺、明确国家地质调查和企业地勘工作投资渠道;有利于消除思想障碍,加快地质调查机构和地质勘查单位的体制改革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以来,文化建设的软实力作用受到广泛重视。对于地勘行业来说,制约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地勘文化,而地勘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是关键。地勘行业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指引行业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二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三是形成励志的信念和决心;四是建立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行业行为。地勘行业有优良的传统,先进的文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思想意识方面的弊端和弱点。要发展先进的行业文化,需要结合行业特点,完善制度,建立有利于引导行业健康向上的激励机制。在具体工作中,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和用人准则,从每一个细节开始推进先进的理念,鼓励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的做法,抑制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行为,树立行业正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地勘行业落地生根、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8.
地质科学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领和基础作用。地质科学本身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人文精神的注入推动了传统地质科学发展模式的转变,推动地质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与互补,是破解地质科学发展难题的有益尝试,也是开启地质科学发展新世界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老一辈地质学家成长道路论述21世纪地学人才的培养开发问题,其中,对21世纪地质科学人才培养,我国地质科学人才成长的历史和现状,21世纪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尤其对未来地学专门人才培养的思考,涉及到人才需求合理结构、综合型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人才的品德及创造人才辈出的环境和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地质勘查项目实施清洁生产的必要性,论述了地质勘查清洁生产的主要环节,对地勘待业组织和推选清洁生产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