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复方注射液(IDegLira)对比德谷胰岛素或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Medline,收集IDegLira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Meta分析。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version 4.2.0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选入6篇文献,纳入5 20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IDegLira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率(≤7%)高于德谷胰岛素组[OR=2.07,95%CI(1.33~3.22)]和利拉鲁肽组[OR=1.36,95%CI(1.28~1.44)]。IdegLira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德谷胰岛素组[OR=0.85,95%CI(0.73~0.98)]和利拉鲁肽组[OR=0.73,95%CI(0.67~0.81)]。IdegLira组腹泻发生率高于德谷胰岛素组[OR=1.94,95%CI(1.39~2.72)],但低于利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有效性,以及两者的成果-效果。方法 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6.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并结合我国各省市药物价格进行经济学评价。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18篇文献,包含1 261例患者。麝香保心丸相对于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患者症状的有效率差为14%(95%CI:4%~24%,P=0.01)。麝香保心丸相对于复方丹参滴丸,对改善患者心电图有效率差为27%(95%CI:12%~42%,P<0.001)。从全国平均水平上看,与复方丹参滴丸相比,麝香保心丸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的增量成本-效果比为-18.00,在改善心电图结果方面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则为-14.82,麝香保心丸的药品成本更低,但在改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结果方面的效果更好。结论 麝香保心丸在改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结果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对比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具有经济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影响,从而了解血必净用于辅助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或临床对照试验(CRT、CCT)文献,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5项研究纳入421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血必净+乌司他丁+基础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基础治疗组比较,腹痛缓解时间(WMD=-1.86,95%CI:-2.27~-1.45,P=0.00001)、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MD=-1.80,95%CI:-2.68~-0.93,P〈0.0001)、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WMD=-1.96,95%CI:-2.42~-1.50,P〈0.00001)、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WMD=-2.49,95%CI:-3.56~-1.41,P〈0.00001)以及总有效率(RR=1.16,95%CI:1.07~1.25,P=0.000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必净的治疗组能明显缩短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以及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集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CAG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1年12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个RCT,共500例患者(观察组253例,对照组24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三联疗法相比,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总有效率(RR=1.29,95%CI:1.00~1.65,P=0.05),胃镜检查总有效率(RR=1.34,95%CI:1.23~1.45,P<0.00001),病理检查总有效率(RR=1.39,95%CI:1.17~1.66,P=0.0002)方面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蒲元和胃胶囊联合三联疗法治疗CAG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栓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138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38%和93.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和73.68%(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提高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取我院就治的脑血栓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给予血栓通及奥扎格雷钠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两组治疗方法结果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血栓通联合奥扎格雷钠在临床上有较好疗效,更能有效终止病情进展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5~2010),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V6.32(1995~2010),万方数据医药信息镜像系统(1998~2010);对检索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而后使用RevMan软件4.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33篇,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筛选11篇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有效性Meta分析,OR=1.59,95%CI[1.07,2.37],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有效性高于硝苯地平组;安全性Meta分析,RR=0.40,95%CI[0.25,0.62],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硝苯地平组。结论: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比硝苯地平更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更安全;硝苯地平长效制剂与氨氯地平的疗效相当,但不良反应仍然偏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使用西酞普兰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中筛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使用RevMan4.2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篇,根据随机化方法、盲法、失访与退出描述三项指标对所纳入文献进行Jadad质量评分,3~5分文献有4篇,2分文献1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酞普兰与氟西汀引起口干发生率的RR值为0.74,P=0.09;引起出汗发生率的RR值为1.69,P=0.04;引起恶心呕吐发生率的RR值为0.67,P=0.06;引起失眠发生率的RR值为0.46,P〈0.01;引起便秘发生率的RR值为0.53,P=0.01;引起头痛发生率的RR值为0.69,P=0.17;引起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值为0.75,P〈0.01。结论:与氟西汀相比,临床使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引发口干、恶心呕吐、失眠、便秘和头痛不良反应的风险低于氟西汀,而出汗的风险高于氟西汀。西酞普兰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体风险低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血栓通的效果。方法在2010年12月至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14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两组,观察组使用500mg血栓通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而对照组使用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250ml 0.9%的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8.6%,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8.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中,血栓通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作为主要推广使用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金水宝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DKD)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符合要求的金水宝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KD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范围为建库至2021年10月,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合计930例DKD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RR=1.19,95%CI[1.10~1.29],P<0.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MD=-13.61,95%CI[-17.51~-9.70],P<0.00001)、血尿素氮(MD=-1.36,95%CI[-1.78~-0.94],P<0.00001)、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MD=-22.68,95%CI[-32.23~-13.13],P<0.00001)、空腹血糖水平(MD=-0.75,95%CI[-1.12~-0.38],P<0.00001)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金水宝胶囊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KD疗效显著,但由于纳入文献的质量不一,该结论还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统一复方血栓通颗粒、片、滴丸和软胶囊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Thermo ODS2(5μm,150.0 mm×4.6 mm)色谱柱,柱温为20℃,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在0.0518~2.5900(r=0.9996)、人参皂苷Rg1在0.2090~8.3588(r=0.9991)、人参皂苷Re在0.0507~2.5371(r=0.9990)、人参皂苷Rb1在0.2044~8.1752(r=0.9995)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结果均能满足分析要求。结论该方法简单可行,为复方血栓通品种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b1含量测定方法的统一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住院的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炎症的影响及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各大数据库,查找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相关临床试验,并采用RevMan 5.0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治疗组181例患者给予血必净+乌司他丁+基础治疗,对照组181例患者给予乌司他丁+基础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5.16,95% CI:-11.0~0.76);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WMD=-57.82,95%CI:-112.12~-3.52)、降钙素原(PCT)水平(WMD=-0.53,95%CI:-0.88~-0.19)、平均住院时间(WMD=-3.63,95%CI:-4.68~-2.58)、平均机械通气时间(WMD=-3.77,95%CI:-4.70~-2.8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血必净患者的白细胞介素-6(IL-6)、前降钙素(PCT)水平更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的处方,从中筛选出含有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 208张门诊处方中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处方有5 005张,占总处方数的17.7%。抗高血压药物在门诊使用较多,钙通道拮抗药(CCB)使用率最高,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多为联合用药。结论我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大多为联合用药,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与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方法以72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及3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为研究对象,依据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的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三组:36例伴有抑郁焦虑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36例不伴有抑郁焦虑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为对照1组,3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CD+4、CD+8、CD+4/CD+8等调节性T细胞进行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间的抑郁及焦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CD+4水平和CD+4/CD+8值均低于两组对照组,而CD+8水平高于两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组的CD+4水平和CD+4/CD+8值均低于对照2组,而CD+8水平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抑郁及焦虑程度与调节性T细胞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证实精神心理状态对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本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效果,提升本院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质量。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起采取措施干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随机抽取2010年(对照组)和2013年(观察组)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各100例,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以及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用药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及预防用药疗程合理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法用量合理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在降低抗菌药物费用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基础上,提升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减少无指征联合用药、无依据换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甾体抗炎药物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探讨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用药。方法选取本院80例临床诊断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20例;COX-2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组20例;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20例;COX-2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20例。分别于治疗6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确定最佳用药方案。结果药物治疗6周后,四组患者的疗效经多组间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非联合氨基葡萄糖;COX-2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临床缓解比率与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与其它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使用COX-2非甾体抗炎药联合氨基葡萄糖治疗,能够显著缓解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避免了短期内复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应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耐信量表临床诊断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可行性。方法:出现上消化道反酸、烧心等症状初诊患者,先行耐信量表(RDQ)测定,8分以上者均行C13呼气试验查幽门螺杆菌(HP)、胃镜检查、给予耐信抑酸降阶梯治疗或清菌基础上的降阶梯治疗;14周后再行RDQ测定,并随访6个月以上,同时比较各种方法的效价。结果:11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5:1,平均年龄41.7岁。RDQ分值≥8分且〈12分者为32例,占27.1%;RDQ分值≥12分者86例,占72.9%,最高29分,平均19.08分。表现为烧心的频度和程度都高于其它症状。当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内镜诊断为RE且HP为阳性的几率为56.98%。而当RDQ分值≥8分且〈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86例患者经16周抑酸降阶梯或清菌基础上的抑酸降阶梯治疗后,复测的RDQ分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采用RDQ,则接受系统清菌治疗总费用为1336元(与传统治疗组每例1636元比较,P〈0.05),无需接受系统清菌治疗者为1036元(传统组每例1336元,P〈0.05),与传统诊疗方法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DQ分值初诊GERD有一定可行性,较传统内镜方法可明显降低医疗费用。当设定RDQ分值≥12分为GERD时,其中56.98%患者表现为反流性食管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当RDQ分值〈12分时,内镜下无RE表现且HP为阴性的可能性为37.50%。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外科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病例,对不合理用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查病例740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例218份,占29.5%(218/740)。其中Ⅰ类手术切口病例22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病例43份,占19.4%(43/222);Ⅱ类手术切口346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127份,占36.7%(127/346);Ⅲ类手术切口172份,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病例48份,占27.9%(48/172),Ⅰ类手术切口不合理应用率明显低于Ⅱ类、Ⅲ类手术(P<0.05)。结论我院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总体较好,Ⅰ类切口手术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低于其他类别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