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典国家结构理论在经济或"政治-经济"领域的拓展运用,为单一制中国经济管理权的纵向划分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支撑。以财政分权改革为突破口的财政激励使地方的独立利益诉求得到触发,而经济管理权的下放也使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能自主安排辖区经济发展方案与措施,并进行有效的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权纵向划分效果的评价,需围绕"央地"经济管理权行使的统筹协调与经济增长为衡量标准。国家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的现实诉求,使经济管理权在"央地"间的划分采用的是"政治集权-经济分权"与"财政分权-金融集权"相结合的微观逻辑,宏观逻辑则体现为"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与"象征权力-事实权力"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实要求,采用2011—2016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基于KMV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分析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广泛存在于各省区,且风险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财政分权在一定程度上抬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宏观和经济结构层面的优化则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因此,决策层应加强顶层设计,根据区域财政实力、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等实际情况实行差异化政策,在重塑央地关系、落实规范举债机制、强化还债能力等方面维护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多管齐下释缓地方财政赤字风险。  相似文献   

3.
金融科技正在变革全球金融体系、鼎新世界金融格局。那么,金融科技在改变中国金融业格局的同时,是否会影响中国中央和地方之间的金融分权呢?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2010—2018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降低了地方政府的金融分权水平。进一步讨论发现: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受到财政分权和城镇化率影响,财政分权越大的地区,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越明显;城镇化率越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效应越小;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金融科技对金融分权的抑制作用在金融发展欠发达地区比在较发达地区更强。  相似文献   

4.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5.
廖伟 《财会通讯》2009,(7):86-89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财政分权,并于1994年进行了分税制改革,财政权力的重新安排意味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形成了新的政府间关系。地方政府审计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的作用体现在:一方面通过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来稳定财政分权制度;另一方面通过最终解除中央政府的受托责任,增强中央政府的信誉。本文认为,财政分权视角下,地方政府审计应该以规范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提高地方政府服务质量为导向,建立多元化的审计主体结构,并完善地方政府审计公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江文阳  石安琪  闫琨 《企业文明》2023,(12):109-110
<正>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创新央地合作模式,促进央地融合发展,更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央地融合,优势互补、携手共赢,有助于服务国家战略、社会需要,有助于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发展、提振经济。几十年来,核电企业坚持将自身优势同地方丰富资源与市场空间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财政分权是一个具有多维度范畴的概念,本质是公共资源在不同层次公共部门内的配置结构问题。规范的财政分权能够通过减少信息成本、促进政府间有序竞争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政府的行政效率,并具有通过肯定与承认地方政府作为一级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从而刺激地方政府为追求本地区利益最大化而积极发展本地区经济的内在激励机制,因此,规范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财政分权的失范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制约或危害经济持续健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金融分权的内涵,分析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3—2015年的上市公司数据,估算企业投资效率,实证检验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分权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主要体现为投资过度;财政分权加剧了金融分权对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金融分权对非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较小。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金融分权通过影响企业银行信贷和代理成本来降低企业投资效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降低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官员考核机制,弱化地方政府参与金融竞争的激励;完善金融分权,既要求政府在保证金融市场稳定、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应向市场逐步分权,又要求清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监管权限,明确双方的救助责任。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3—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金融资源错配、创新战略与企业绿色转型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引入中国式财政分权这一制度背景,探究在财政分权作用下三者关系产生的化学反应.结果表明:创新战略的实施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但在财政分权程度越高的地区中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削弱;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产生显著抑制作用,且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金融资源错配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金融资源错配显著削弱创新战略对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且这种削弱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较高的地区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环境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变迁,国家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应运而生。随着中央权力逐步下放,地方政府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地方政府间的竞争表现突出。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双重作用,一方面,适度竞争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利用资源,合理有效地发展经济;另一方面,过度竞争会导致产业结构扭曲,阻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旨在研究地方政府竞争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并对如何规范地方政府竞争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于澄  陈锦富 《城市发展研究》2015,22(4):46-51,90
"财权上收、事权下放、人事任命权集中"的纵向行政权力配置,是市场经济转型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博弈的结果,也塑造了地方政府之间的"增长竞争"关系。在财政压力和晋升激励的驱动下,城市规划更多地扮演地方政府获取空间资本的工具角色,而其运行环境的优化只能依靠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改革是对现有制度与权力关系的"渐进修补",而非否定。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行政权力配置,形成了较为有效的政府内部治理结构,为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构筑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并强化了政府的行政能力。但这一结构仍有改良的必要。在国家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城市规划的运行环境进入了廓清政府职能,向市场与社会分权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传导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乡收入差距的解决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主要研究财政分权在中国经济增长、地方政府行为选择与城乡收入差距上发挥了什么作用,地方政府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下面临着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及行为选择,并且建立了财政分权影响城乡收入分配的机制框架来分析这些行为对城乡收入分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分析城乡收入差距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式财政分权,重点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两个方面展开相关研究。首先,结合当前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基本事实,勾勒和总结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并分析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与公共品供给偏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构建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框架;其次,对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主要来源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统计分解,找到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再次,以中国式财政分权有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检验政府教育支出偏向城市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最后,提出有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财政分权与地方"自主" 自78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都是中国经济和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权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享有对财政收入的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激励.同时分权也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不仅使它在与中央进行利益博弈中取得讨价还价的优势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在博弈过程中获得了独立的利益空间和自己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效率水平的提升可以使得地区快速取得竞争优势,而创新活动的顺利展开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资源投入,财政分权制度使得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财政自主权,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财政分权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势作用。但是地方政府资源投入的高效性、中央政府监督的有效性、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等均会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有所缓解,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等问题也可以得到较为有效的解决。文章从数字经济角度探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分权确实可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并且存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地区数字经济发展跨越门槛值之后,对于创新效率的作用力度增强,更有利于促进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7.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国家级区域政策代表着一种未来政绩,它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勾画了未来发展的路径,强调了未来发展的重点,激励了未来发展的主体。地方政府争取国家级区域政策是为了将未来政绩变现,进而增加政绩总量,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在央地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受到经济转型压力、地区间竞争机制、央地权力结构、国家治理现代化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影响。为了获取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可以采取府际联盟、政策学习和项目积累等方式。中央政府应认真分析和掌握地方政府在央地互动中的行为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辩证看待地方政府的政绩诉求,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各类国家级区域政策的供给,用切实可行的政策指引来满足地方政府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18.
系统理解经济发展对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是合理利用土地财政、推动政府和谐治理的前提。按照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将中国大陆省市划分三个区域,将推动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城市化和工业化作为影响因素,运用2005~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探究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影响的地区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现阶段中国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普遍性,同时在不同阶段区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即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演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发展的需要制定差别化土地政策,实施相应的土地开发模式,保持合理的供地数量,并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避免对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性依赖,促进区域土地利用效益提升与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财政分权、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中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发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也体现在财政分权的政府效率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平衡。认为东部经济正在结构调整,分权需要深化;中部经济需要调整,分权需要继续推进;西部则需要改变政府效率,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改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以财政分权为契机,选取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Tobit两步法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进行测度,并探讨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整体上呈改善态势,技术进步是主要贡献因素,但效率均值偏低,地区差异明显;财政支出分权、收入分权以及财政自给率均不利于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除分权因素外,市场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亦对其有显著影响。据此提出财政差异化支持地方政府科技投入效率的提升、优化财政分权体制、加强体制外环境因素协同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