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梁明珠  王琦 《生产力研究》2012,(4):122-123,134
景区经营权转让是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的一种创新模式,与景区经营权转让相关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进化博弈模型,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策略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优势策略组合所需要的条件,并为解决旅游资源市场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与亟须发展资金的旅游景区签订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买断一定时期内风景区的经营权已逐渐成为旅游投资的热点.然而,在景区经营权转让后,如何在开发景区资源,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好景区生态环境,维护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产权分离后保护风景区生态环境重点应放在明确各方权限,针对风景区规划进行全面、多方审核等,以确保风景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投机行为是近年来我国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行为中潜在的隐患。由于缺失约束机制,经营权受让者无视旅游开发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利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知识优势获取高额投机利润。通过对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投机行为产生原因和投机行为特点的分析,文章提出通过加强景区开发过程中的政府监管力度,慎重选择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方式,以收益权的方式来保证旅游经营权价值的实现,规范景区经营权出让合同等措施来维护旅游景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共同权益。  相似文献   

4.
陈磊 《经济论坛》2006,(21):67-70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在我国的浙江省就已经出现了景区所在地政府出让景区的经营权,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让民间资本来开发管理景区的旅游业,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景区和游线已经成为目前区域甚至全国旅游市场上的热门景区和旅游线路。之后,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时代背景下,全国各地的风景区纷纷进行经营权转让的试点,一些著名景区或景点的经营权也开始为私人获得。2003年9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将贵州作为全国首个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试点单位。随之,试点后首例特许经营权转让“马岭河峡谷暨万峰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特许…  相似文献   

5.
由于景区资源的垄断性和稀缺性以及各行政部门的利益因素导致了景区经营权转让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文章就旅游景区出让经营权的规制优化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解决分歧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授权下对国有公共旅游资源进行经营性开发,地方国有旅游企业往往在通过抬高景区门票价格、特许经营权的获得等途径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了国有公共旅游资源的公共利益目标,因此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制度以督促企业对公共利益目标的追求和实现。  相似文献   

7.
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东 《经济师》2005,(2):57-57,59
近年来 ,买断一定时期景区的经营权已成为旅游投资热点 ,众多投资者纷纷仿效万贯集团的成功投资模式 ,与亟需发展资金的景区签订景区经营权转让合同 ,取得景区一定时期的经营权。然而景区经营权投资是风险投资 ,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属于无形资产投资评估 ,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可行的评估体系。文章从影响景区经营权投资决策的因素出发 ,构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基于旅游资源资产化的景区开发融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差异化的自然、人文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初始财富和景区开发的主要依托,景区开发商改变当前投融资困境的关键在于发掘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基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流转交易可促使旅游资源资产化的实现,而盘活旅游资源的资产化价值,将使景区开发的各类融资模式的运行更具效率。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与经营权价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旅游景区价值的理论探讨,提出旅游景区价值是指旅游景区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功能的货币衡量,并明确了旅游景区价值体系.通过对旅游经营权的讨论,划分了旅游景区资源经营权和功能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价值立场的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评估模型.对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和经营权价格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编制旅游景区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开展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工作和合理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等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10.
试图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原理和分析方法,从旅游资源本身,旅游资源开发的经济性,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三方面讨论这一现象,以期对旅游资源遭遇资本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海淀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北京城八区功能定位,海淀区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国际知名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国内知名的旅游、文化、体育活动区。文章从资源分析入手,将海淀区旅游资源做了分类并与北京市各县区特色旅游资源分布比例做了比较。海淀区特色旅游资源的比例达到31%,而第二位的房山区才占到16%。在明确海淀区旅游发展优势的基础上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出了今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针对国外游客、国内游客以及北京市民等三个不同的客源市场,提出将以翠湖、稻香湖为代表的湿地生态旅游,以四季青,锦绣大地为代表的农业观光采摘游,以中关村园区、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代表的现代科教游,以及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游等四个旅游产品作为今后海淀区发展旅游的重点品牌。最后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出了发展生态旅游的总体思路、开发重点和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防城港市地处中越边境,是我国大西南地区通往越南和东南亚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明显。这里有辽阔的海滩,茂密的热带季雨林,成群的白鹭,生长在大海中的红树林以及迷人的京族民族风情等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这一难得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本市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旅游业的优势产业地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赵毅 《经济地理》2001,21(2):140-145
西部旅游资源富集度高,旅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西部旅游业是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的优势产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服务出口能进入国际产业水平分工体系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产业。发挥西部旅游业的产业优势,需要采取政策引导、科学规划、市场拓展、加快人才培养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AHP法的南岭山地旅游资源定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岭位于我国湖南、广东、江西、广西四省区交界处,其山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特色鲜明,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对南岭山地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以此为基础,对南岭山地旅游资源地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新颖 《经济地理》2005,25(3):430-432
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层次低,经济基础薄弱,但其旅游资源往往很丰富。因此,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线。文章从分析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贫困地区的适应性入手,研究总结了旅游业开发脱贫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宁夏沙漠旅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米文宝  廖力君 《经济地理》2005,25(3):422-425
旅游业对于开发区域丰富的资源及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极开发宁夏沙漠旅游资源,既利于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又利于全面推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就目前宁夏开发沙漠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且结合区情,提出了开发的具体措施,目的在于全面推进宁夏特色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疆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在开发程度上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异。要改善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局面必须对该地区旅游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深度开发,更重要的是找出适合该地区的开发模式。以"点—轴"开发模式为理论基础,阐述了"点—轴"模式在南疆地区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南疆地区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特点,提出了开发旅游资源和完善旅游产业结构的战略性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汪德根  陆林  陈田  刘昌雪 《经济地理》2005,25(6):904-909
“点—轴系统”理论对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旅游地系统是旅游发展的物质载体。在分析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资源类型和空间分布以及旅游地系统现状基础上,以“点—轴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地系统,确定旅游区重点发展点和发展轴,并利用重点发展轴将以“点”为中心的“面”即各级旅游地系统空间网络化,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板块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从而优化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空间结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青藏地区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机理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简称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在分析青藏地区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和联动开发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联动开发模式,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两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和核心边缘模式,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构建"大青藏旅游圈",实现青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慧霞  刘斯文 《经济地理》2006,26(4):714-716,720
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垄断性强,发展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旅游业应成为中部崛起的支柱产业。但随着中部经济的“塌陷”,旅游资源优势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实现中部旅游业大跨越和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中部地区区域旅游合作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合作模式,重点提出了合作途径的五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