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农村“数字贫困”导致农村在信息时代的“边缘化”。消除农村“数字贫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要发挥政府在消除农村“数字贫困”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开发和利用农业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反贫困与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库区是贫困区县集中连片的重点地区,三峡库区的贫困与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紧密相关。三峡库区要想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就要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三峡库区的整体人口素质。文章分析了贫困与人口素质的关系、三峡库区贫困的现状并提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消除西部农村贫困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点。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过多、农业劳动边际生产率接近零。要实现西部农村脱贫目标,根本出路就是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强化职业培训、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户籍制度等措施,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国内外农村发展和反贫困的思潮中,人的发展都处于核心位置。在我国贫困的农村地区,一方面,人力资源低效 使用,另一方面,高素质劳动力却极为缺乏。因此,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对我 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6.
农村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琼 《经济论坛》2007,(1):125-127
贫困与反贫困是人类的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世界贫困人口的大约75%居住在农村。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极其明显的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城市居民长期享受着政府给予的一系列倾斜政策,诸如经济发展政策、教育资金投入政策、就业政策、补贴政策、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远高于农村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悬殊。在中国政府着力于解决人们生活绝对贫困的背景下,贫困的范畴主要界定在农村,政府所提出的消除贫困计划和措施,也主要是消除农村贫困,消除农民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黄万华  陈翥 《经济论坛》2014,(4):115-118
造成落后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社会因素。单一的财政扶贫政策难以使农村落后地区脱贫,要消除贫困必须深入分析农村贫困的成因。基于权利贫困与能力贫困,剖析了湖北省鄂东北农村地区贫困的原因,分析了能力贫困、权利贫困与阶层固化、政府信任感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缓解、消除农村贫困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黑龙江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消除贫困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新时期黑龙江部分农村贫困呈现出自身的特点,而客观条件、思想观念、人口素质、政策偏差等因素是造成其贫困的主要原因。新时期龙江扶贫工作的开展,必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增强农民自身增收脱贫的能力;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机会;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地区优势;在思路和方式上加以创新.走一条具有龙江特色的扶贫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9.
王永梅 《时代经贸》2007,5(10X):230-231
本文通过对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及农村现状的考察,分析了农村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农村贫困命运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中国的贫困问题主要是农村贫困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有5000多万家农民仍未解决温饱问题。相对而言,城市贫困问题则很少有人关注。但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特别是最近几年,由于下岗、失业人数不断增多,城市贫困日益突出起来。消除贫困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我们应当避免国家在接近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又出现了大规模的城市贫困问题。从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看,城市贫困不同于农村贫困,它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而且表现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研究与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然而,由于主观、客观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的“剩存贫困”突出,严重影响了城乡统筹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当前,农村“剩存贫困”的治理既有困难,也有有利条件。要从强化政府责任、壮大经济基础、提高抗贫能力、创新扶贫机制、完善保障体系等方面加快农村的“剩存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2.
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农村贫困地理作为农村贫困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成果对丰富农村贫困理论和制定农村扶贫政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普查数据的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的发展,农村贫困地理研究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和新特征。通过梳理近20年来国外农村贫困研究文献,从地理学视角对空间贫困陷阱的概念及存在性检验、地理因素对农村贫困形成的作用机理、区域贫困的测算及贫困地图的绘制、区域瞄准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回顾和评述,总结出国外农村贫困地理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提出未来国内相关研究的若干主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福建农村已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全省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贫困问题还存在不存在?还要不要继续扶贫?本文作者通过纵向横向比较研究,认真探讨了反贫困工作决策中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就是农村的贫困.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资料,从农民的生存状况和政策需求出发,探讨了农村贫困的原因、农村扶贫开发存在的问题以及农民对扶贫政策的期望,得出了农民迫切需要扶贫、扶贫需要注重开发、扶贫要顺应农民需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6.
贾步云  王中 《经济师》2023,(2):117-119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20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国贫困治理的重心和难点已经由绝对贫困逐渐转变为相对贫困。山西曾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目前解决农村相对贫困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未来一个时期,山西要充分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从精准识别、产业振兴、社会保障等方面入手,持续加强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全省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具体建议:一是制定相对贫困治理测算标准,确定相对贫困治理群体范围;二是完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体系,促进相对贫困群体持续增收;三是持续强化扶志扶智双轮驱动,有效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四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构建普惠性的社会保障体系;五是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扎实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相似文献   

17.
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庆杰  宋丽娜  Simon  Appleton 《经济学》2010,9(2):851-870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农村贫困都在显著下降。贫困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均显示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调查数据,估计了1988-2002年期间的中国农村绝对贫困、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变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根据CHIP调查数据所绘制的贫困发生曲线表明,不论把绝对贫困线确定在哪里,在该时期内中国农村贫困都在显著下降.贫困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均显示收入增长是导致贫困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全面小康后云南农村相对贫困问题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4年精准扶贫战略实施以来,云南省取得了显著的脱贫成效,实现了绝对贫困人口的基本消除.2020年全面小康后,云南省即将面临相对贫困的治理问题.文章分析了云南农村相对贫困的总体趋势,通过调研发现治理的四大难点: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差,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薄弱,农村贫困地区医疗保障能力不足,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问题,提出治理云南省农村相对贫困的可行路径为:优化产业扶贫的发展路径、强化对"扶智"的重视、增强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构建缓解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快,农村扶贫的推进也使得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但是城市的贫困问题日渐突出,越来越严重.通过对城市贫困的研究发现贫困的代际传递是导致贫困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对于缓解贫困代际传递有着重要作用,对消除贫困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