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采用铜导电油墨在聚酰亚胺(PI)薄膜上进行喷墨印刷形成铜导电层,并研究基于铜络合物的铜导电油墨与柔性基材的相关性。本研究首先采用氧等离子体对PI薄膜表面进行改性,以测试接触角来表征改性前后薄膜表面性能的变化。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参数使接触角降低。再利用喷墨印刷在改性前后PI薄膜上沉积铜导线,在200℃氢气环境下进行热处理,印制铜线发生烧结而收缩。采用光学显微镜(O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X射线衍射(XRD)、非接触式三维轮廓仪和四点探针分析铜导线形状、微观结构、晶体结构及电导率。结果表明,经氧等离子体改性的PI基材上可成功沉积具有纯铜相的连续铜导线且具有良好的烧结微观结构,同时确定了铜导电油墨与基材表面性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实验将聚3,4-二氧乙撑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超声混合均匀,以滤纸为载体制备不同比例不同涂层的复合薄膜材料,探究了不同温度对复合材料成膜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研究发现:随着复合材料涂层的增加,室温下电导率呈递增趋势,温度为60℃时恒温干燥的样品成膜效果最好,电导率最高,为实验最佳干燥温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未印刷的覆膜铁板材进行热处理,研究了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变化与冲压成形后圆角处出现白痕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加热温度为100℃,保温时间不超过30min时,圆角处无白痕。加热温度超过100℃,随着温度的升高,圆角处出现白痕的时间不断减小,当温度提高到140℃时,保温时间仅3min即可出现严重的白痕。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圆角处将由无白痕、轻微白痕向严重白痕过渡。冲压工艺不变的前提下,热处理工艺对圆角处白痕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影响。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促进了覆膜铁表面透明膜中球晶组织的转变,在之后的冲压成形过程中,圆角处的球晶组织在复杂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并最终形成纤维结构,降低了薄膜的透明度而呈白痕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在常压下合成的类金刚石膜(AP-DLC films),并对其阻气性和硬度进行了测量。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RF—PCVD)可在室温下获得均匀的类金刚石膜(薄膜面积450mm^2)。薄膜的沉积速率随C2H2体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平均沉积速率约为12μm/min。最大沉积速率1μm/s,约是低气压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下薄膜沉积速率(1~2μm/h)的2000倍。APDLC膜(1μm厚)的阻气性是未处理PET基材的5~10倍。采用纳米压痕仪测得AP—DLC膜的显微硬度约为3GPa。薄膜表面粉状粒子的消除可以提高其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 本文报道了采用RF-PCVD法常压下合成DLC膜的物理性能。同时,总结了PET瓶沉积DLC膜以及常压技术和相关DLC膜的发展,主要研究了薄膜的阻气性和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热处理温度、还原方式对薄膜光催化性能的影响,根据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5mg/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采用匀胶法在玻璃片基底上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通过SEM扫描电子显微镜、EDS能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对不同热处理还原前后薄膜的微观形貌、成分、结构进行表征,并在模拟日光型光源照明下,对40mg/L亚甲基蓝溶液进行降解。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薄膜表面含氧官能团去除越彻底,EDS能谱中C/O原子比越大,拉曼光谱中D峰与G峰强度比(ID/IG)越强,与空气热处理还原法相比,真空热处理更加温和,表面缺陷修复得更多。在相同温度下,真空热处理薄膜光催化降解能力比空气热处理高,可为研究石墨烯催化降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样品A356.2铸造铝合金进行金相拍照分析其表面微观结构,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经典的失重法对试验样品进行测量和计算,四组试验温度分别为25℃、30℃、35℃、40℃,在3.5%NaCl溶液完全浸没48h的条件下,失重数据结果表明该型号铝合金腐蚀程度随着温度改变存在一个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酸性醋酸铜体系,使用透明的FTO导电玻璃进行恒电位沉积Cu2O薄膜的实验,对Cu2O的阴极电化学过程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用X衍射射线与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对Cu2O薄膜进行有效的扫描,分析出Cu2O薄膜的微观结构与表面形貌。通过对电沉积时间的控制,细致的研究Cu2O薄膜表面形貌发生的变化情况,最后,对Cu2O的生长机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在聚合物表面沉积一层薄膜可以有效阻止氧气和水蒸气的渗透,目前比较常用的阻隔膜为氧化铝薄膜和氧化硅薄膜。氧化铝薄膜具有很好的气体阻隔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氧化硅薄膜也是比较流行的透明包装阻隔材料。近年来随着包装业的发展,对包装品阻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如要求更长的货架期。然而,目前所应用的氧化物阻隔膜已很难达到这一更高的要求。经研究发现,相对于氧化硅薄膜,类金刚石(DLC)是非常有前景的阻隔材料,特别是氮氧化硅(SiOxNy)薄膜,可以提供更高的阻隔性能。  相似文献   

9.
马燕飞 《化工管理》2014,(15):60+62
类金刚石(DLC)薄膜具有高硬度、低摩擦系数,高化学稳定性等优异性能,作为一种新兴功能材料受到诸多行业的关注。然而DLC生长过程会导致薄膜内部存在很高的残余应力,薄弱的膜基结合强度限制了其在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对于薄膜内应力的产生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DLC膜基结合强度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不同水煮时间对聚丙烯 ( PP)注射件力学性能的影响 ,并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从微观上对水煮前后注射件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制件于 90℃的温度下水煮 3 0 d后 ,PP综合力学性能提高 ,表明 PP具有较好的耐热水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利用氧化锌脱硫废渣制备纳米级氧化锌,据脱硫催化剂是由w(ZnO)为99.7%的ZnO和甲基纤维素作粘合剂煅烧而成,脱除H2S后变成ZnS,再经氧化成ZnO,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煅烧温度为540℃,煅烧时间为2h,浸取温度为80~90℃,沉淀反应溶液pH=6.5。氧化锌产率达95%以上。产品性能稳定,比表面积达50m2/g,氧化锌含量为99.45%,成本可降低1000元/t。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以高浓度青霉素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中温条件下UASB反应器的启动、厌氧颗粒污泥特性和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接种消化污泥,水温33~35℃的条件下,采用逐步提高青霉素废水进水浓度的方式,运行80d后,可实现UASB反应器的启动。进水ρ(COD)达到4 000mg/L左右,COD去除率稳定在84%以上,容积负荷为3.36kg/(m3.d)(以COD计),产气量为5.9L/d;反应器内污泥实现颗粒化,粒径约为2mm。  相似文献   

13.
优选出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最佳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龙胆苦苷的质量分数为指标,考察了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提取温度对秦艽中龙胆苦苷提取率的影响,优选出合理的提取工艺。结果得知,蒸馏水用量为15 mL、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提取温度为40℃为最佳工艺条件,经验证性实验证明所优选条件可靠,适合秦艽中龙胆苦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技术,以丙烯酸乙酯、苯乙烯为软硬单体,以丙烯酸-2-羟丙酯(HP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交联剂,制成一种水性复合软包装胶黏剂。研究结果表明:当w(HPA)=3.5%、w(GMA)=1.5%和w(KPS)=0.7%(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反应温度为80℃—85℃、单体滴加时间4h、保温1.5h和w(H-874)=1.2%(相对于单体总质量而言)时,相应的水性软包装胶黏剂聚合反应平稳,综合性能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酚试剂法测定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准确性,优化实验条件,系统研究了盐酸介质浓度、显色剂加入量、显色时间、显色反应温度和稀释液类型等因素对吸光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0.1 mol/L盐酸配制的硫酸铁铵显色剂,显色剂加入量对吸光度影响不显著,最佳加入量为0.4 mL;显色反应温度对吸光度影响明显,最佳温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稳定的显色反应时间应控制在18~30 min内,以20 min为宜;当甲醛质量浓度较高时,可选用去离子水或酚试剂吸收液进行适当的稀释。在较优的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甲醛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在0~2.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  相似文献   

16.
3-噻吩丙二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3-噻吩丙二酸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替卡西林钠的重要侧链中间体,介绍了用简单、易行的合成路线进行3-噻吩丙二酸的合成研究。由3-溴噻吩制得3-碘代噻吩的过程中,通过实验发现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噻吩、CuI的物质的量比为1∶1.5,原料浓度为1.5mol/L(溶剂为喹啉),反应时间为20h,反应温度为140℃时,反应收率可由原来的42.0%提高到68.3%。其熔点与文献报道一致,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得以确认。中试较小试收率提高2.78%。  相似文献   

17.
2,3-环戊烯并吡啶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建立了2,3-环戊烯并吡啶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色谱条件为SE-30毛细管色谱柱(25 m×0.22 mm×0.25μm);载气(N2)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130℃;进样器温度为200℃;分流进样模式,分流比为100∶1。对合成样品进行了测定,线性回归方程为A=440.84c+33 088,r=0.999 3,线性范围为2~500 mg/L,方法的检出限为0.2 mg/L,平均回收率为99.4%,相对标准偏差为1.30%。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新的管式反应器装置代替釜式反应器,将生产7-ADCA和7-ACA的副产物六甲基二硅醚有效地转化成了三甲基氯硅烷。与釜式反应器相比,管式反应器装置省去了搅拌,简化了生产工序,减少了催化剂的损失,增大了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操作简便,催化效率高。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n(六甲基二硅醚)∶n(氯化锌)为1∶0.06、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3 h、通氯化氢速度为20 mL/min条件下,三甲基氯硅烷收率高达86.8%。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 keV氮离子注入利福霉素生产菌筛选到1株产量比初发菌株提高20.41%的高产菌株,并命名为zrnm2164。8次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对其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及发酵温度等进行初步优化,最终确定玉米淀粉糖化液为碳源、蛋白粉为氮源,实验得出28℃为最佳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20.
笨乙酸与CoA反应,生成苯乙酰CoA,利用RT-PCR方法成功地从产黄青霉中扩增得到1737 bp不舍内含子的phl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低温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分析,获得与预期大小(62.1kDa) -致的蛋白表达特异条带.通过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