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上讲,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将促使发达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影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以及体制转轨时期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保护。目前,有助于这种产业转移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各地区要素和产业转移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自1998年以来发生在我国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不仅呈现一定的地理特征,还受到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企业在进行区位再选择时追求地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动机十分强烈。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条件下,地方税收负担上升1%,地区产业转移的规模将降低0.014%;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水平提高一个单位,将引致地区产业转移规模提高0.01%;制度环境优化程度每提高1%,地区产业转移规模将提高0.034%。比较可以发现,制度环境的优化在影响地区产业转移规模的诸多政府竞争变量中更为重要,各地方政府在积极吸引外围地区高端产业进入的过程中需要更为注重本地区的制度等软件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倒U形曲线”。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采取贸易和要素管制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发达地区产业的提前进入,出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地方保护性政策得以产生并不断被自我增强,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分割。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污染产业转移视角下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FDI方式的污染产业转移会产生环境负外部性,在空间上存在跨界效应.这体现在承接污染产业会直接带来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居民福利的大量损失,而且还会因为自然因素导致跨界污染.目前,FDI的环境影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但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许多地方政府为吸引FDI而进行的环境竞争,对这种跨界效应会起到相当的放大作用.因而需要采取调整政府人员业绩考核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环境投资、中西部地区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划要求制定分类的FDI环境管理政策、实行跨区域联合治理等措施,尽可能减少甚至消除FDI环境外部性的跨界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剖析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的形成机制和经济效应,并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揭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区域生产成本的关系。理论分析表明, 当地方政府产量偏好相同时,生产成 本优势越明显的地区,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应越高。但如果高成本地区的产量偏好远大于低成本地区,高成本地区地方产业补贴率就会大于低成本地区。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中国地方政府产业补贴率与 生产成本正相关,说明地方政府产业补贴政策存在逆成本优势选择现象。 [关键词]产业政策; 区域竞争; 政府补贴; 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苏南向苏北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进 《经济师》2009,(12):250-251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客观现象。产业转移是指特定形式的产业在空间位置上的移动,即产业中的企业等主体将产业整体或其中部分从原产地迁移到其他区住进行生产活动。文章从江苏南北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出发,研究南北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北区域经济合作中产业转移应增强苏南地区的推动力、增强苏北地区的承接力和政府的服务、引导作用之对策。  相似文献   

7.
引言 产业转移是指在市场化背景下,发达区域的产业基于区域的比较优势,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技术转移,将部分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进行发展,从空间分布上实现部分产业的跨区域转移.广东省于2005年开始产业转移园建设,在粤东西北地区及江门、肇庆、惠州市欠发达地区规划建设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简称省产业转移园),作为承接珠三角地区相关产业有序梯度转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地区分工和国际分工的客观要求,但由于环境外部性内在化程度在地区间存在差异以及地方政府追求特定目标动机的存在,使得污染问题伴随产业转移而影响了转入地的生态环境.结合江苏省内产业转移现状,探讨污染产业转移的成因,认为现有政府规制方式失灵,提出了解决污染转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凯霞  敬莉 《经济论坛》2015,(2):141-146
政府是否应该参与区域产业转移,以及如何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在学术界存在激烈的争论。近年来区域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开始纳入政府作用因素,有关争论集中在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的合理性、途径和方式三个方面。本文从宏观经济政策、中观产业发展以及微观企业逐利行为三个方面,从产业转出地和产业承接地两个角度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推力、拉力和阻力,揭示政府参与区域产业转移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才能使区域产业转移更加合理和有效。  相似文献   

10.
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转移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一个地方政府竞争的静态博弈模型,考察了地方政府竞争过度如何降低产业转移的绩效,解释了政府竞争强度加大、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内耗”、地方政府的竞争行为存在趋同、过度放松管制以及“产业转移粘性”的现象,并指出制度安排的长期改革方向是政府放松直接控制经济,保护私人产权,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励良性竞争和地区间分工协作。  相似文献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观点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研究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联性,首次系统开发了传统产业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影响要素测量量表,并以黑龙江省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发现,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驱动、市场拉动、投资拉动和政策与制度保证4个维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浅议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产业融合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融合是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种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新产业的现象.我国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已启动了信息化,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使得产业融合与新型工业化具有了一定的相容性.二元经济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所面临的一大问题,产业融合对二元经济转型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产业融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the response of each of the 67 industries that trade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United Kingdom to the volatility of the real dollar–pound exchange rate. When we follow previous research and estimate a linear ARDL model for each industry, we find short-run effects of volatility in 22 US exporting industries to the United Kingdom that last into the long run only in nine industries. As for the UK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e find short-run effects in 18 industries that last into the long run in 15 industries. However, when we estimate a nonlinear model for each industry, we find short-run effects of volatility on 41 US exporting industries and on 43 UK exporting industries, all in an asymmetric manner. Short-run asymmetric effects lasted into long-run asymmetric effects in 24 US exporting industries to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n 33 UK exporting industries to the United States. While total trade shares of industries from the linear models were negligible, those of the industries from the nonlinear models were significant in size, in the tune of one-third of the trade.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7年专利密集型产业面板数据,运用GML指数模型测度专利密集型产业8个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其进行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相比,“波特假说”初步显现;总体上,专利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不同行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水平和动态趋势不尽相同;整体行业、强专利密集型行业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部差距仍然较大,整体行业与强专利密集型行业趋向共同稳态和自身稳态收敛,弱专利密集型行业仅趋向自身稳态收敛;行业集中度、行业规模对行业整体和弱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作用,研发投入对强专利密集型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情况,本文将中国26个制造业划分为高、中、低技术含量产业,并分析了各类产业的技术投入与产出绩效统计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在技术投入方面中国制造业总体技术开发投入显著增加,高技术含量制造业的技术投入较其他产业明显占优,一些中低技术含量产业技术投入增长很快,表明有关产业已由单纯依靠劳动力成本竞争逐渐转向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市场竞争,但各产业普遍存在着人力投入增长速度落后于物力投入的情况。在技术产出方面,各制造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更加突出,在产品创新方面高技术含量产业总体情况优于中等技术含量产业,后者又优于低技术含量产业,表明产品创新在高、中、低技术含量产业间的分布呈结构优化的趋势。不同产业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创新两种市场竞争方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孙彩虹 《生产力研究》2005,(6):174-176,F0003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高产业结构升级及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主要途径。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但与时代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本文指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美平 《当代财经》2011,(11):105-111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近期提出的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产业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的产业,因此,技术创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路径的视角,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技术创新路径的共生模式。该模式能够把自组织创新、集合原生创新、次生模仿创新整合到最佳技术创新状态,从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又好又快成长。  相似文献   

18.
陈普 《技术经济》2020,39(6):24-33
基于输入端的行业距离构造并利用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科技、经济结构和制度6大类共23种要素禀赋结构提出一种行业的"距离"度量。根据该度量绘制了行业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了10个低价值行业升级至3个高价值行业的最短路径。研究发现,资源型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要经历更多的轮次,有时甚至缺乏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路径。有些中间行业如饮料制造业则始终出现在低价值行业升级至高价值行业的升级路径中,中西部省份产业升级路径选择若能趋近这些行业,产业升级将更为便利。  相似文献   

19.
运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微观数据,结合Heckman样本选择方法,估计垄断行业和竞争行业的收入方程,结果发现,垄断对行业收入的影响远大于性别、教育、工作经验等个人特征。运用Shapley值分解方法,考察各因素对我国城镇内部行业工资差距的贡献,结果发现,人力资本因素对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分行业看,人力资本因素能够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的一半左右,管理岗位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最大,性别因素对竞争行业收入差距的贡献高出垄断行业两倍,非农户口在解释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时的贡献要远大于竞争行业。因此,缩小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亟需打破行业垄断壁垒,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减轻劳动者地区间流动障碍。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1):50-54
以东北地区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将区域产业体系划分出四个组群,即有较大优势的行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无明显优势的行业以及衰退行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培育框架、产业体系重构的构想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