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国内的很多学者认为,将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惟一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妇女非农转移就业的研究——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小瑛 《广东经济》2007,(12):38-4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则是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大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就业,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东随着农村"三化"建设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和转移。到2005年,已有1542万名农村劳动者转移到非农  相似文献   

3.
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城市许多问题和社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通过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要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必须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现状及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扩张就业容量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人口流动模型的研究,刘易斯提出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理论,托达罗提出了在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理论。中国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巨大,任何单一路径不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结合中国国情,本文认为:我国梯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三大路径是:扩张大中城市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扩张小城镇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扩张农业内部就业容量,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估计及转移空间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双 《经济论坛》2010,(5):9-12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是否能够顺利实现转移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计的基础上,分别对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一系列扩大转移空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逐年增长。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代替,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这种大规模的转移,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城乡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给交通管理、城市管理和社会安全增加了许多难度,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对此必须认真分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在于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农民收入提高之关键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最低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城市的产业需要劳动力;二是城市劳动力的收入比农村劳动力的收入高。发展二、三次产业和城市化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前提是存在较为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张天杰 《经济论坛》2003,(21):67-67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民是我国人口的主体。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提高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对实现本世纪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关系重大。因此,做好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就成为当前农村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关键在于其自身的发展,也就是其内部质的规定性。劳动力市场对于劳动力的转移与合理利用有重大作用。劳动力市场自发调节效率的高低除了与…  相似文献   

10.
风险、不确定性与社会资本对促进农民工迁移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新会 《经济论坛》2008,(9):127-130
农村劳动力迁移是指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及城镇的转移过程,涉及到产业与空间的双重转移。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工业化过程的基本内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城镇转移是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而工业化与城市化本身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经济发展与结构变革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劳动力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取决于农村地区发展的层次、农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城乡社会制度的衔接、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绕不开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提高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进而使其有序、稳定、高层次转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对职业教育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概念的界定,进一步分析加强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深入分析郑州市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郑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所有发展中国家一样,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主题。我国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高,耕地面积少,这样一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化进程必然与西方国家经历过的城市化进程不同,其重点是把农村的发展纳入到城镇化体系中,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劳动力流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历史条件、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对我国现阶段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做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全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英国是农业人口转移最早、规模最大的国家,其转移过程中的经验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借鉴意义。在综合评述英国农业人口城市转移过程的基础上,说明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同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是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与人口总量的变化相关联的。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劳动力过剩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以往长期隐蔽于农村社会各种劳动要素相互交织作用的结果。本文从劳动力结构以及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出发,探讨了造成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三方面因素,综合分析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以及在农村人口不断增长的环境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但不受限制、无序的人口向城市流动也会带来许多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许多问题,而转变劳动力转移观念,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也许更能促使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的“民工短缺”的现象,而且一直在延续。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走出农村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错位呢?结合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转移新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丹丹  朱莉 《时代经贸》2006,4(8):35-3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今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城市面临着失业的压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的转移,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压力,从农业剩余劳动转移的内涵来看,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转移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之一,本文从来自德国的“城乡等值化”试验,来进一步说明一种特殊的农村建设模式,这也给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资源特征、地城特征、季节性特征和就业结构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社会经济结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障碍是: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与现代化大生产的矛盾,城市化水平低导致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矛盾。农村人口持续增长与农村资源持续减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耕地面积的相对减少使得农业劳动力出现了剩余。目前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会选择外出打工,在此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且也是保障农村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和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因此合理有序地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国情特点,阐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就业矛盾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协调两者矛盾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以刘易斯和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结构模型和理论为主,本文分析了该理论在我国适用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我国城市高失业率使得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受阻,而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因此只靠城市根本无法吸纳,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