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前提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学分作为学生的学习计量单位,把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学生毕业标准的一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制度,把实行学分制作为进行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要逐步实行学分制。  相似文献   

2.
“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是以学分作为学生的学习计量单位,把取得一定数量的学分作为学习毕业标准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于1872年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引进“选科制”是我国学分制的开端。1978年一些大学又开始试行学分制。到1996年底,全国已有近1/3的高校实行了学分制。学分制在我国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后,目前几乎所有的全国和地方重点大学均已实行学分制。那么,在学分制下,如何建立公平合理的收费制度,以及采取什么收费手段和如何落实收费政策呢?这些问题都有待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学分制是一种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它以学分计量、学分绩点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跟以前以学年为标准的教学体制有很大不同,是高校管理中一次大变革。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就意味着要实行按学分收取学费的高校收费制度改革。学分制下必须计算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学分制改革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而学分制收费在整个学分制改革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按学分制收费的学分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 ,是不彻底的学分制。浙江大学的学分制改革已实行了两年 ,迈出了富有成效的一步。本文结合实际 ,就浙江大学学分制收费的实施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以飨同行。一、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涵义、起源和发展学分制是高等学校中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其特点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基本度量单位 ,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主要标准。学分制以选课制为中心 ,包括自主选…  相似文献   

5.
高等学校学分制条件下收费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目前已成为我国高校管理改革的一项必然趋势,而实行学分制收费制度又是近几年来学分制改革的一大突出内容。本文从高校学分制条件下收费特点出发,对比分析了现行各种收费模式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学生缴费综合管理平台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对学分绩点制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开宏 《价值工程》2010,29(8):204-205
学分制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管理制度,它适应了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具有培养创新人才的优点。学分只能反映学生学习量的多少,而绩点制则能显示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分绩点制的内容和要实现目标。重点说明了学分绩点制在各种情况下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分制是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它是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由于缺乏广泛的国家或地区的体制改革和政策配合,绝大部分高校的学分制只能在极为有限的程度上实现。从实践上看,高校学分制仍步履维艰,其实施存在着管理滞后、体制不完善、学生盲目等诸多障碍。本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从人才培养质量和素质、教与学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多层次的学习等三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学分制的现状及改进的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8.
叶城均  王景 《中国就业》2011,(11):23-24
高校学分制管理的概况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和学习进度,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个性化培养和因材施教原则,且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我国高校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应用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模式与管理制度;其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包括学习...  相似文献   

9.
崔立辉 《活力》2005,(5):214-214
学分制也叫学分积累制(或选修制),是伴随选课制度的出现而产生的,学分制作为弹性选课的配套手段,为众多国家高校所采用。学分制最大的优点是选课,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分量、学习成效,以考试来衡量教学效果和进行学籍管理,考试合格取得学分,达到规定的各类学分和总分就可以毕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提出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文科专业学分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途径。提出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构建"筑平台、多组合"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完善学分制下的课程管理制度、实行学分导师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学费标准的确定问题 高校学分制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毕业所需修读的固定年限时间被打破,本科学生可在三至六年时间内,专科学生可在二至五年时间内修满毕业所需学分,提前或延长毕业时间。 从财务方面看,为了保证学校收入不致由于实行学分而减少,学生在学完毕业所需学分的应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向学分制过渡的几点思考魏书宋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在不断深化,许多高校在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的新路子。本文就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如何向学分制过渡等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建立人才培养新机制对于大学文科经济管理类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学分制管理初探郝岳山一目前成人教育的学年制教学管理方式,不适应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及学生特点,我们应打破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的经典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宽松灵活的学习环境,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学分制,是19世纪初,首先从苏格兰的...  相似文献   

14.
张爱云  马华 《价值工程》2012,31(5):212-213
本文从现代医学人才培养要求、当前存在问题和教育管理模式创新方面深入探讨了课外学分认定在医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医科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和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内涵,以昆明医学院为例,对医科院校实行课外学分管理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医学专业的特殊性,河北北方学院在2008级医学本科专业试行学年学分制,已经过近4年的教学管理实践和探索。本文就在医学专业中实行学年学分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地方综合院校医学本科实行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实施学分制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管理发展的新制度,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反映了社会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是职业技术教育管理制度的一种革新。实施学分制应与教学计划相匹配,同时还应协调院校制度、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和国家学校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价值工程》2016,(25):219-221
当前在国内高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中设置了"课外学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完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然而与课内学分相比,课外学分存在重视不够,管理不规范、审核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课外学分"对青年学生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实行"课外学分"的档案化管理,能有效督促学生参与课外学分的研修,对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管理、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俞芳 《乡镇企业科技》2009,(19):182-182
“义工”,也称志愿者,即指利用个人闲暇时间自愿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在高校实行“义工”学分制,把义工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载体,把义工学分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学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义工”,也称志愿者,即指利用个人闲暇时间自愿为社会提供无偿服务的人。在高校实行“义工”学分制,把义工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载体,把义工学分作为思想政治课的实践学分,对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初衷。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制度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冲突愈发明显,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学分制”改革成了高职院校探索新教学管理的焦点。本文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阐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探索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产教融合下“学分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