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未来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目标应逐步实现由数量建设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为推动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及自主可持续发展,从政策视角梳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历程及地方建设实践,分析其发展规律及建设范式。研究发现:功能定位从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主体,拓展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等多方面功能定位;准入形式以评审认定制和备案制为主;注册属性以企业、事业单位为主;建设模式主要为央地共建、地方政府主导和大型企业主导建设;多元筹资是重要特征;治理结构采用理事(董事)会治理下的院(所)长负责制;用人机制具有灵活、多样、市场化特点;(8)持续的价值输出是可持久发展的核心条件。基于政策分析及地方建设实践,在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筹资模式、用人机制以及培育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发展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重要举措。新型研发机构的诞生符合国家创新发展的战略需求,契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现实,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的重要抓手, 也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载体。从实践角度出发,梳理国内外典型新型研发机构情况,深度分析其多元化、混合型的核心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型实践,也是在新的科技创新范式和国家科技发展方针下,我国创新体系转型发展的突出表现。文章从基本情况、科研基础、创新能力、科研实力、创新效益和社会影响6个方面调研了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情况,分析了新型研发机构在知识和技术集聚、资本集聚和人才集聚3个方面对区域创新生态的影响,提出了政府要加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引导和扶持、新型研发机构要主动融入区域产业链和创新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型研发机构肩负发展产业、引导创新资源下沉的重任。在加快实施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强化源头技术供给,融合机构能力“提质增效”“创新变现”是当务之急。以江苏省县域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代表城市常熟为例,实证调查机构的根植表现,提出产业支撑匹配度、产学研合作深度、市场化能力、政府的靶向支持等五大要素,建议构建部门协作的联动体系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内涵型”增长。  相似文献   

5.
刘艳 《科技和产业》2018,(11):49-52
Catapults(弹射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研发组织形式,在英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精准的组织功能定位、高效的组织管理运作模式和紧密的网络化组织关系,是Catapults组织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三大重要内容。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6.
盛玥 《江苏科技信息》2023,(13):7-10+14
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文章阐述了新型研发机构的内涵与意义,分析了扬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现状、典型案例,指出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江苏省内典型新型研发机构的系统总结,结合实际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巩固产业基础、聚焦人才引培、推进机制创新4点启示,为扬州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型研发机构是大学、政府、企业在深度合作基础上形成的一类新型研发组织,是顺应当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产物.近年来,伴随着全国各地系列相关支持政策的纷纷出台,新型研发机构这一新生事物加快在全国各地建设成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也推动越来越多的成果转移转化,成为一股重要的新兴科技创新力量.文章以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和...  相似文献   

8.
新型研发机构是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以打破身份、地域的界限,采用全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为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人才服务,引起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历史和现实的对比分析,探析新型研发机构出现的社会土壤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重要意义。文章吁请政府部门在关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同时,对服务于中小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给予更多的政策扶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邢斐  明文彪 《浙江经济》2023,(10):42-43
<正>通过积极开展“身份“认定、加大内培外引力度、优化高端人才“引培用留”体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宁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作为新时代促进科技与产业结合的新模式,新型研发机构逐步成为地方聚集高端创新资源、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展产业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宁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起步较早,初步探索出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模式。为提升宁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地竞相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将其作为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开拓发展新赛道、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深入分析了无锡市新型研发机构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文章在总结广州、深圳、东莞等先进地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路径,包括出台更高支持水平的扶持专项政策,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机制,开展联合研发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和探索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科技性、研发创新性、高收益和国有性质并存的特点,按照平衡计分卡思想从财务、利益相关者、研发与创新、内部业务经营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五个层面构建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在内的绩效评价层次指标体系,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有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的空白;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进行了研究,解决了构建判断矩阵时忽略专家评价模糊性和判断矩阵不具有一致性的问题;最后,通过专家对指标体系的判断评价对国有科技型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相似文献   

13.
何爱  钟景雯 《南方经济》2018,37(10):92-112
新兴经济体企业的国际化行为已经成为国际商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如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的跨国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研发国际化行为提升母公司的创新绩效,现有文献对该问题尚缺乏足够的研究。文章基于2011-2017年间沪深两市310家信息技术业上市跨国企业的年度观察数据,采用泊松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企业研发国际化与母公司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从逆向知识转移的视角,探讨了吸收能力和地理多样性对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的研发国际化显著促进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以研发投入强度衡量的企业吸收能力显著正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以布劳异质性指数测量的地理多样性则显著负向调节研发国际化和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结果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行为具有重要启示。该研究发现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应该加大海外研发投资力度以提升母公司创新绩效,且为更好地实现外部知识的逆向转移,应同时提高企业总体研发投入强度。但作为新兴经济体企业,不宜在地理分布上实行快速扩张,否则较高的沟通和协调成本将弱化逆向知识转移的程度,而不利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采用我国2000—2010年26省市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对国内研发、技术转移和国外技术溢出与高技术产业的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考虑到省市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又把26个省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考察各区域的创新绩效。研究发现,本国科研人员投入及技术转移对技术发明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科研人员投入等本国要素及FDI、出口贸易等国外因素则对产业创新有较为显著的作用。各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地区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国内研发等要素投入对高收入地区的技术创新促进性作用比较明显,而FDI等因素对低收入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均产生明显的积极效应。因此需要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  相似文献   

15.
陈媛  魏娜  朱国栋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53-157
以华东地区高等学校研发能力评价为出发点,选取2019和2020年度数据,采用秩相关系数法筛选指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华东六省一市高等学校研发能力进行评价,对总体研发能力及4个单项指标研发基础、研发投入、研发课题、研发成果按照评价值进行排名。结果表明,华东六省一市的高校研发能力明显分为3个梯队,第一梯队是江苏和上海,第二梯队是浙江和山东,第三梯队是安徽、福建和江西。  相似文献   

16.
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查找技术创新过程的薄弱环节,制定更加有效的技术创新决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创新商业三个阶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福建45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数据,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战略新兴产业新型研发机构面临着提质增效的迫切任务。从深入认知战略新兴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入手,明确其核心要义和鲜明特征。据此结合实践,从空间布局、动力转换、研发结构与建设模式四个层面,系统阐释当前战略新兴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困境。基于上述问题,从空间辐射、科研信息化、研发链覆盖与模式优化四个关键角度,针对性提出战略新兴产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