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国外保险机构信用评估经验,发现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较为健全,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对于保险资金投资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国际评级业相比,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水平还相当落后,外部和保险机构的内部评级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建立保险机构信用评估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评级体系、建立保险公司内部信用风险模型以及培育良好的保险公司信用文化。  相似文献   

2.
谢征 《中国经贸》2010,(22):151-151
认可制度推动了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在1930年,美联储就开始利用评级结果检查下属银行的资产组合质量了。1933年《证券法》规定证券承销商不能对有价证券进行信用评级,在实质上赋予了信用评级机构“独立第三方”的地位。目前,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比较成功的主要机构是美国和欧洲。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缺乏信用评级意识、信用机构的体系还不完善、缺乏科学的评级指标和评级方法等问题。因此,我国的信用评级借鉴了欧美等国先进的科学经验,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对信用评级的意识,建立健全信用评级工作的组织体系,尽快地完善信用评级覆盖面,提高了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准确性,全力做好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工作,使信用评级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谈建立中国的保险信用评级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经验表明,保险信用评级制度有助于提高整个保险市场的效率,无论对投保人、中介人,还是对保险人和监管机构来说,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中国保险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的建立乃是大势所趋。本文从外部环境建设及保险信用评级机构的自身建设层面透析了我国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评介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建强 《宁波经济》2006,(7):33-34,39
本文在对国外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和国内保险信用评级进展情况概述之基础上,针对宁波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现状,指出其存在的差距,并借鉴国外经验对如何加强宁波保险信用评级制度建设作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5.
信用评级是世界各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与经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发展信用评级机构”。谁掌握了信用评级的话语权,谁就掌握了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和制高点。规范发展信用评级首次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已经突显信用评级机构在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的重要地位。抓紧落实这一战略部署迫切需要全面认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高翔 《天津经济》2011,(2):19-21
本文通过对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社会征信和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以信用评级机构为切入点,寻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指导我国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丹 《中国经贸》2011,(22):153-154
信用评级准确来说已有109年的历史,早在1902年约翰·穆迪(穆迪公司的创始人)就已经开始对当时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对于我国大部分人来说信用评级这个词语是陌生的,对信用评级产业更是知之甚少,包括企业甚至政府对此也不是非常了解。所以,信用评级行业在我国要想得到真正的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经过对比中美信用评级行业的利弊,总结了一些观点,在此我阐述一下自己对该行业的看法并提出我认为科学的,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晓红 《魅力中国》2010,(23):168-168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失信问题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存在严重缺陷。欧美国家纷纷采取改革举措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借鉴各国的改革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经济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信用体系,信用体系又是经济交往的重要保证。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世界上对信用及信用评级的重视,评级机构作用的增强都反映了信用的重要性。政府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企业信用、中介机构信用以及个人信用是经济得以  相似文献   

11.
美国信用评价机制发展及对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评级业作为特殊的中介行业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中国也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信用评价的相关规范,但仍然属于起步阶段,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构建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通过对美国信用评价机制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基金评价市场的现实情况,可为中国基金评价机制的完善提供多角度的借鉴,促进中国信用评级业规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罗丽珍  王昀 《特区经济》2007,(3):117-118
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主要的传导渠道。货币政策通过传导渠道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本文运用协整与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等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信贷渠道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信贷渠道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负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用评级业结构、竞争及绩效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吉伟 《特区经济》2008,(7):291-292
信用评级具有辅助资产定价、揭示市场风险、提高金融监管效率等作用,是成熟金融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产业组织理论出发,考察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结构、竞争、绩效等方面,对行业发展现状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借鉴发达国家信用评级业发展经验,为行业今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生产、拉动经济的重要举措,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也推动了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发展,但消费信贷中的违约风险也随之加大。本文根据我国消费信贷中个人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围绕消费信贷来分析信用制度缺失对消费信贷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贾彧 《特区经济》2006,(6):363-364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本文认为,造成我国信用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法律制度不健全、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等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产权制度不完善。因此,进行制度创新,完善产权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信用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因风险而遭受损失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出口信用保险作为一种政策性贸易促进措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宏观政策环境,创新保险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产品出口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当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之时,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却出现了业绩急速下滑、逾期贷款激增、坏账比例增多等问题,引起了IMF和国际评级机构的特别关注,哈萨克斯坦政府及时出台“反危机计划”,通过对“问题银行”的债务重组、注资等,扭转了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危机。然而,哈萨克斯坦银行业并没有完全走出危机的阴影,不良贷款、收不抵支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银行。本文从国际评级机构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信用评价入手,结合哈萨克斯坦银行业的现状,对其进行潜在信用风险的分析,认为哈萨克斯坦银行业依然存在贷款质量低下、收不抵支、巨额亏损的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傅鹏  黄春忠 《南方经济》2021,40(11):60-79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个信贷市场不完美情况下产业升级的宏观经济模型,其中信用受限的经济主体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产业进行投资,产业类型的异质性体现在投资项目的生产效率、投资规模和信用担保程度。经济主体储蓄量的变化会改变信贷在不同生产效率的产业类型之间的分配,而资本在不同产业类型的组合效应造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包括从事低效产业的落后经济、从事高效产业的先进经济、从事多种产业的混合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单双  毕秋香  胡挺 《南方经济》2020,39(2):36-55
信用债违约不完全依赖于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投资者无从得知企业兑付意愿,且我国市场信息披露与违约追偿机制尚不完全,市场价格与外部评级反应延迟,投资者信息认知不同,因此对违约判断存在异质信念。针对提出了适用于我国市场的信用债违约风险模型,将Giesecke(2006)中关于企业违约阈值预期的均匀分布假设拓展到一般的Beta分布,通过Beta分布的方差刻画投资者异质信念的强度,并给出条件违约概率和信用价差的一般解析表达式。数值分析指出,投资者异质信念对短中期信用债影响较大,异质信念越高,信用利差越大;在接近违约时,异质信念会造成违约风险预期的低估。通过我国市场真实信用案例的实证检验,模型可以较早预警信用事件,且精度优于已有信用风险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