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张虹 《当代经济》2007,(12):32-33
经济增长是资本(K)、劳动力(L)、技术(TEC)、培训技能(SK)、自然资源(NR)以及制度变迁(IT)的函数,制度变迁对于资本、劳动力、技术和培训技能有重要的影响力,并且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研究中的核心领域.文章通过经济增长原因、经济增长与社会制度的关系以及中国近期出台的法律法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论证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经济增长的秘密钥匙.  相似文献   

2.
重庆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力  孙畅 《经济论坛》2006,(19):18-19
一、前言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一国(地区)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或人均产量的上升,其引起经济增长的源泉可主要归结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在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大多都在50%~80%,我国东部的一些发达省市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贡献率也达到了30%~50%。由此可见,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最为核心的部分。重庆作为西部的经济高地、直辖市,近20年来的GDP年均增长率达…  相似文献   

3.
一、贫困化增长内涵及条件分析 贫困化增长是指,扩大一国贸易意愿的增长可以导致该国贸易条件如此严重的恶化,以致该国的境况变得更差."贫困化增长"(immiserzation growth)的现象最初由普维雷什(Prebisch)和辛格(singer)提出,20世纪50年代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Bhagwati)开始将贸易条件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士斌  刘良灿 《生产力研究》2007,79(23):146-147
文章综述了国外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指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人力资本理论建立之处的草创阶段,新增长理论阶段,和后新增长理论阶段。草创阶段发现了人力资本(教育)在经济增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增长理论阶段,着重研究人力资本和研发(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并建立了内生增长模型;后新增长理论阶段,主要是对新增长理论的检验和修订,并试图建立新的增长模型。最后,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分析,旨在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应选择怎样的经济增长模式,才能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一、对两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评判经济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速度型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因高积累(生产要素投入量扩大)而引起的;二是效益型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有50%以上是因投资效率的提高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增长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现象,新古典增长理论识别了在制度约束下经济体内要素作用的经济增长问题,考察了资本(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出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是资本、劳动(人力资本)和技术。但经济增长要素贡献分析表明,在我国,资本贡献率约为60%,远超过劳动等其他要素的经济贡献,并已成为我国近20年来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源泉。  相似文献   

8.
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是当前经济理论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D-S模型)的启发,该模型是由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蒂格利茨在1977年所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论文中提出来的。本文先简要介绍D-S模型的核心内容,然后重点分析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如何能够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正> 土地改革是西部发展的效率制度选择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以索洛(R·R·SOLOW)和斯旺(T·T·SWAN)为代表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生产要素对地区(或一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y=f(K,L) 其中,Y表示国民收入,K表示资本,L表示劳动。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的均衡增长及其质量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刘朝明 《经济学动态》2003,(12):0-42,49
按照世界银行的分析,一种现实的研究方法是确定可以计量的增长模式:(1)不可持续的增长(Unsustained growth),即经济在一些阶段出现高速增长,但是速度不稳定或下降,最终会出现停滞或接近于停滞;(2)扭曲的增长(Distorted growth),即以掠夺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增长,由于这种模式更加依赖物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1978-199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从单峰状逐渐演进为双峰状,趋同文献把这种现象称为双峰趋同.该文采用数据包络法(DEA)把我国30个省区的增长归因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技术转移(效率提高),探索我国省区增长分布演进的机制,发现物质资本主导着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而且该发现是相当稳健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从单峰状逐渐演进为双峰状,趋同文献把这种现象称为双峰趋同.该文采用数据包络法(DEA)把我国30个省区的增长归因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技术转移(效率提高),探索我国省区增长分布演进的机制,发现物质资本主导着我国省区经济增长分布的演进,而且该发现是相当稳健的.  相似文献   

13.
胥旭 《经济论坛》2006,(6):45-46
一、引言近年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成为比较热门的话题。在国外,Blassa(1978)年采用“横截面”数据阐述了国内投资和对外投资的产出比率与劳动增长的关系;Tyler在1981年运用生产函数方法,添加了劳动力和投资等变量;Kavoussi和Salvatore则提出资本增长比率的概念。后期也有学者得出了对外贸易并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另外还有些实证检验得出了中性的结果。就国内研究而言,沈程翔(1999)认为中国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因果关系,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出口导向型的;但张小济、胡江云(1999)却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顺差与国…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问题的思路 在日本,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周报率或贡献率(以下简称科技进步贡献率)与科技投入产出(或科技投入经济效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在计算方法上也是不一样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增长中所起作用的一项指标。科技投入产出和科技投入经济效益指的是直接出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可分为以劳动和资本投入量增加所引起的外延增长部分(粗放型增长)和由技术进步所引致的内涵增长部分(集约型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认为在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论文在对EKC的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在内生增长模型的框架下对EKC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EKC动态地存在于经济的非稳态中,在经济中环保投资由不充足到充足是EKC存在的基础。通过运用1997-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中国近十多年来EKC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选取的3个污染指标中有2个指标(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呈倒U型曲线形态,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但是,工业废水排放量-人均GDP之间呈N型。环境质量的改善不是经济增长所内生的结果,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自动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测度及其排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框架出发,通过构建内涵6个维度的经济增长质量指数(QEGI)对2010年中国各省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水平进行测度和排序。对中国各省区经济增长数量(GDP)和经济增长质量(QEGI)排名对比情况可以看出,各地区增长数量与质量不一致现象十分明显,并将参与对比的30个省区分为五种类型:经济增长质量良好的四大直辖市、经济规模较大且增长质量相对较好的发达省区、增长质与量一致度较高的省区、增长质量与数量背离较大的省区、经济数量及质量排名都相对落后的欠发达省区,为未来各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随机边界分析方法测算了1997—2009年省际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水平,并进行了区域差异化比较;然后借鉴物理学的耦合度理论,构建建筑业TFP增长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耦合效应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遴选出二者耦合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和阶段进行了研判。研究表明:区域建筑业TFP增长存在较大差异,依据其增长率大小将31个地区划分为负增长、低增长、中增长和高增长四种类型;二者的耦合程度较高而耦合协调度较低;约束建筑业TFP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GDP水平,判断中国区域建筑业的经济增长仍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资本经济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一、发展传统文化产业是实施扶贫在增长战略的重要措施Ravallion(2004)和Chen(2003)认为:所谓扶贫增长,就是穷人减贫的增长方。并且认为,这一增长战略的要领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以推动结构多样化的经济增长来解决贫困问题。也就是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有  相似文献   

20.
利用协整理论、方差分解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研究了国际直接投资、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FDI)、全要素生产率(TFP)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国的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资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推动的。此外,通过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发现,FDI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率最大,据此提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