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为融合现代人们生活、休闲、旅游等需要为一体的仿古街区是以某个历史文化背景为主题而建设的一种街区形式.本文试图以成都市现有仿古街区为例,在归纳仿古街区类型的基础上,总结出成都仿古街区旅游体验特点、实现的方式,并提出提升仿古街区游客旅游体验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双方目标和利益协调的焦点在于旅游体验。通过多视角游客体验的完善,有助于达成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各项目标。从遗产旅游的开发实践出发,游客的旅游体验研究有三个视角,一是基于游客认识心理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二是基于游客参与的个体旅游体验程度研究,三是基于遗产旅游前、中、后的动态过程旅游体验研究。本文基于对西安遗产旅游的600份问卷调查,从多视角研究出发分析了游客遗产旅游体验的表现特点,并针对性提出开发建议。现阶段西安遗产旅游重点要策划重游认知体验,鼓励旅游者多次重游;以文物、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为宗旨,塑造全方位的旅游体验;进行创意活化,加强对遗产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创新;旅游服务和环境管理完善遗产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3.
城市特色街区中的旅游文化开发——以杭州中山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经济论坛》2010,(7):132-134
本文通过对杭州旅游文化开发的研究,尤其是城市特色街区中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阐述如何有效提升城市文化底蕴的市场价值,浓缩文化元素,提出城市特色街区在旅游文化开发中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体验经济的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游客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大众旅游时期的“走马观花”,更多的游客期望通过自身参与而得到难忘的整体旅游体验。这就要求森林旅游企业将体验营销的思想运用在产品设计和开发中,紧跟旅游需求的变化,设计和开发出能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的体验式森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5.
李庄是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川南古镇,尤以抗战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吸引着各方游客。景区在游客接待过程中,如何通过优秀的旅游解说系统,向旅游者提供景区的信息和导向服务,特别是将古镇的历史文化内涵传递给游客,塑造古镇良好的旅游形象是景区的重要功能。通过对李庄古镇旅游解说系统的实证研究,分析其旅游解说系统现状,提出了着重加强自导式解说系统和交通导引系统的建设、提供游憩性学习体验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7.
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旅游业态升级转型,城市旅游也从粗放型模式向精细化体验式模式转变,开始深度挖掘城市建筑、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旅资源,打破原有旅游发展模式,注重散客经济、重视游客口碑效应。在城市文化旅游推广和实施过程中,受旅游者认知和消费理念、旅游经营者项目实施效益、旅游服务水平差异等多因素影响,旅游者对文化旅游的美好向往与不充分、不平衡的供给的矛盾突显。借鉴欧美发达城市旅游发展模式,根据我国本土城市文旅资源特性,发现城市微旅行文化显性效应明显,微旅行导游应运而生。在实践中,城市微旅行导游面对城市建筑文化、街区文化、红色旅游资源等专业知识,遇到导览方法和专业内容知识传递和内化等多方面问题,感知到微旅行游客的期望与真实感知体验有较大差距。因此,结合“期望与感知”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微旅行现场访谈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城市微旅行导游提升途径,为城市微旅行导游开展各类型导览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旅游业的发展,古寺庙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古寺庙的旅游产品还需进行深度开发,不断创新,通过带给游客深刻、独特的体验以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  相似文献   

9.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仅仅期待高质量旅游产品或服务,更多的是从旅游产品或服务中获得体验价值.本文以顾客体验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古城西安旅游资源体验价值的评价体系;以网络游记为数据样本,对古城西安旅游资源的体验价值进行实证分析,从游客体验的视角确定古城西安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及开发定位,进一步从实用性体验价值、享乐性体验价值和象征性体验价值三个层次判定了古城西安旅游资源体验价值的开发深度,并以博物馆、华山、华清宫三个热门旅游资源为例进行了体验价值的链式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建议,即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差异化旅游文化主题;基于旅游资源体验价值的西安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再定位;挖掘深层次体验价值,完善旅游资源体验价值链;基于新媒体手段建立游客体验价值的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旅游购物作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之一,对促进旅游经济效益发挥、推动旅游目的地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旅游体验研究开始逐渐成为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在对影响旅游购物体验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着眼于为游客塑造美好的购物体验,对如何提高游客的购物体验进行了必要的探讨,以提供难忘的旅游经历为目标,以文化内涵为灵魂,提高游客购物的附加价值,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吸引力,使游客获得难忘的、独特的购物经历和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文化传承与渗透的动态平台,文化则是旅游兴旺与发达的坚实基础。文化旅游在本质上是对旅游地文化的一种体验。海南三亚以蓝天、碧海、沙滩、椰林等向世界展示着其独特的风景文化,其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天涯文化等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旅游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为加速与提升三亚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应更加关注游客的文化体验,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管理,突出文化旅游的本土特色,完善文化旅游配套设施,加大文化品牌塑造的力度,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12.
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的体验为宗旨,力图通过满足顾客的体验需要而达到吸引和挽留顾客、获取利润的目的。面对体验经济时代旅游需求的改变,乡村旅游应引入体验营销的观念,吸引更多游客来进行旅游体验,给游客创造值得回忆的体验。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策略包括:设计鲜明的旅游主题、整合游客的感官刺激、激发游客的情感、引导游客的思维、营造参与互动的体验氛围等。  相似文献   

13.
孔翔  许杨博文 《经济地理》2020,40(6):147-155
历史文化街区在开发中大多吸引了餐饮活动的进入,餐厅经营者只有适应区位特点、打造满足特定消费者需求的地方特色空间,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由此,在历史文化街区这一较小的空间尺度内,餐饮业态和地方营造策略也可能因为不同消费群体集中活动的区域不同而呈现出地域分异。为此,文章结合对屯溪老街街区餐饮业格局和若干代表性商家的实地调研,剖析验证了这一现象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在调研区范围内,由于当地不同居民群体和游客的主要活动空间存在分异,不仅造成了较明显的餐饮业态空间分异,也促使地处不同区位的同一业态餐厅经营者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地方营造策略,以更有效地适应所在区位主要消费群体的需求;而消费者则会通过对实体空间和文化氛围等的感知,选择能满足其地方性想象需求的餐厅。由此可见,在消费社会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的区位研究与文化地理学的地方营造研究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利润目标的驱动下,消费空间的业态和地方营造策略选择,会较大程度地受到不同消费群体活动空间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体验缺失是历史文化遗产旅游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目前对其游客体验的研究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在指导实践方面有着不小的空间。为此,在大量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游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借助ASEB游客体验分析法,来研究南宋石刻公园在游客体验方面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寻找关键因素,构建因素模型。进而提出历史文化遗产景区游客体验提升的三个补正措施,即:在保护前提下创造真实的旅游体验;在意象化理念指导下设计旅游体验产品;基于游客心理开展旅游体验式营销。  相似文献   

15.
体验导向的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静 《经济研究导刊》2009,(17):163-164
人类社会正进入体验经济时代,游客旅游是为了获得某种舒畅而独特的体验。所以,旅游开发的中心任务不是单纯提供旅游产品与服务,而是为游客塑造难以忘怀的旅游体验。在旅游开发中应坚持体验导向原则,首先,要提供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等多种体验价值;其次,整合不同的区域载体,塑造统一的旅游形象;最后,从资源、环境、产业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游客的可持续体验。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总结乌镇模式的基础上,从游客体验的视角,采用旅游者地方感测量量表,对乌镇东栅和西栅景区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乌镇模式的市场接受程度和可复制性。研究发现:乌镇的旅游开发活化模式总体上得到了市场认可,但文化遗产的活化有待提高,社区空心化和遗产化石化在乌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游客的乡愁体验和文化感知不强;乌镇模式中,旅游开发活化和风貌保护存在矛盾,旅游功能的完善是以牺牲古镇风貌和游客的地方感为代价的;旅游开发中"真"和"美"的价值取向存在内部张力,精心修复和改造的建筑和风景更符合游客的审美;乌镇模式是对古镇旅游开发过程中诸多问题的一个"一揽子解决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但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文化根植性,异地复制需要考虑其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7.
殷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赵平 《生产力研究》2012,(1):115-117
为了增加游客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在旅游目的地的主题意象设计中需要重视旅游目的地构景的核心目标——地方感情境化的培植,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地方感情境化的培植,增加游客参与性和体验性,培育游人的地方感情结。如平遥古城与晋商文化旅游区,围绕遗产的定义开发景区和发展旅游项目,将文化遗产内涵泛化到各个景区和社区中,使其处处成为明清时期汉民族文化的活道具和活标本,从而使游客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地方感与历史感,融入旅游目的地的情境之中,成为旅游社区情境的同代体验者,产生深厚的旅游情结。  相似文献   

19.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长白山旅游业长期以来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令无数中外游客神往.2007年全区旅游人数120万人次,同比增长57.9%;2008年全区旅游人数160万人次,同比增长33.70%;2009年2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3%.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游客对文化品味的要求日益提高,便捷发达的旅游资讯,使游客消费心态日趋成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现代游客追求的不仅是感官体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深层次的文化感悟和难忘的亲历体验.  相似文献   

20.
长白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长白山旅游业长期以来保持着旺盛的活力,令无数中外游客神往.2007年全区旅游人数120万人次,同比增长57.9%;2008年全区旅游人数160万人次,同比增长33.70%;2009年2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33%.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游客对文化品味的要求日益提高,便捷发达的旅游资讯,使游客消费心态日趋成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使游客对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升级,现代游客追求的不仅是感官体验,还要有精神上的愉悦、深层次的文化感悟和难忘的亲历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