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险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以制度本身所具有的效力,对其利益相关者带来收益并同时产生社会成本。本文主要论述了保险的多层次制度效力所带来的收益,并简单描述了其产生的社会成本,最后提出了发挥保险制度效力的简短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建立了一个含有风险冲击和保险保障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了农业保险对于农业经济波动的影响效应.进一步地,比较了完全成本保险相较于传统产量保险对风险冲击的平抑效果,并基于DSEG的分析框架,测算了两种产品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变化.结果 发现:农业保险可以有效地平抑风险冲击带来的经济波动,相比传统产量保险完全成本保险的平抑效果更好.此外,以不合有保险保障的基准模型为参照,引入完全成本保险要比传统产量保险所带来的社会福利的变化更大,社会效应更高.基于结论,本文提出三点建议:扩大农业保险的应用场景、扩大完全成本保险的试点范围、提高政府对于农业保险的补贴力度.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险的证券化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保险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在保障农业安全上有重要作用.但农业保险制度的缺失及资金的短缺使农业保险在我国的运营举步维艰.农业保险证券化研究,包括农业保险的证券化SPV制度,农业保险证券化风险评估制度以及收益差别制度等,是探索发展我国农业保险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保险业监管效率不仅是指保险监管机构本身监管保险市场的工作效率,还应该包括通过其被监管对象所反映出来的市场效率。有效的保险监管必须是适度和可行的,即实现保险市场的收益与成本差额最大化,使保险市场效率达到最优。目前,国内对保险监管效率的研究比较薄弱,有些研究只是侧重对保险监管制度的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保险监管的有效性。本文从保险监管效率定性分析出发,通过定量分析对我国保险监管效率作出评价,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合同法律制度中,对合同的有效、无效、撤销、解除以及终止等均有明确的规定,但并没有关于合同效力恢复的规定。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民商事合同,《保险法》第三十七条对保险合同效力恢复(以下简称"复效")作出了明文规定,本文拟对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进行深入探讨,同时结合具体案例厘清保险实务中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6.
赊销作为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促销手段,既可帮助企业扩大商品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开拓新市场,又可帮助企业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但由此带来的应收账款是对企业资金的占用,会产生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样本,建立应收账款收益管理模型和信用保险项下应收账款成本管理模型,并通过企业应收账款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在两个模型下的均衡点比较,论证信用保险对于降低企业应收账款成本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保险相对人①对保险标的是否具有保险利益,直接影响保险合同的法律效力。因此明确界定保险利益的范围,对于确定保险合同的效力至关重要。我国保险法在2009年的修订中虽然扩大了保险利益的主体范围、区分了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主体享有保险利益的不同时间效力等,但是对于保险利益的规定仍有弊端。保险法应当在采取同意原则与利益原则兼顾的基础上,本着"法无明文禁止即自由"的理念,允许当事人自由约定保险利益,将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8.
构建我国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本文以探讨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最突出的问题———老人护理问题的解决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分析、对比分析等实证方法,对世界各国解决老年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提出我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保险制度。制度模式上以强制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主要选择,同时鼓励并支持发展商业性护理保险,对于从社会保障机制和制度层面解决老年护理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罗威 《上海保险》2008,(12):24-27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保险利益的判断对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至关重要。 一、保险利益原则的含义及其功能 所谓保险利益原则,是指保险法以保险利益作为保险合同的效力要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不具有保险利益的,保险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0.
银行保险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琳 《金融论坛》2006,11(1):59-6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郑波 《时代金融》2013,(18):146+150
我国遭受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每年造成的损失给我国的财政和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选择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发挥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比较了几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从政府和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一直实施混业经营的欧洲,还是近几年重新走上混业经营之路的美国,银行保险都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银行保险业务的产生及发展,既源于微观领域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也源于宏观领域制度管制的放松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源于银行保险经济学机理带来的范围经济和协同效益。银行保险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产物,更多地体现为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业务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创新的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角度对银行保险的产生动因以及演变发展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走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考察银行保险在欧美等国家的发展历程,笔者发现,银行保险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均遵照相同的内在发展规律,即从产生与发展都体现为一种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产品创新,再到组织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的演绎过程;也都体现出一种从销售渠道融合到服务融合,再到产品融合、组织融合、技术融合、人员融合,以致资本融合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又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体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金融体制、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环境、税收制度下,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决定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和市场表现。因此,笔者认为,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是制度演进的必然结果,是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本文结合我国十几年银行保险的发展实践,实证研究了法律制度、监管制度、市场环境、利率环境等制度因素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影响,探求了银行保险发展受制度环境影响的内在规律,以期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保险保障基金的道德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保险保障基金制度下道德风险的来源 保险市场的稳定运行有赖于保险公司的健康经营.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由于各种原因,每年都有众多的保险公司陷入经营困境。面临偿付危机。保险公司破产的代价是相当高昂的,研究表明.保险公司的破产成本比其它金融机构高出1/3.赫尔(Hall,2000)则发现在1986-2004年间.财产险公司破产善后成本是其破产前资产的1.2倍。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破产会极大地损害保险消费的利益.破坏其对保险市场的信心。保险保障基金能够有效地保护保险消费的利益,并进而维持保险市场的稳定。但是。同其他任何形式的保险一样.保险保障基金也无法完全规避道德风险问题,尤其是濒临破产的公司。道德风险大大降低了保障基金维护市场稳定的效力.道德风险也是产生高昂的破产成本的解释冈素之一。有鉴于此,各国的保险监管当局在设计保险保障体系时均对道德风险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国内外的学就保险公司道德风险的来源主要形成了三种理论假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保险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不对称对保险市场健康发展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本文从保险人与投保人两个层面分析了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其危害,信息不对称与保险监管的内在联系,并从保险监管制度建设角度提出治理信息不对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益矛盾和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保险代理人制度种种的问题。保险人与保险代理人之间是一种松散的经济利益关系,委托人无法实现对代理人合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发展保险经纪人,公估人参与保险中介市场,弥补保险中介资源配置结构上的失衡,提升代理人职业的社会价值。这样才能减少纠纷,规范保险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保险展业是保险经营的起点,随着保险业不断的创新与实践,保险个人代理人在个险展业中突显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个人代理制度能够有效削减企业的劳动成本,拓宽保险产品的供给渠道;其次,它还能利用人际交往促进业务的增长,并提出改进产品的宝贵意见;另外,个人代理制度的发展能够增加社会就业机会。保险市场的日益开放引领着营销体系的逐步扩大,对个人代理人的监督与管理不仅关系到我国保险市场能否健康发展,更关系到在加入世贸后是否能与国际保险市场成功接轨。所以,个人代理人制度在保险市场发展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我国保险个人代理制度发展的极不完善:严重的诚信缺失、较低的社会认同度、较高的流失率、参差不齐的专业水准等负面因素深刻影响着保险行业的口碑与发展。本文通过对国外保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发展状况的比较,针对我国保险个人代理制度发展的现状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特别就国内保险个人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不明晰、佣金收入和税收负担不匹配、约束机制失调和社会认同度低等问题分别进行了描述,并借助美国、日本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个人代理制度的发展状况和产生的启示,从完善立法体系、完善税收和佣金制度、完善保险个人代理制度的"综合"监管模式、完善道德风险与诚信危机防范机制和完善提高保险个人代理人素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开拓实施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商业健康保险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完整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为保险业开发实施商业健康保险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国家的公共医疗保障制度,即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和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对商业健康保险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仍然存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空间,在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健康保险经营不佳主要是没有进行合适的专业化经营,因此,应采取综合措施推进专业化经营,来提高我国保险公司健康险的水平,促进我国健康险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日本于2017年6月颁布的长期护理保险法修正案,是该制度自2000年4月实施以来的第5次改革.虽然历次改革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改革的主要动因和措施是相同的.改革的主要动因是为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所带来的护理需求压力和不断攀升的护理支出成本.改革的主要措施一是通过上调被保险人的保险缴费率和个人自付比例来增加保险收入;二是通过增加预防性保健服务、大力发展成本低廉而高效的居家、社区护理服务和限制成本高昂的机构护理服务来控制保险支出.即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均衡原则,实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历次改革启示我们,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制度建设应当建立具有可持续性的筹资机制、严格控制资金给付条件以及构建优质便捷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