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在2009年启动发行,但其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却不令人满意.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尚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和经验尚不完善,需要正确分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必要性,科学研判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2.
基于改进的KMV模型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价差影响因素模型,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影响因素,并从债券的发行规模出发,计算地方政府债券的安全发债规模,进而提出在需求方面对地方政府的发债规模进行控制等观点,防范地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为了应对危机,启动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破冰之旅。文章围绕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规模问题,通过建立KMV模型对某省发行债券的规模及违约风险进行了测算,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规模控制及不同地区风险评估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发行的首期地方政府债券,200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债券(一期)4月3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自此,备受关注的“地方债”正式“驶入”中国债券市场。如何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防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对于稳定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Z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修正的KMV模型对该省2021、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Z省专项债券的违约概率较低,专项债券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内。但随着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偿债来源的逐渐紧缩,导致专项债券违约现象仍可能出现。为此,文章在测算出违约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Z省当年的安全发债规模及未来年度可承担的专项债务规模,并基于此建立专项债券违约风险预警机制,试图为有效防控专项债券风险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对防范专项债券违约风险、健全专项债券市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探讨了风险与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作了分析,最后提出在地方政府债券风险管理过程中应引入不确定性的因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蒋雷 《中国总会计师》2013,(10):123-125
所谓地方政府性债务,是相对于中央债务而言的.二者均是以公共部门作为债务人,并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向另一个经济主体即债权人承担一定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我国历史上有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政府融资的先例,但是由于在债券的发行过程中出现过重大问题,之后的《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于是我国采用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形式代替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先决条件尚不具备 财政独立是地方政府拥有举债权的先决条件,财政独立性越强,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自主权就越大.以地方政府债券市场最为发达的美国为例,美国各级地方政府作为一级相对独立的政府,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其财政独立性很大,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无需通过联邦政府.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宝兰 《企业导报》2009,(12):142-143
利用会计手段,准确核算和披露财政债务,无疑有助于规避地方政府债券在发行、运作过程中的风险,有助于提高政府活动的透明度,维护政府形象。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披露还存在不足之处,必须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债券市场违约常态化,违约风险成为当前我国债券价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影响因素。因此,研究债券发行主体及其实际控制人的财务指标和会计信息对违约风险的调整及债券价格的影响路径成为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地方政府城市投资类债券发行数据和交易数据进行回归,对比不同债务主体背后债券定价差异后发现:以地方政府为背景的城投类企业发债时,其政府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对债券定价均有重要影响;以投资性地方融资平台为债务主体的城投债,其获得的地方政府支持更大。进一步研究表明,衡量政府未来财务状况的隐性指标能较好地预测政府对债务主体的支持情况,并且政府依赖程度高的债券在后续二级市场中回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下发文件将代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行额度为30亿元的2009年政府债券第一期,并于4月3日起上市交易。自此,新疆成了首个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省级行政区域,打开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闸门。本文阐述了发行地方债券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是世界上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中国也不例外.目前而言,中国各省级政府普遍发行了地方债券,积累了一定的地方债务.关于地方债务的风险的研究文献近些年逐渐增多.地方债务是一个完整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投资者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所以,地方债务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就更有必要.文章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制度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的地方债务风险,为全面分析地方债务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方法.  相似文献   

13.
马超 《西部财会》2020,(5):42-45
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务管理改革的深入,债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地方政府融资与收益自求平衡专项债券作为地方政府依法依规举债融资的重要途径,在稳投资和防风险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2019年发行的专项债券,部分项目即将进入还款期,但对专项债券偿还的相关机制有待完善。以2018年和2019年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为样本,尝试研究和讨论专项债券偿还机制,针对专项债券偿还机制产生问题和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借鉴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政府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动机(财政压力)-能力(政银关系)-结果(利率的非市场化现象)”分析框架,以2017—2019年我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越有动机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越低;政银关系在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较低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表明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越有动机促使政银关系更紧密,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减少财政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干预的动机;加强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的监督;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备受瞩目的地方债发行工作终于启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实施四万亿的经济刺激方案,这使得"审慎乃至禁止"的地方政府发债终于能够"开闸放行".我国<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那么此次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和代办还本付息的冠以地方政府名称、期限为3年的地方政府债券是否违反了预算法的规定?这与地方政府直接发债有何不同?我国是否应该进行公债体制创新,下放地方政府的举债权?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背景、特点与风险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部代发地方债有助于克服地方政府发债的弊病,缓解地方财政困难,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作为过渡时期的债券发行模式,财政部代发地方债也可能衍生出相关风险和问题。防范和化解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的风险和问题,既要健全债务监管体系,又要完善制度,并最终建立规范的地方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自发行以来逐渐发展,已成为推进公益性公共项目建设的重要方式。文章简要介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论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面临着各级政府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政府投融资工具挤出私人投资的影响,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用的地区间及代际间差距进行叙述,指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经济工具其作用可能面临着边际有效性减弱的风险;并建议增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改进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预算制度及管理制度、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信用评级及信息披露制度、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流动性管理、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怡西 《财会月刊》2013,(10):44-46
本文通过考察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制度变迁规律,分析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所面临的法制障碍,以构建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使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制度安排走上法律规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债务引起高度关注 这些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各方关注、热议.之所以说这一问题"浮出水面",是因为,按照规定我国地方政府无权发债.现行《预算法》第28条就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就是说,地方政府不得发债.然而,法律规定是一回事,实际执行又是一回事.现实中,地方政府暗地里采取包括BOT、租赁等在内的各种融资方式变相发行了政府债券,但究竟发行了多少、规模多大,社会却不大清楚,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债券依靠地方政府的信用,在我国由于地域众广,地区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存在,单纯就地方政府的信用而言是可商榷的。作为债券发行的主体,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地位是可以保证的。融资渠道的规范化,不仅有助于推翻“暗箱操作”等非正规化的手段,提高政府对债务的偿还能力。如果想要实现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发行还是存在颇多问题,仍待商榷。但总的趋势来说,地方政府债券的规模发行是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