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游客对旅游地的依恋情感是刺激旅游者重游的重要因素,因而地方依恋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旅游资源。测算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对旅游地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具有实际参考意义,而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助于提高评估结果的科学性。文章以韶山风景区为案例地,在红色旅游的情境下将旅游者地方依恋纳入到传统旅行费用模型中,测算红色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进而评估旅游者地方依恋的经济价值。研究发现,考虑地方依恋因素后,韶山风景区的总游憩价值为676.65亿元,每位旅游者的地方依恋经济价值为556.40元,对韶山总游憩价值的经济贡献率为19.2%,可见旅游者地方依恋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价值。文章证实了旅游者与旅游地的情感关系的经济效益,明确了游憩价值评估中纳入环境心理因素的必要性,可为红色旅游地的资源开发利用、游客管理和情感营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合长沙市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长沙市核心城区以外的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浏阳市的127处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城市中心距离法等旅游计量地理方法,定量研究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布局。长沙市环城游憩带的空间结构特征主要表现为:休闲度假类旅游资源表现为近城分散型,分布在10~30km范围内;在30~60km范围区间中,以历史古迹类旅游资源为主;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分布在60km范围以外;人工娱乐类资源表现为远城分散型,在60~70km范围中有一定分布。长沙市划分为6个环城游憩带:中心综合发展带、古镇访古带、故里寻踪带、沩山山林访古带、周洛—大围山原生山水带、文家市红色观光带。  相似文献   

3.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将水体旅游资源划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包括2主类、11亚类、32基本类型.文章构建了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阐述了指标权重赋值、综合评价与资源分级的方法,对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南京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水库观光游憩区段、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而灌区、水闸或船闸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4.
近郊地区已经成为大城市市民短期出行游憩主要目的地,这些地区的旅游地发展也是如火如荼,而不同的县区由于资源和交通区位的不同,会造成旅游地数量和类型上的差异,本文通过对西安市郊区各县旅游地分布在总体及各类别的统计,结合 excel 软件分析,总结出各个县区的旅游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前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旅游市场,我国湖泊旅游地是当前休闲度假旅游的主要目的地。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应积极探索由观光型湖泊向休闲度假型湖泊转型发展之路,利用水圈分层组合资源、塑造深厚人文氛围、全方位提升休闲度假服务品质、切实加强生态环保、利用产业联动促进景区提升、市场分层全方位品牌营销等策略,将东钱湖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湖泊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地竞争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丽丽  保继刚 《经济地理》2008,28(1):152-157
旅游地之间的竞争关系客观存在,但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加速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旅游地之间的外显竞争。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四个典型次区域为例,分析一定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竞争关系的类型和实质,客观剖析旅游地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部城市旅游地之间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竞争形式:①核心辐射分流竞争,如外围旅游地与区域核心上海的竞争;②市场收益分配竞争,如杭州与苏州、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③资源品牌竞争,如环太湖区域内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④区域功能等级竞争,以杭州与宁波、杭州与南京、杭州与黄山等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为代表。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也有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224家主要休闲旅游地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Ripley’s K(d)函数以及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①休闲旅游地趋于凝聚型分布,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集聚化程度差异明显,其中,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主要呈"大分散、小集聚"和"小分散、大集聚"两种分布模式。②休闲旅游地总体上由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圈层性结构明显,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地域分布具有差异性。③休闲旅游地空间分布呈倒"U"型结构,具有显著的集聚特性,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空间集聚尺度差异较大。④经济基础、人口分布、资源禀赋以及交通状况等是影响休闲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休闲旅游地的影响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规律与类型结构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密度区和三个次级高密度区。②重点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富集的东部地区,多以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向周围扩散。③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结构中,文化民俗类乡村旅游地所占比例最高,各目的地类型在全国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城郊休闲游憩型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特色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④乡村旅游重点村产品结构中,文旅融合型产品占比最高,各类型产品形态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体验观光型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休闲度假型产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⑤资源禀赋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国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经历了理论启蒙、体系形成到方法完善三个阶段。就研究方法而言,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最主要的两类方法。从研究内容来看,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包括旅游资源经济价值构成、旅游资源的竞争性利用、旅游景区的成本—收益分析、游憩项目的价值评估以及旅游资源游憩价值的影响因素等五个部分。通过国外旅游资源经济价值研究的详细梳理和回顾,文章认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应该进一步围绕旅游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体系构建、评估方法修正、评估信度效度以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璧山县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庆市璧山县为研究对象,采用会议、观察法和无结构访谈法,运用网络连接度指数、网络通达度指数以及游憩感知距离等计量方法,分析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统计特征。研究发现重庆市璧山县游憩地空间结构演变经历了从双核到单核的地理集中过程;新生景区呈现沿重要交通干线发展的趋势,并且联系更加紧密;与一般旅游地相比,交通条件的影响感知最强,其次是景区质量和实际距离,而对旅行花费的感知偏弱。最后提出游憩地发展的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11.
(1)旅游产品是指由各种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及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的各种旅游设施共同构成的综合服务项目。旅游产品的形成,既包括生产开发的内容(如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商品的生产等),又包括各种服务的内容(如交通邮电、金融保险等的配套服务及饭店服务等)。目前,国际旅游产品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并且将愈演愈烈。加入WTO对中国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新的、国际化的要求。一是大力开发非观光型旅游产品。目前,中国观光型线路产品占绝对优势,但从世界旅游市场来看,观光型游客只占30%左右,非观光型游客占70%左右。所以,要大力开发非观光型旅游产品,以解决对非观光型游客吸引不足的问题。二是发展旅游商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游购需求。在旅游商品生产的花色品种、民族特色及产品质量方面,在旅游商品的营销方式方面,在海关监管及旅游商品免税方面,都应该有新的举措,才能适应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2)旅游运输业包括旅游车船业和航空业。没有交通线路的不断开辟,旅游产品就无法进行销售。旅游者就不能方便迅速地到达游览目的地,旅游业就不能生存,更无法发展。目前,交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2.
于江 《经济研究导刊》2010,(22):162-164,183
在中国旅游形式由观光型向度假型的战略转变过程中,应深入分析理解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与行为特点,把握各种影响其度假期望和感受的因素,为海滨度假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产品开发设计、配套设施建设、度假区经营管理措施等提供切实的依据,真正满足海滨度假旅游者的需求,促使海滨度假旅游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疆农业旅游发展类型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农业旅游一经开展便迅速发展,目前新疆农业旅游的发展形式主要有“农家乐”型、生态农业观光型、山区森林游憩型、渔禽养殖度假型和农业特产节旅游型。但在新疆农业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环境破坏等。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是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进行准确的目标、产品和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4.
资源非优型边界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霍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界旅游是一种边界屏蔽效应与中介效应并存的区域旅游,强化边界旅游中介效应是边界旅游区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边界旅游研究主要集中于边界品位较高的共生资源开发等方面,对于资源非优型行政边界区域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以资源非优型边界区典型旅游地-安徽省霍邱县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的屏蔽因素和中介因素,进而提出其旅游开发路径和相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同类旅游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旅游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布局的合理等,从微观的角度,以山东省沿海地区日照市为例,从旅游资源、旅游交通线路、旅游客源市场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分析日照市旅游空间结构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今后日照市旅游业的空间布局与发展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地空间关系的生态学解释--以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为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4,24(1):110-114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从当前上海市旅游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出发,文章提出发展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的重要意义,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市新"三城七镇"为样本,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造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10个样本城镇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论认为,10个样本城镇的121处旅游资源可分为三个等级,各等级资源数量比较均衡,但资源分布地域差异明显,上海市西南部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上海市环城游憩带旅游重点发展区域,由此提出上海市环城游憩带发展格局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次研究了旅游廊道对旅游地的影响,指出旅游廊道对景区的双重效应:通道作用和阻碍影响。旅游地应积极应对廊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加强旅游合作。旅游地合作的关键点:一是根据区域旅游资源特色设计各有亮点的互补型旅游产品而避免恶性竞争,二是构建旅游区域利益相关者充分参与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9.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秦学 《经济地理》2003,23(2):267-271,288
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为宁波市的旅游开发、游憩规划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再论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层次、措施及模式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如何保持民俗文化的生命力和独特价值 ,保护民俗旅游资源 ,促进民俗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实践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分析入手 ,对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内容、重点 ,保护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