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密切关系也备受关注。本文将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分为四组,实证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发现: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互补型的,其对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具有明显的长期促进作用;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引起其贸易顺差的一个重要因素,日本对美国等对日贸易逆差国的直接投资扩大了其与这组国家的贸易顺差;日本对NIEs、中国等的直接投资并不是导致日本产业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实证结论在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贸易、减少贸易摩擦以及在对外转移产业时避免国内产业空心化等方面为我国的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外直接投资母国的视角出发,梳理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进出口贸易的效应机制,使用2003~2012年中国对45个国家及地区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跨国面板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进出口贸易能够产生明显的创造效应,且反向进口效应要大于出口引致效应。对按照投资动机划分的经济体类型进行分样本回归发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出口贸易效应存在国别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一个企业的出口与投资决策模型,文章研究了企业出口与投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采用2003~2008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别数据,对影响制造业对外投资倾向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相对高工资水平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对其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而贸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国内企业更倾向于出口而不是对外直接投资。文章的结果同时显示,东道国的实际收入水平与研发水平对企业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并不显著,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并没有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认为,在缺乏其他特定竞争优势的条件下,促进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还需要更多政策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演变模式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中国企业的出口区位分布与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在中国出口聚集的地区同样是对外直接投资聚集的地方,也即出现了企业出口与投资的“区位聚集”现象。本文经过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贸易导向性和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U-M)在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日益明显。本文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微观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我国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两步GMM系统估计方法,检验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与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制成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的重要加速器。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人力资本与研发资本衡量的"吸收能力"增强,显著地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引致的出口技术进步效应。要实现"走出去"战略与"贸易强国"战略的协同发展,我国应注重加强人力资本积累和研发资本投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贸易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从间接出口到直接出口、从一般出口到设立海外机构、从设立一般贸易机构到对外直接投资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过程和经营区域扩张的过程。一般而言,企业的国际化阶段会经历从初级(出口)、中级(设立海外贸易机构)到高级(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逐渐深化和高级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和地位,有许多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正在向中高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东道国划分为经济发达国家、资源丰裕类国家、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等3类,在使用2003~2011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贸易效应的国别差异。研究表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存在显著的国别差异。我国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及其他不包含资源丰裕类的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减少我国对这些国家的贸易出口流量,而对我国贸易进口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表明我国对这些国家的直接投资仍然是以突破和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为主。我国对资源丰裕类国家的直接投资会增加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流量,存在显著的贸易创造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对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关系的研究,国内的实证分析大多集中在对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探讨上,而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关系的讨论较少。本文综合运用了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等多种方法,利用1982-2002年度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进口和出口分别与对外直接投资存在单向因果性,即进出口分别是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原因,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进口与对外直接投资之间没有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出口保险是政府对出口等对外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海上保险不能救济的风险进行担保,以求出口等对外交易健全发展.日本的出口保险业务全部由政府直接经营和管理,并纳入国家财政一般会计项中的出口保险特别会计项,具体事务由通产省贸易局出口保险课负责。  相似文献   

11.
李强 《南方经济》2016,35(11):81-94
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企业微观数据,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和倍差法,研究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能够显著的提高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仍然是稳健的;从企业异质性的估计结果来看,民营企业、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以及出口产品多样性的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更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企业转向比较优势行业时,全要素生产率随着出口阅历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出口强度的影响不显著;研发投入的影响不明显,但是人力资本是企业创新要素实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6年中国30万工业企业的微观统计数据为样本,按照行业特征、企业规模、出口比重对企业进行分组,实证检验了出口贸易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发现:在行业分组中,出口贸易对多数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存在负面影响,对医药制造等5个行业的企业生产率则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在企业规模分组中,出口与资产总额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生产率正相关,与中型和小型企业生产率负相关;在出口比重的分组中,对出口依赖性越强的企业,出口贸易对生产率的阻碍作用越大,当出口占总产值份额较小时,出口对企业生产率反而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我国服务业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多维固定效应模型,探讨和分析了我国服务业OFDI对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第一,服务业OFDI通过吸收东道国先进技术经验提升企业生产率水平和避开东道国服务贸易壁垒降低贸易成本,促进企业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第二,我国服务业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服务贸易出口的二元边际,具体而言,整体上服务业OFDI会促进服务贸易出口增长4.82%,同时会提升企业的出口概率;第三,我国服务业OFDI"出口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性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5.68%和3.52%,而公共服务业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服务业OFDI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其OFDI带动区域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分别为4.97%和3.56%,而西部地区则不存在显著的"出口效应"。上述研究结论对化解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长困境和完善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政策机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壁垒对温州产业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温州对外贸易发展迅速,但同时,温州产品频遭国际贸易壁垒,其对温州企业的出口造成很大冲击。在遭受国际贸易壁垒的过程中,温州民营企业从回避到主动应对。本文就国际贸易壁垒对温州产业发展的影响展开论述,并提出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黎绍凯  朱文涛 《南方经济》2020,39(11):62-82
文章借鉴Khandelwal et al.(2013)扩展的产品质量异质性模型,构建了一个两国之间产品贸易的一般均衡模型,并推导企业出口模式选择影响产品质量升级的理论框架,再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系统检验。结果发现:(1)直接出口企业对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明显高于间接出口企业,"反事实"检验和安慰剂检验的结果依然稳健。(2)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提升效应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企业,而且中西部地区的间接出口抑制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民营、外资企业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对产品质量提升效应均高于国有企业。(3)进一步研究企业出口模式的动态转换效应发现,企业由间接出口转向直接出口显著提升了出口产品质量,并且生产率较高的企业通过提升出口固定成本效率而加速出口产品质量升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和中国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现实,建立离散动态出口模型,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可以促进企业出口参与。进而运用2004~2008年中国七十余万家制造业企业数据,从内源融资、银行信贷和商业信贷3个维度衡量融资约束,实证检验理论分析。结果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是企业参与出口的关键,商业信贷对企业出口参与贡献最大,银行信贷次之,内源融资贡献最小。细化样本后发现,克服出口固定成本仍然是出口的关键,但是,无内源融资企业较之有内源融资企业,内资企业较之外资企业,出口融资都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和银行信贷;国有企业出口融资更多依赖银行信贷,而民营企业更多依赖商业信贷。变化融资约束衡量方法后,结果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17.
石峡 《特区经济》2012,(4):214-216
在当前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广西外贸面临的困境包括:人民币升值势头不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退税政策余地已很小;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易受冲击;受贸易伙伴经济波动影响较大。但是,机遇也是有的,如二线城市承接服务外包;电子商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被确立为国家战略;中国—东盟博览会平台作用日益凸现。为此,广西应积极承接服务外包,拓展电子商务,发展生物产业,私营企业更多参与,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发展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8.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entered a new stage, marked by some profound changes since 2003. After 5 years 'consecutive high growth, China's foreign trade experienced a significant slowdown in growth following the onset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n 200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esent a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over the past l O years, and to explore important changes that have taken place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A majorfinding of the presentpaper is that the traditional forces driving the high export growth in China, that is, low-cost labor, low-cost resources and low-cost money, have been disappearing.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over the next l O-15 years, the most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sustaining high export growth will be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xpor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traditional heaw industries and high-technology industries, and relying on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high produc6vity to propel export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9.
出口产品反倾销会计防范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频遭反倾销诉讼,给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出口企业应做好反倾销会计防范工作:建立反倾销会计信息系统、做好日常的会计工作,注重反倾销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等,使企业做到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20.
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黎 《特区经济》2008,(12):229-230
我国加入WTO之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出口不断扩大。但在我国的出口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从事国际贸易的合格专业人员相对较少。出口企业驾驭市场的能力参差不齐,面临的出口收汇风险要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大得多。本文从出口企业收汇方式入手,首先分析了出口企业收汇面临的主要风险,然后结合实际重点探讨了收汇风险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