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关联交易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表现出交易频率高、涉及金额大的特点。关联交易具有正反两面的效应,即既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又可以成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本文主要从盈余动机的角度出发,以近三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存在明显配股动机。关联交易会对盈余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且这种影响随关联交易规模的扩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会计师》2014,(14)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3.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个普遍的企业行为,这一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为达到盈余管理目的,上市公司经常采用各种方式,如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整会计准则范围内的应计项目以及构造关联交易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即上市公司关联交易规模越大,则其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最后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现状提出相关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准则;二是对于具有配股动机的上市公司进行更加严格的监督;三是加大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2009年—2012年我国A股的工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微利公司、配股达线公司倾向于少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以避免亏损,亏损公司倾向于多计提减值准备进行盈余大冲洗,高盈利公司则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而对于当年扭亏的上市公司则不存在利用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扭亏的动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1997-2009年成功实施配股的54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的角度,实证检验了公司为达到证监会的配股资格线,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此行为对公司配股后的经营业绩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确实进行了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且此行为与公司配股后的业绩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2~2008年深交所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本文以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独立董事所占比例、专业性和薪酬等基本特征,考察了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其监督职能。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专业性对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独立董事薪酬与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频率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的比例对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有助于我们从新的视角去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以提高其监督制约控股股东的职能。  相似文献   

7.
股权分置改革的盈余质量效应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价直接决定了股东的财富,持有大量非流通股的控股股东有动机操纵盈余以最大化自身的利益。国有股权转让的限制,导致国有控股股东盈余操纵动机弱于其他股东。本文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对国有控股公司和非国有控股公司盈余质量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非国有上市公司向上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提高,盈余持续性显著降低;而国有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和盈余持续性都没有显著变化。本文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可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主要是基于规避政府监管的动机,而这个动机产生的根源是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激励.控股股东为了能够掏空上市公司,需要借助于盈余管理,因此掏空总是伴随着盈余管理.国家层面上的投资者法律保护能够约束控股股东,限制控制权私利,使控股股东失去盈余管理的动机,因此盈余管理与投资者保护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关联交易、控制权收益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佟岩  王化成 《会计研究》2007,46(4):75-82
控股股东通常使用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收益(包括私有收益和共享收益)。在不同控制权收益驱使下,关联交易对盈余质量的影响也完全不同。本文使用2001、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发现,当控股股东持股在50%及以下时,更多通过关联交易追求控制权私有收益,结果降低了盈余质量;而当控股股东持股超过50%时,偏好通过关联交易获取控制权共享收益,最终提高了盈余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4-2008年上市公司153起关联固定资产交易为样本,以资产评估中经调整的超额溢价比率作为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剥削程度的度量,实证研究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剥削行为以及关联交易背后的利益输送关系。研究发现:控股股东通过非公允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剥削的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关系是倒U型的,与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上市公司当前经营业绩之间存在较弱的U型关系。上述证据表明控股股东通过制定关联交易价格来进行他们所期望的利益输送。  相似文献   

11.
以2007~2009年长三角地区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投资者保护为切入点,分析投资者保护、关联交易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控股股东,董事长来源于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明显多于其他公司,总经理来自控股股东的公司关联交易不明显,关联交易与投资者保护程度负相关,投资者保护程度与公司治理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解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上市公司与其控股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侵犯广大中小股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可谓屡见不鲜,这与我国股市所特有的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特点有关。由于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经济实质及危害。须对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赖以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模糊披露、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中的控股股东不法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模糊披露、关联交易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关联交易中的控股股东不法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中普遍存在盈余管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在认购的定向增发新股股份解锁前存在正的盈余管理现象,但是上市公司在不同类型投资者实际减持前所进行的盈余管理程度存在着差异:在关联股东实际减持认购的股份前,上市公司进行正向盈余管理的程度更高,并且关联股东的减持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向关联股东在实际减持中进行利益输送的程度更高,而非关联股东在实际减持中,非关联股东的减持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关系,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向非关联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新《资产减值准则》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公司治理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特征、盈余管理动机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以2001年至2004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1)董事会和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薪酬外部竞争优势弱化、未设置独立审计委员会的公司越倾向于长期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2)具有扭亏动机、配股动机的公司越倾向进行长期资产减值转回,具有大清洗动机和利润平滑动机的公司越倾向长期资产减值不转回;(3)未来收益能力和经济环境不影响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文章还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上市公司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及上市公司管理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交易中债务人被豁免的部分要计入当期损益,导致市场中出现了部分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以下简称“股东捐赠行为”),或通过与控股股东进行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等手段调控利润。本文解析针对上市公司股东捐赠行为涉及的会计处理及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选取了2001—2004年147家因关联交易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模型实证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发现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结果是关联方从上市公司转移利益;股权集中度与关联方利益转移的关系较为复杂;资产规模越大关联方利益转移的程度越高。政策建议为:限制金字塔多层持股和交叉多重持股,而不是简单地降低股权集中度;在股权分置改革时实行国有股缩股而不是只向流通股股东送股;实行累退投票制度;对股东大会决议的最低股权数做出决定;实行控股股东的债权劣后受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控股股东角度探讨内幕交易在控制权转移中所发挥的作用。利用一个模型分析表明内幕交易起到了补偿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所付出代价的作用,扩大了控制权转移交易的达成区域,使控制权转移事件更容易发生,控制权转移事件出现频率更高。在此基础上,利用上市公司(1997—2001)样本验证了:(1)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行为。(2)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与内幕交易行为有关:控制权转移中控股股东付出越多,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原控股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内幕交易行为越严重;现金方式交易时内幕交易行为比非现金方式交易时更加严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中由于控股股东可以利用内幕交易补偿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得控制权转移易于发生,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自1997年起的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热潮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 2 0 0 0— 2 0 0 3年的关联交易数据为基础 ,对所有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掏空 (Tun neling)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控股股东占用的上市公司资金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非线性关系 ,但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则表现出严格的负相关关系。另外 ,控股股东的控制方式以及产权性质也对其资金占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其中 ,通过控股公司控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低于通过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 ,国有企业控制的公司的控股股东占用的资金高于非国有企业控制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