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与退出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人民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人民币是否应升值,但更深层的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终极目标是自由浮动汇率制.中国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安排从现行汇率制度退出.为顺利实现退出,中国目前要尽快采取措施培育微观主体、增加交易品种、健全外汇交易方式、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背后的政府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地增强,中国的贸易顺差及外汇储备量越来越大,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与日俱增。结合人民币升值的情况,用博弈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不仅是缓解摩擦的方法,也具有其客观必然性,我们应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3.
<正> 人民币的价值基础问题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了,但长期没有解决。这个争论的焦点,一般把它概括为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这个争论之所以不能解决,在我看来,同问题的提法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认为货币的基础只能是价值。就拿黄金来说,它也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价值的基础。在以黄金充当货币的时候,纸币就是黄金的符号,也就是作为货币的黄金的价值符号,而不能说黄金是纸币的价值基础。在“人民币的价值基础”的争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我认为不是黄金派与非黄金派之争,而是黄金派与商品派之争,它们的共同点,就是要找出人民币的价值的物质基础。黄金派说这种物质基础是黄金,商品派说这种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胜利股份第一、二大股东胜邦及通百惠股权之争是近期股市一个引人瞩目的焦点。本认为,胜利股份股权之争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引出的产权改革问题。它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改革现行产权制度,健全相应的法律规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变革股权结构畸形的弊端状况,降低表决权争夺成本,增强股东行使权利的意识,提高运行效率,从而我国证券市场规范运行提供良好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5.
企业产权制度分为单一物质资本产权、单一国家资本产权、单一劳动联合体产权和联合产权制度.基于企业内收入分配动态公平性视角的分析表明,联合产权制度外的企业产权制度,在知识经济社会会产生两极分化或平均主义两种不公平现象.联合产权制度不是要素产权的简单拼盘,其中具有集体产权性质的劳动联合体产权确保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对于员工的凝聚力.联合产权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普遍形式,是公平分配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6.
从汇率操纵演变的历史来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影响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操纵本国货币汇率的现象。这是因为"汇率操纵"问题不仅仅只是一个金融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学问题。中美货币汇率之争的焦点是中国是否"操纵人民币汇率",美国国会试图将中国确定为"汇率操纵国",其目的不仅仅是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和增加国内就业机会,而且还在于通过汇率战压制人民币,遏制中国经济崛起。  相似文献   

7.
白暴力  丛丽 《经济经纬》2007,(2):1-4,23
产权制度经历了从古典产权制度到现代产权制度的演进.受古典产权制度的制约,我国劳动力市场所具有的两个特点决定了工资的市场定价必然将工资定位在低点,它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就业人口长期的低收入,从而产生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因此,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才能够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和总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农地产权弱排他性、产权冲突及其变迁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权制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利用的权利行为的规则安排.排他性权利界分是产权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中国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呈弱排他性产权结构.在农地弱排他性产权制度下,权益各方产生激烈的产权冲突.要消除弱排他性下的产权冲突,农地产权制度变迁应当以确保排他性权利为核心而展开.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土地产权制度视角,运用制度变迁理论纵向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程,通过剖析深圳"小产权房"案例,分析当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实践提出改革思路.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土地产权制度先后经历了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过程;在历次重大制度变迁后,当前中国建立了几乎独一无二的城乡二元化土地产权制度,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主体模糊和城乡土地产权不对等的问题,进而使得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滞后于当前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小产权房"乱象成风.基于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并结合对深圳案例及英国土地产权制度的归纳,笔者认为,进一步明晰产权是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因此,今后的改革应坚持诱致性制度变迁的改革路径,当前土地产权制度需要的是"改革"而非"革命".  相似文献   

10.
农业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是当代农村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农业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现,最终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本文分析临沂市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动农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更加的深入和彻底.  相似文献   

11.
冯跃 《经济问题》2012,(9):112-115
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不佳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就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争议不断。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情况下,并未缓解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中央政府基于国家发展水平就未来货币政策的选择上处于两难境地,期望建立健全"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5年7月汇改以来,人民币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升值,并使我国出口增速明显放缓、外贸企业经营困难加重.针对人民币升值是否已经过头以及人民币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这一问题,运用Elbadawi的均衡汇率模型即修正的ERER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进行实证研究后表明,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出现高估;在影响人民币均衡汇率的因素中,贸易条件、政府支出和经济开放度在长期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较大,而贸易条件、国际利差和净资本流入在短期对人民币均衡汇率影响较大.因此,当前人民币汇率应改变过去那种单边升值态势,进入一种双向波动的状态;在短期内可以利用国内外利率差、净资本流入和贸易条件等变量对其进行调整,在长期则可以利用经济开放度、政府支出和贸易条件等变量对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从日元升值看人民币汇率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升值历程发现,当前人民币的升值与1985年的日元一样都受到国内经济增长和国际强权势力的压力。但中国相对于日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中国应注重人民币升值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加强金融监管,慎重对待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市场开放,同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弱化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维 《经济经纬》2008,(2):46-49
当前我国汇率问题有两个难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的选择,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是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改革和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是维护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和用新制度挑战旧制度的利益主体及政府之间的一种博弈。作者从利益格局变化的角度构建一个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主张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民币升值路径快慢要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覆盖人数、改革过程中相关利益主体的成本收益以及政府在此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汇率政策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毅 《经济经纬》2007,(4):132-135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施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继续出现贸易、资本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高速增加使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存在。国外游资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国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并凸显通货膨胀压力。央行采取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率、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发行央行定向票据等,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严重,通胀压力仍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严重受到了汇率政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困境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币持续存在升值预期的背景之下,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也在经受着考验。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运行存在着几大困境,面对这些困境,港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走人民币化的道路,但改革的路径必须和中国大陆金融市场改革的路径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两年多的汇改,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影响.根据传统的汇率理论,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利.通过分析汇改以来我国外贸状况,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通过对几种重点进出口商品的研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影响及成因.  相似文献   

18.
Using a macro dynamic model that is specified for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we investigate the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under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capital market was “open” under WTO frame-work while the exchange rate was fixed. Our purpose here is to find whether it is possible for China in this case to keep the effective monetary policy for stabilizing the domestic economy. For this, we suggest som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or restrictions). Given these i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we find that not only the monetary policy can still be effective but also the fixed exchange regime will strengthen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shared by both the domestic economy and the economy of its trade partners. The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model further shows that the under-valued RMB is necessary for the target exchange rate to be sustainable. Finally, due to the import pattern of the current Chinese economy, RMB appreciation will not help to resolve the trade deficit problem in the Western economy with respect to China.   相似文献   

19.
"三元悖论"理论对我国政策搭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独立的货币政策、稳定的汇率制度和严格的资本管制。当前在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这种政策搭配格局是否还合适、是否应该改善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合理的政策搭配应该是保证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性的前提下,汇率波动幅度的逐渐增大和资本管制的逐渐放松相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回归有管理的浮动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1  
李扬  余维彬 《经济研究》2005,40(8):24-31,53
在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过程中,确定汇率形成机制变革和汇率水平变化的优先次序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机制改革优先,并且在改革过程中始终重视汇率稳定,应当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基本战略。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适当选择。在回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中,货币错配构成我们的主要风险。为了有效管理这一风险,中国应保持较高水平的外汇储备,在稳步推行资本项目放松管制过程中加强针对货币错配问题的审慎性监管,实施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