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Logistic模型突破以往的对于碳计量的静态评估,可对数据进行动态预测。根据江苏林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将江苏林业产业分为18个小类,基于Logistic模型对江苏各林业产业碳排量进行动态预测,指出江苏林业的碳排放水平总体处于上升阶段,但增幅趋缓。江苏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通过林业第二产业结构的优化来降低碳排放水平,林业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产业碳减排效率,从而为江苏提出林业产业的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模式下产业集群的筛选与发展——以江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模式,深刻影响我国产业集群的未来发展。根据江苏省200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法,识别并分析了江苏当前的11个产业集群,提出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下,短期内不可能简单地通过产业转移或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江苏的低碳经济目标。从集群发展角度来看,要降低江苏经济中的碳含量,一方面要对传统产业集群进行生态化转型升级,加快新型低碳产业集群的发展力度,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才优势,大力发展低碳技术产业集群,把握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全世界所面临的国际环境问题。低碳发展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认可。在对天津市历史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与分析,剥离出影响区域碳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与低碳示范试点城市建设目标,建立了"经济—能源"投入产出模型,充分考虑中间产品使用导致的隐性二氧化碳排放,对未来区域碳排放做出多情景科学预测,为探索合理的碳排放测算分析方法,推进国家低碳示范试点城市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5,(10)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为促进衡阳低碳发展,需要着力以低碳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以环境要求调整产业方向,以生态和谐调整产业布局。为此,在构建碳足迹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12个区县市2009-2013年相关数据的实证研究,提示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从低碳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低碳生活方式、人才培养等五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衡阳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碳排放的现状,然后从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人口与城市化和政策与体制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从建立现代低碳配套体系、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和建立现代低碳市场机制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最后从低碳工业、低碳农业、低碳城市和碳汇减碳等方面对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文章通过对全国和江苏省统计资料的分析,发现江苏的碳排放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究其原因,高碳型能源消费结构和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决定了江苏的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尚未脱钩,低碳转型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提出从重视碳计量、碳统计、碳预算开始,建议政府设立碳排放统计和考核指标,建立"低碳评估体系",使之成为考核政府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同时强调从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倡导低碳消费等方面提出了江苏低碳经济发展的具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供地控制指标引导产业碳排放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和远  吴次芳 《经济地理》2014,(3):136-141,155
基于DEA模型,构建供地控制指标引导产业碳排放效率分析的投入产出指标,并计算得到杭州市26个产业部门的总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表明:供地控制指标引导产业碳排放的总效率普遍较低,其中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1;供地控制指标引导产业碳排放的技术效率相对较理想,其中11个行业的技术效率为1;供地控制指标引导产业碳排放的规模效率无效是导致总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规模效率较高的产业部门主要分布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行业。针对效率上的缺陷,对25个行业进行低碳引导产业碳排放的供地投入产出优化,并根据资本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不同特征,设计低碳引导产业碳排放的供地策略,从而促进不同产业部门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中国省级和行业层面基于消费端的碳排放及碳转移,并解析了碳中和导向下的碳减排模式。结果表明:23个省份本地消费碳排放大于外地输入碳排放;资本形成是碳排放最大贡献者;能源生产和供应业以及非金属和金属业是碳转移的主要行业,能源生产和供应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内蒙古主要输出给北方地区,非金属和金属业输出碳排放量最大的河北主要输出给江苏等省份;中国30个省份可以根据消费端碳排放的来源特征和净碳转移方向分为四类。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本研究有助于倒逼各省份绿色发展和绿色低碳产品的输出,绿色低碳也将是未来贸易市场趋向。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而产业结构是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环境规制的有效介入。基于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政府环境规制与第一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政府环境规制是引起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单位GDP碳排放量变动的Granger原因。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要完善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环境规制体系,必须加大政府环境规制力度,优化政府环境规制结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低碳发展特征的分析,明确其在减少碳排放目标上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为基础,设计出低碳发展弹性系数和能源碳排放结构弹性系数,分别从碳排放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程度和终端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两个角度反映区域“增量”碳排放特征,采用2005-2009年我国各省区直接和终端能源消耗量数据对两个弹性系数进行了测算。基于碳排放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存量”碳排放对区域低碳发展的影响,并利用我国各省区2005-2009年的数据进行了具体测算,采用聚类分析法综合3种特征的分类结果,对我国各省区的低碳发展目标进行了初步定位。  相似文献   

11.
首先计算了1995~2009年江苏省的碳排放量,结果显示近15年来江苏碳排放量增长迅速,但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占80%以上,远远大于第一、第三产业,但第三产业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最快;江苏碳排放量GDP曲线仍在以较大的斜率上升,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接着,选择6项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分析江苏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这6个指标对江苏碳排放均具有正向拉动作用,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是出口总额、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第一产业增加值。最后,提出江苏减少碳排放的对策建议,即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合理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倡低碳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碳排放量位居中国前列,合理模拟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有助于中国碳减排目标的实现。基于改进的IPAT模型,模拟了2015—2060年长三角地区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上海、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地区的碳排放分别在2020年、2025年、2030年和2025年达到峰值,碳排放量分别为166.430百万吨、1 034.391百万吨、457.954百万吨和1 650.570百万吨;低碳情景下,碳排放均在2020年达到峰值;高碳情景下,仅上海在2030年达到峰值,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地区碳排放均无法在2030年达到峰值。长三角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应以基准情景作为发展的下限,以低碳情景作为发展的上限,确保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现状,提出了低碳发展策略,以期为长三角地区低碳发展,顺利实现碳中和,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旅游碳排放核算——以山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并从终端消费角度核算了2007年山东省旅游碳排放。结果表明:以隐含碳指标衡量,2007年山东省旅游碳排放总量为7.88MtC,其中国内旅游碳排放占93.07%,入境旅游碳排放占6.93%;以单位消费碳排放指标衡量并与最终使用相比较,在山东的旅游消费属于低碳消费;以人均碳排放指标衡量,入境旅游碳排放远高于国内旅游碳排放,同时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碳排放的差异也反映在碳源构成方面。由此建议山东省发展低碳旅游时关注入境旅游低碳产品的开发,以及在入境旅游碳减排中侧重建设低碳旅游交通,在国内旅游碳减排中提倡使用清洁的热力与电力。  相似文献   

14.
全球性气候变暖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作为平衡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最佳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世界各国也由传统经济转向低碳经济发展。在分析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从控制碳排放总量的角度,利用区间规划方法构建优化模型,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碳排放量进行实证研究,并基于研究结果对控制碳排放量,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献研究表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具有密切的关系。论文以金华市为例,基于1995-2008年碳排放数据,首先分析了金华市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量,并对金华市未来的碳排放趋势进行了预测;其次论文通过计量方法研究了金华市不同产业部门的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明确碳排放的主要责任部门;最后论文提出金华市碳排放的三级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出了金华市产业转型的方向,为金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服务。  相似文献   

16.
〖JP2〗低碳产业是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载体。在分析低碳产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根据碳排放技术特征,将低碳产业分为具有能源替代技术特征、天然具有低碳排放特征和促使高碳产业低碳化发展等3类产业。根据碳素流变化特征,〖JP3〗将低碳产业分为碳存储产业、碳汇产业、碳替代产业、碳循环产业和低碳化产业5类。根据产业碳排放量和产业增加值指标选择低碳产业组合,满足成本最小化和碳排放量最小化的双重技术经济约束,并参考碳排放产出弹性,规划不同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最佳升级路径。〖JP〗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应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日益增多、实践行动也与时俱进。本文对国外低碳经济的研究与行动进行梳理,意在为国内研究和实践提供思路和借鉴。笔者从气候变化的经济分析、碳排放权的分配、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以及碳减排措施四个方面分析了国外研究的进展。同时,简述了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组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的低碳行动,并提出了对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数字经济与绿色低碳发展良性互动,有助于推动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利用2011—2019年中国内地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信息产业发展、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普惠金融3个方面构建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水平,该结论在以“智慧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等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以人均GDP衡量的经济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环境规制强度更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低碳发展的积极作用更大;就内在机制而言,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现阶段我国智能产业转型以及技术进步机制尚未成立;进一步的空间效应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区碳排放存在空间依赖性,数字经济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有利于降低邻近地区碳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我国政府规划了2020年碳排放降低目标,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正式引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股票市场也因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了"低碳经济概念板块"。与此同时,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发展重点——新能源产业,在政府产业政策支持下发展迅速。因此,低碳经济概念股票和新能源公司股票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关注。而作为与低碳经济及新能源息息相关的新兴碳交易市场,必然会对它们的股价带来影响。因此,文章将通过对深圳碳排放交易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低碳经济概念及新能源公司股价与能源价格、碳交易价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深圳碳交易价格对低碳经济概念的股价有正向影响,但是对新能源公司股价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进入21世纪,低碳经济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热点。首先简要分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四个转向:制度转向、文化转向、关系转向和生态转向,探讨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认为低碳经济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思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深化,其实质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归纳为不同类型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不同尺度的能源与碳排放评估模型应用研究、碳补偿机制及其治理研究、低碳经济的政府治理机制、碳税体系研究、碳足迹的界定与评估、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等7个不同方面,在此基础上,对国外低碳经济研究进行了简要评价,认为国外低碳经济研究注重实践研究,研究方法上注重数理模型的应用,但同时存在模型、政策、机制的适应性问题。最后提出对未来低碳经济研究的初步建议:研究设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区域碳排放评估预测模型,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关系模型等数量模型;以多学科、多角度综合集成的视角研究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及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