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备抵法、直接转销法是比较常见的核算坏账损失的方法。直接转销法账务处理简单,然而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及配比原则,所以我国会计制度鼓励企业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相似文献   

2.
坏账损失的核算会计上有两种方法,一种叫直接转销法,另一种叫备抵法。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用直接转销法核算坏账损失,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举例对比分析此两种核算方法的区别及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核算规定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方法,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任选其一。笔者对其中的疑点作以下分析。 一、对直接转销法的质疑 直接转销法是在某项应收账款被确认为实在无法收回时,将这种实际损失直接记入这一会计期间的费用,并相应转销应收账款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直接转销法核算显然简便易行,但也存在很大缺陷。 1.不符合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直接转销法无视坏账损失同赊销及应收账款的必然联系,坏账损失的确认期间同相应的赊销收入的确认期间不相一致,影响当年损益的正确计算。在转销坏账损失的前期,对于坏账的情况不做任何处理,并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 2.不符合谨慎性原则。直接转销法不承认坏账损失的不可避免性,不承认应收账款的价值与其预期可变现价值的差异性,从而夸大了前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的可变现价值,虚增了利润,加大了财务风险。 二、对备托法的质赐 备抵法是在每一会计期末对应收账款中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予以合理估计,计人当期费用,同时将估计的应收账款应转销数记人应收账款的备抵调整账户(坏账准备),待某一特定账款被确认为坏账时,再通过备抵调整账户予以注销的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  相似文献   

4.
蒲旭 《新智慧》2004,(12A):42-42
《财会月刊》2004年A5期刊登了卜华同志所《坏账准备核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一(简称《卜》)。《卜》的核心内容是:当前《企业会计制度》中坏账损失核算使用的备抵法实质上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直接转销法”,同时提出了坏账准备核算的改进方法——“永续累积法”。笔对此不敢苟同,现提出以下观点以供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5.
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坏账准备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之一。对此,《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完整表述为“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转销的坏账”。这种表述至少会引起3种歧义:(1)在备抵法下计提的坏账准备或直接转销法下转销的坏账;(2)在备抵法下计提的坏账准备或者备抵法下转销的坏账(二者之一);(3)在备抵法下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备抵法下转销的坏账(二者的代数和)。究竟哪种认识是正确的呢?本文拟作简要分析。在直接转销法下,发生坏账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应收账款”,使净利润减少,…  相似文献   

6.
侯贵菊 《新智慧》2004,(11B):43-43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于年度末了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应当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应收款项按照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反映。应收款项是指“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两个科目所核算和反映的内容。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又明确指出: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歉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当某项应收款项全部或部分被确认为坏账时,按确认的坏账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根据以往的做法.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会计制度规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要求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企业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  相似文献   

7.
一坏账和坏账损失坏账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与其它商务、业务往来中,因各种因素造成企业确实无法收回或逾期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坏帐损失则指企业由于坏帐而发生的损失。二对现行坏账损失核算方法的评价我国《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可以不计提坏帐准备金,坏账准备发生时,将实际损失直接从应收账款中转销,计入当期费用,称为直接转销法;企业也可以计提坏账准备金,按应收账款的余额,估计应收帐款可能发生的坏帐损失,不论当期是否发生,均计入“管理费用”提取坏账准备,在坏账实际发生时,冲减“坏账准备”,称为备抵法。这两种…  相似文献   

8.
张兴亮 《新智慧》2005,(11):32-33
一、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以下简称“备抵原理”)可总结如下:①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应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②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现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③应有余额减去现有余额的差额即为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  相似文献   

9.
李文美 《新智慧》2005,(12):39-4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在以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加回。但是,对于坏账准备的其他业务,如核销坏账业务、已核销坏账又收回业务、计提坏账准备后债务重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得不是很具体。本就此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杜泽源 《新智慧》2007,(9):41-42
(一)为了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债权性资产,现代会计制度遵照谨慎性原则,规定企业应该采用备抵法合理地计提坏账准备。那么在计提坏账准备后如何正确地编制现金流量表呢?下面以一个例子作为示范,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使大家透彻了解现金流量表的调节原理。例:某企业为一般纳税人,年初应收账款余额为100万元,库存商品600万元(年初该存货未发生减值)。当年销售年初库存商品500万元,销售收入为1170万元(包含增值税税额),其中赊销234万元(包含增值税税额),本年共收回前期应收账款100万元。该企业一贯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3%,本年共发生坏账损失20万元,收回前期已核销坏账15万元。  相似文献   

11.
欧理平 《新智慧》2005,(3):52-52
《小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坏账损失采用备抵法核算,计提坏账准备时可选用包括余额百分比法在内的四种方法。众所周知,在采用余额百分比法计提坏账准备时,在计提比例确定的前提下,坏账准备期末余额主要取决于应收款项的期末余额.与《企业会汁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制度》未设置“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科目,从而给小企、世确定应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的余额带来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发生的坏账损失,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包括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销货百分比法)。直接转销法,就是在发生坏账时作为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冲销应收账款。备抵法则是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待坏账发生时,冲销坏账准备账户。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坏账损失最终都计入管理费用。例:东风工厂1999年10月8日销售给民生公司产品一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00000元,增值税为17000元,款项均未收到。其账务处理为:①销售成立时,借:应收账款———民生公司117000元;贷:产品销售收入100000元,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0元。②假定该批产品所需原材料的进项增值税为8500元,上交增值税为17000-8500=8500元。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8500元;贷:银行存款8500元。假定2000年5月10日,东风工厂接到民生公司所在地法院通知,民生公司已宣告破产,按30%的比例清偿其债务。东风厂确认坏账为81900元,其中70000元为价款损失,11900元为增值税款损失。其账务处理为:①转...  相似文献   

13.
现行财务制度在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金时,选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即企业年度终了后,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汁提坏账准备金,用于核销其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 一、坏账损失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1.计提比切过低。据调查,一般情况下经营历史越长、技术含量越低、受政策影响超大的企业,应收账款挂账数额越多、坏账损失率越高。现行制度所规定的3~5‰的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与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率相距甚远。按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企业在经营中应尽可能早地预计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失,以掌握经营的主动权。企业只有充分认识风险,积极采取措施,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 2.核销手续繁琐。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对不建立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经报主管税务机关审核后,按当期实际发生数额扣除。企业申报确认坏账损失,须提供国税部门要求的证明材料,主要有:法院和债务方出具的债权、债务证明材料。因审批手续羹琐,所需证明材料取证难、成本高,以致企业在发生坏账损失后不能及时处理,长期挂账。 3.经营o担加重。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长期挂账待销,使企业的收人与费用不配比,多汁收人、少计支出,利润虚增;企业的坏账损失非但未能“增值”,甚至连投人...  相似文献   

14.
一、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按照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的原理(以下简称“备抵原理”)可总结如下:①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应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后“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②确定“坏账准备”账户的现有余额:计提本期坏账准备前“坏账准备”账户的余额;③应有余额减去现有余额的差额即为本期应计提的坏账准备数。备抵原理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有多处运用,笔者认为,凡涉及冲销、转回、追溯调整的会计事项,如果能确定应有状况(如应有的金额、应涉及的账户等),都可以采用备抵原理进行会计处理。为了更好地说明备抵原理的应用,笔者将备抵原理推广到一般:①确定会计事项的应有状况;②确定会计事项的现有状况;③分析应有状况与现有状况的差异,决定应采取的会计处理方法。二、备抵原理的推广1.备抵原理在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中的应用。按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冲销或转回投资成本,由于其应有状况容易确定,因此可以采用备抵原理进行会计处理。具体做法是:比较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实现的净损益(假设金额为A)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累积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假设金额为B)的大小。假设投资...  相似文献   

15.
时间性差异是因税法与会计制度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在坏账损失的确认方法上,税法与会计制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也需要计算时间性差异并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和会计处理。在实务中此类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往往会在会计核算和纳税调整过程中出现差错,引发不必要的麻烦。笔者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谈以下几点看法。税法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扣除,经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采用备抵法时,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应相应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法还规定,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在这种方法下,税法确认的坏账损失应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当期实际发生的坏账;二是当期收回的已核销的坏账;三是根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与期初余额相比增加的部分按5‰的固定比例计提的坏账准备金。由此得出当期坏账损失的计算公式①为:当期坏账损失=(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215;5‰+当期发生的坏账-当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会计上企业...  相似文献   

16.
周凤 《新智慧》2004,(3B):48-48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坏账损失业务的会计核算作了具体规定。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以下简称《扣除办法》),对企业坏账损失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作了明确规定。由于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的件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坏账损失作出相应规定,其在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上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一、提坏账准备的必要性及作用 企业在商品交易中,作为债务人,由于种种原因,无力或无法偿还债务,而作为债权人就存在不能如期收回或者根本无法收回账款的可能.坏账就是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偿还债务,而作为债权人就存在不能如期收回或者根本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坏账损失采用直接核销,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同时核销应收账款,会使企业发生的陈账、呆账、坏账得不到妥善处理,从而产生虚增或虚减了利润的现象.另一方面,发生坏账损失后,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又会造成当期成本费用的较大波动和失真,不利于成本分析.而采用计提坏账准备金(简称坏账准备),是用一定的方法估计坏账损失,并按期计入成本费用,待坏账实际发生时,通过坏账准备金予以转销.计提坏账准备,可以将坏账损失的风险分散到各期,使不能收回的坏账及时得到更加合理的处理,有利于均衡各期的损失负担,利于财会人员对成本进行分析、测算、计划等管理.  相似文献   

18.
《财会月刊》(会计)2007年第9期刊登了杜泽源同志的《计提坏账准备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一文(以下简称“杜文”),文中就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作了细致的分析,并举例作了示范。文中分别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作了计算,得出的结论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的结果不同,需要进行调节才会相等。笔者认为,不需要调节,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的结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杨文娟 《新智慧》2006,(4):69-69
例:某企业坏账核算采用备抵法,并按应收账款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该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第一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200000元;第二年客户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按规定确认为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400000元;第三年客户乙单位破产,所欠10000元中有4000元无法收回。确认为坏账。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300000元;第四年已冲销的甲单位所欠15000元账款又收回10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1500000元。则该企业因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在四年中累计计入管理费用的金额为多少元?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在以间接法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加回。但是,对于坏账准备的其他业务,如核销坏账业务、已核销坏账又收回业务、计提坏账准备后债务重组业务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企业会计制度》和准则规定得不是很具体。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一、计提坏账准备的现金流量表列示坏账准备的计提有四种情况,一是计提前坏账准备的余额为零;二是计提前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且大于应提额;三是计提前坏账准备为贷方余额且小于应提额;四是计提前坏账准备为借方余额。下面举例说明。例1:假定应收账款的期末余额为8000000元,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5‰。为简化核算,其他应收款无余额。会计分录如下:(1)计提前坏账准备无余额,则计提金额为40000元(8000000&;#215;5‰)。借:管理费用40000元;贷:坏账准备40000元。(2)计提前坏账准备贷方余额50000元,则冲销多提金额10000元(50000-8000000&;#215;5‰)。借:坏账准备10000元;贷:管理费用10000元。(3)计提前坏账准备贷方余额30000元,补提金额为10000元(8000000&;#215;5‰-30000)。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