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突显了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美国在利用货币扩张和财政扩张转嫁金融危机的同时,也降低了美元价值储存的可信性,世界各国面临巨大的汇率风险。为缓解美元本位下各国面临的经济困境和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各国采取降低美元资产规模、加快本币国际化进程等措施,美元的核心货币地位受到威胁。本文从回顾美元的历史出发,通过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强势货币的对比,分析并与预测美元未来的走势。  相似文献   

2.
美联储主要通过向海外提供美元流动性支持的方式稳定国际金融市场,以间接起到维护美元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以来,美联储曾多次与其他国家货币当局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在提振美元信心、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二战"以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实际上是美元本位的货币体系。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的地位虽一度有所弱化,但在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仍然充当着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角色。东亚地区实际上也处于美元区内,是美元体制的主要受益者和重要支撑力量。但是东亚与美国经济长期失衡和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削弱美元本位制的基础,东亚维持这一体制的代价越来越大,以美元为基准的国际货币体系终将解体。随着东亚地区贸易投资关系形成的共同积极利益日益扩大,构建亚洲货币体系将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4.
1976年以来,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作用逐渐减弱,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并没有发生直线下降,尤其是2010年以来,美元在各国中央银行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止跌企稳,在外汇市场交易中的占比也开始回升。目前来看,欧元和人民币均难以替代美元。但未来美元仍存在被其他货币超越和取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鲁政委 《中国外汇》2009,(16):46-47
美元走势分歧加大:或保持强势,或大幅贬值,市场一时难以达成共识。从世界金融的发展趋势看,多元化的货币体系将取代以美元为储备货币的货币体系,这种预期更加使美元的走势扑朔离迷。在美元“迷失”的时代,那些与美国经济关系密切的货币,又将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6.
《中国外汇》2023,(6):76-77
<正>美元止跌反弹。2月,美元指数(USDX)震荡走强,结束连续4个月下跌态势收于104.99,全月升值2.82%,收复前两月失地。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元指数,2月美元对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2.05%,其中对发达国家货币升值2.53%,对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升值1.63%。亚洲和大洋洲货币由升转贬,非洲货币延续弱势。受美元走强影响,亚洲货币从1月的升值转为整体走贬。  相似文献   

7.
经过了虚拟欧元三年的经验,以及在实际欧元问世的前夕,欧元事实上完全有可能挑战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欧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已经超过美元面值债券的发行量。世界已经享有一个两极的国际金融市场,尽管还不是一个两极的国际货币体系。持有美元作为大量的国际储备使得这种货币在货币危机时变成瓮中之鳖,完全依赖于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发票货币、和干预货币带来了根本没有必要的风险。因此,欧元成为美元主要竞争者的时期即将到来。  相似文献   

8.
自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就多次大幅度贬值,给全球经济带来很大的冲击,改革“美元本位制”的呼声不绝于耳。严格来说,现在国际货币体系不能够称作“美元本位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不同,目前没有美元本位制的制度框架和强制约束,主要国际货币都是浮动汇率,国际储备货币也日益多元化,只不过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9.
小国货币难脱美元阴影1971年美元停止兑换黄金之后,美元依然维持其霸主地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实体经济仍然十分强大,当时美国GDP占世界GDP的47%;二是当时世界上没有美元的替代品;三是世界货币彻底虚拟化之后,小国货币难于摆脱霸主货币美元的决定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小国货币的原罪"说:如果小国经常项  相似文献   

10.
石磊 《国际金融》2010,(9):36-39
8月份人民币兑美元出现了罕见的贬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由6.775反弹至6.8105(参见图1)。根据我们的内部模型测算,8月份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联动性加强,汇率弹性显著增强,但并未对一揽子货币主动升值。由于美元在8月份对主要货币出现了升值趋势,美元兑人民币也随之出现了走强的过程。我们预计未来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弹性将会保持较高的水平,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随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变动的特点将会加强,因此,预测美元本身的走势对预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In an integrated global market, a firm's cost of capital expressed in one currency should be consistent with its cost of capital expressed in another currency.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illustrates a process for estimating consistent costs of capital in different currencies for a U.K. based multinational. In so doing, it uses a simple, easy-to-use version of the global CAPM that attempts to incorporate the effect of uncertain exchange rates by calculating exchange rate "betas." As argued in the previous article, at least part of a company's currency exposure is systematically related to the global market and thus should be treated as a component of the firm's systematic equity risk.
For example, the U.K. firm featured in this article is shown to have an exchange rate beta of 0.20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U.S. investor. This implies that a 10% return on the global market in U.S. dollars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2% change in the U.S. dollar value of the British pound. One interesting consequence of incorporating exchange risk in this fashion is that two firms with identical U.S. global betas and costs of equity will have different expected returns expressed in another currency if they have different exposures to that currency.  相似文献   

12.
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的区域货币政策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建设不可避免会陷入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在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下,货币区能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仍能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外汇储备的构成、收益与风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TIC)的数据,本文对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和证券资产构成进行推测,并估算其成本与收益,分析潜在的资本风险。本文结论显示,绝大部分中国外汇储备被用于美元、欧元资产的投资,其中,美国的国债和机构债券占主体地位。若以美元计价,2000~2009年中国外汇储备的平均收益率尚达4%~5%;若以人民币计价,汇改前的平均收益率为5.54%,汇改后仅为1%。在剔除外汇冲销成本之后,汇改前的平均净收益率为3.59%,汇改后为-1.64%。与低收益率不相匹配的是,中国外汇储备面临着较高的资本损失风险,如两房机构债券违约风险、利率(通货膨胀)风险和汇率风险等。  相似文献   

14.
世界储备货币规模过度增长和欧元逐渐替换美元、英镑赶超日元的结构变化是1999—2007期间世界储备货币变化的两大特征。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和国际经济交易规模的不断上升导致国际储备货币规模的上升,储备货币发行国的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汇率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结构变化。世界储备货币过度增长带来诸多负面后果,短期内控制储备货币发行国经常项目逆差和货币发行规模、非储备货币国家适度持有和合理利用储备货币,长期内构建与经济实力结构相适应的国际货币体系可以有效控制储备货币的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美债危机爆发后,中国作为美国在海外最大的债券持有者仍然不得不继续增持美债,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与美元挂钩,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以及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短期内无法改变均导致外汇储备被动积累,另一方面更是因为一旦我国大规模减持美元资产,将引起全球外汇市场对美元的恐慌性抛售,并最终危及我国在美金融资产安全。美债危机表明我国经济对美国高度依赖,并凸显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对高额外汇储备有效管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相似文献   

16.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理论的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以美元为核心,随着近年来美元的不断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缩水,因此,加强币种结构管理成为了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中的最重要一环。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关于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的三大理论:资产组合理论、海勒——奈特模型和杜利模型。然后总结了基于以上理论,国内外学者对外汇储备币种结构进行的研究,并指出了现有理论的不足。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period 1975 to 2005, the U.S. dollar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 Canadian dollar), the euro, and the Swiss franc (particularly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period) moved against world equity markets. Thus, these currencies should be attractive to risk-minimizing global equity investors despite their low average returns. The risk-minimizing currency strategy for a global bond investor is close to a full currency hedge, with a modest long position in the U.S. dollar. There is little evidence that risk-minimizing investors should adjust their currency positions in response to movements in interest differentials.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危机处置中的中国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金融危机是美国国内经济的失衡和特里芬困境作用的必然结果,反映了全球化对国际统一货币的需求与主权国家货币行使世界货币职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因此,金融危机是美元滥发与美国国内经济承受力之间矛盾被迫调整的结果,因而危机爆发具有必然性.然而美国继续使用透支信用,发行国债,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来治理危机,这无疑是饮鸠止渴.从这个角度看,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构将不以美国意志为转移,中国必须要利用这场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国际金融与经济秩序调整的契机,提高自身在国际金融中的地位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不可避免处于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模型能够解决货币区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新特征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着重探讨了当前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状况及新世纪以来表现出的新特征。研究发现,当前国际货币体系除存在软约束的储备货币增长、货币危机的频繁发生和国际收支调节的低效等问题外,还表现出全球通货膨胀不断、美元悖论、新兴市场崛起、外汇储备分配失衡、货币风险高度集中、美元相对地位下降等六大新特征,而这些都源于牙买加体系固有的内在缺陷。因此,本文简要勾勒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并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和路径选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