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我国票据法和相关学理都认为,被伪造人因未在伪造的票据上签名或盖章,故不负票据责任。但如果对票据伪造和签章伪造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就可以在被伪造人和相关善意当事人之间更公平地划分票据责任和票据风险。  相似文献   

2.
票据的伪造、变造是一种危害大而又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经济犯罪在刑法规范中 ,有的用语与经济法、民商法的用语意义不一 ,导致认定、法律适用和量刑上的许多问题。本文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以下简称《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中对于伪造、变造票据在认识上的歧异谈谈笔者的看法。我国《刑法》第 1 77条规定了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伪造、变造票据是其重要的表现形式。可什么是伪造票据和变造票据行为 ,在认识上确实存在极大的差异。刑法学界一般认为 ,所谓伪造票据 ,是指仿照真实的汇票、…  相似文献   

3.
刘颖 《南方金融》2002,(9):48-49
经济犯罪在刑法规范中,有的用语与民商法的用语意义不一,导致了许多问题.本文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下简称<票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法>(以下简称<刑法>)中关于伪造、变造票据在认识上的歧异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胡烁 《浙江金融》2004,(7):41-43
论及“票据伪造”一词,在我国内地与台湾及大陆法系国家的票据法中均未对此作出解释和定义即直接加以引用,英国票据法和美国统一商法典票据篇中则以“未经授权的签名或伪造的签名”作为有关规定的中心词,就其实质而言指的即是票据伪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票据伪造中后手的法律责任承担的相关规定进行粗浅的探讨,通过对两大票据法系相关规定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票据法相关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国内法和国际法两个层面比较了两大票据法系及国际公约对票据背书伪造问题的具体规定,并从利于票据信用与流通功能实现的视角建议我国今后在票据背书伪造的立法规制上应借鉴大陆法系的合理内核,建立起以保护善意持票人票据权利为主,兼顾其他票据当事人利益的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7.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对我国的《票据法》进行修订,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齐艳 《金卡工程》2009,13(10):124-124
票据在商事活动中运用地越来越多,我国<票据法>不仅从正面规定了取得票据权利的构成要件,也从反面规定了哪些情况下不能取得票据权利或者取得的票据权利不优于前手,这主要体现在<票据法>第10条至第12条,本文立足于这三条规定,并结合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规定,以期对我国<票据法>中关于票据权利取得之限制的规定提出一些立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浅析我国票据立法无因性原则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是票据法生命力的源泉.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不仅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也是各国票据法所采纳的准则,这一原则是被经济活动实践所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在这次我国《票据法》修订中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吕苏榆  尚静 《金融论坛》2007,12(9):54-58
由于我国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处理中陷入困境,"究竟应否对载有伪造签章的票据予以付款"成为一大难题.考察现行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明确银行的付款审查责任,无疑成为银行规避或减少票据支付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票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明确规定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票据伪造风险负担制度.银行作为票据付款人,不应承担背书伪造的风险责任,只在原则上承担出票伪造的风险责任,并且允许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11.
票据无因性是指票据基础关系与票据法律关系的分离。它能保证持票人(尤其是正当持票人)的利益,促进票据流通的效率。本文从票据无因性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对票据无因性的不同理论进行阐述和分析,并结合案例对我国票据立法中所体现的票据无因性原则进行分析和思考,最后提出我国票据法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空白票据已经为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票据法以及国际问相关公约所承认并在商务流通中广泛采用.但是,我国票据市法对于空白票据持狭窄的、有限的、不完全的态度.因此,无论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还是与国际通行的商事规则接轨来说,我国空白票据立法都不能与之相适应,迫切需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浙江金融》2007,(4):60-60,56
票据是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支付结算工具和信用手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保障票据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流通性是各国票据立法的宗旨,我国票据法也不例外。普通民事法律强调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和对债务人抗辩权利的保护,而票据法则突出强调对票据交易的安全和流通的保障,促进票据的使用和流通。因此在票据关系中票据权利人处于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票据权利与票据抗辩在票据法领域形成相对应的概念,两者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从而有助于票据法上对票据债权人与票据债务人的利益进行平衡保护。  相似文献   

14.
票据丧失后适用公示催告是票据救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我国相关法规对《票据法》涉及的公示催告制度规定不够完善,致使票据遗失后,失票人极少通过公示催告程序补救票据权利.应当尽快从救济制度、申请主体、适用对象、公告以及除权判决的效力等立法层面完善我国票据公示催告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票据行为的无因性是票据理论的基础。在票据关系中坚持无因性,坚持票据关系与基础关系相分离,是中外票据法理论共守之原则。对我国的《票据法》进行修订,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建立起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实践相适应、与国际票据法规相衔接的现代票据法律制度,应当是我国票据立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浅析票据行为的无因性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 《金融会计》2006,(1):25-30
票据行为无因性原则是现代票据法的灵魂,是世界票据法的立法原则。但是我国的《票据法》、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票据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此却各有不同的规定,这必然会引起理论和实务上的混乱。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票据行为相对无因性的理念,明确票据行为无因性效力的范围,改变票据法的立法宗旨, 修改若干的条款以进一步体现票据行为的相对无因性。  相似文献   

17.
徐媛媛 《金卡工程》2008,12(8):19-20
票据提示是票据法中重要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票据法为了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进行的立法设计,对票据法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澄清票据提示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一重要的票据法制度,引起人们对票据提示制度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8.
起源于日耳曼法的善意取得制度,因其有助于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已被大多数国家的民事立法所确认。在我国,虽然票据法对票据善意取得制度已有相关规定,但在民法中无法找到它的依据、而其他相关行政规章又缺乏系统性、从而严重阻碍了票据交易及市场化建设,为此我国应以适当的立法形式系统地构建票据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票据法》(修正)在票据失权方面存在诸多立法失误。票据权利丧失,即票据失权,包括票据权利绝对丧失和票据权利相对丧失。它在诸多方面有别于票据权利消灭,不可混同使用。票据权利人会因多种情形而丧失票据权利,国内票据立法为失权人权益救济提供了多种保护途径,但比较各国票据失权相关立法,在失权人合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我国票据失权立法仍有待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缺陷的存在使得银行在票据业务处理中陷入困境,“究竞应否对载有伪造签章的票据予以付款”成为一大难题。考察现行针对票据伪造的法律制度,明确银行的付款审查责任,无疑成为银行规避或减少票据支付风险的首要前提。在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相关票据制度的基础上,本文建议应完善我国票据立法,明确规定付款人的形式审查义务,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票据伪造风险负担制度。银行作为票据付款人,不应承担背书伪造的风险责任,只在原则上承担出票伪造的风险责任,并且允许存在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