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将韧性理念引入城市地下空间研究,阐释城市地下空间韧性的内涵,从冲击抵抗能力、受灾恢复能力和风险适应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韧性的能力组成;从基础韧性、管理韧性和发展韧性三个角度构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评估指标体系;进而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市地下空间韧性进行实证评估,并按城市地下空间韧性水平划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较差四类地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表现为城市地下空间韧性按照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地下空间韧性呈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文章提出“整体统筹,全面布局;科学规划,强化保障;突出重点,完善规制;健全组织,改进机制”等城市地下空间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国内外特大型城市的极端天气事件和“水资源-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为指导,分析极端天气下特大型城市外部水资源、能源、粮食压力突出问题,得出极端天气下特大型城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风险具有复杂性、安全系统具有脆弱性的特征;极端天气短期内激发了特大型城市资源需求,加剧了资源供应中断的风险,从而影响特大型城市资源安全。指出应通过“硬件”治理(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治理(“点-线-面”多主体协同治理)两个方面的安全风险韧性治理路径,应对当前极端天气下特大型城市“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风险治理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由韧性的一般理论切入,从韧性城市内涵的不同维度构建城市国土空间安全体检的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研究结果:(1)基于城市安全角度,从自然灾害、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社会治理五个维度构建了表征城市安全情况的体检评估指标库;(2)在指标筛选和专家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指标库中各项指标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进行了量化评估,最终筛选的关键核心指标能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反映国土空间规划中城市安全和韧性城市建设的真实情况;(3)通过核心指标体系的指标内涵和在城市国土安全建设过程中的推广应用水平,评价指标被分为引导性指标、强制性指标和倡导性指标三大类。研究结论:随着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建设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管理部门可在强制性指标评估工作基础上,根据城市自身特点选用倡导性指标,逐步纳入引导性指标,强化实施国土空间安全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抽取4个城市,选用各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对城市韧性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城市韧性呈现东部地区城市韧性较高,中部地区城市韧性中等,西部地区城市韧性较低的区域韧性分布特点.然后,以区域为研究范围,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找出影响区域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影响区域城市韧性的主要因素和该区...  相似文献   

5.
社区是城市面对风险时最为敏感的区域,社区韧性建设在降低风险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城市安全建设的核心环节之一。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武汉市社区韧性建设现状,并从打造新型社区关系、加强社区宣传工作、关注居民心理健康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升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韧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20年粮食主产区的数据,构建农业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农业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分析农业韧性的空间差异,并使用地理探测器来识别农业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从整体来看,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地的农业韧性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2)从空间差异来看,粮食主产区整体空间差异性较小,农业韧性差距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其中,东北地区和各区域的农业韧性差距仍然较大,其余地区间的农业韧性差距在逐渐缩小。(3)从影响因素来看,地区市场规模、创新水平、普惠金融水平是影响农业韧性的重要因素,同时三者的交互作用会增加其对农业韧性的解释力。另外,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对农业韧性存在一定影响,地区经济水平对农业韧性的影响较弱。结论 为提升粮食主产区农业韧性,基于异质性特征,应统筹各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内生动力增强农业韧性。  相似文献   

7.
周申蓓  汪心愿  童建 《水利经济》2023,41(3):23-28, 57
为探究长江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水平及其提升路径,基于PSR模型的研究框架,建立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系统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长江流域11省市2008—2019年水资源系统韧性变化及其影响特征。结果表明:2008—2019年长江流域整体和各省市水资源系统韧性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江西、湖北、湖南和安徽的水资源韧性变化为压力驱动型,上海的韧性变化为状态驱动型,云南、贵州和浙江的韧性变化为响应驱动型,而重庆、四川和江苏的韧性变化为多重交替驱动型。建议在国家政策规划层面强化水资源韧性建设,并在长江流域各省市间形成区域韧性提升的联动联防机制,进而在流域规划、区域合作和措施落实方面共同促进长江流域水安全保障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绿地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熵权法计算各区域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利用K-Means方法进行空间聚类,最后基于空间计量分析进一步探究综合分数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滞后效应和相关性,研究表明:(1)人均GDP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的增大能够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且三者能够显著拉升绿地经济发展模型的综合分数;(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综合分数的贡献度很低,江苏省主要通过传统重工业来提高民生经济,这不利于绿地建设;(3)绿地经济建设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滞后性,前者主要来自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产业圈辐射时间差,后者则由苏南到苏北在发展程度逐渐降低、边际向内部逐渐降低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系统面临洪涝灾害的风险形势也更加严峻。构建长江经济带城市洪涝脆弱性评估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运用模糊集对分析法判断样本所属等级,对南京、武汉和成都的城市洪涝脆弱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12—2016年,南京市平均洪涝脆弱度最低,受低人口密度、建成区高绿化率以及较高经济密度作用,洪涝脆弱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武汉市平均洪涝脆弱度最高,由于人口密度过高、建成区绿化率过低导致洪涝脆弱性呈现恶化态势;成都市平均洪涝脆弱度位于中等,受人口密度下降、经济密度和排水管道密度上升的影响,洪涝脆弱性呈下降趋势;提出了大力发展当地经济、合理调整城市化速度、兴修排水基本设施等降低长江经济带城市洪涝脆弱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将韧性理论引入耕地保护研究,评价黑土区耕地韧性进而揭示其短板要素,提出黑土区耕地韧性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研究方法:基于覆盖黑龙江省拜泉县16个乡镇、154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及土地遥感数据,从韧性发生学视角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村域为单元,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果:(1)拜泉县耕地韧性为0.421,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耕地韧性不足;(2)立地条件对耕地韧性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耕地韧性较高的村庄集中于远离县城且地面坡度较低的地区,靠近县城且地面坡度较大的村庄耕地韧性相对较低;(3)农田排涝设施短缺、耕地劳动力投入不足是制约拜泉县耕地韧性的关键短板因素,耕地集中连片程度、耕地的机械、化肥投入以及粮食产出与收入有效支撑了拜泉县耕地韧性。研究结论:针对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有效实施耕地保护应强调基于韧性的治理理念。一方面要注重不同地域耕地内核系统与外界环境系统的交互作用方式与过程,诊断识别影响耕地质量与生产力的关键短板因素并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培育增强对发展环境变化和外界不确定性的研判能力,及时调整耕地保护策略,从而有效规避风险挑战或将损失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978~2004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4方面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得出,除人均农业生产总值外,其余3项指标的基尼系数与泰尔系数皆反映出江苏区域差异呈扩大态势;二者测度江苏省区域差异演变趋势相一致;江苏省区域差异主要表现为生活水平的区域差异,即江苏省生活水平的区域差异超出生产水平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水平是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城市化的内涵出发,构建了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城镇居民收入于一体的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灰色聚类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了2003年江苏省区域城市化水平;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13个城市发展的区位特点显著,南北区位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苏中、苏北与苏南地区相比,在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存在差距,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等;围绕如何进一步提高江苏区域城市化水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问题一直是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运用历史比较分析法,选取江苏省建设于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时期的3个典型水利工程,对工程征地补偿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协调性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标准的增长速度低于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匹配。提出完善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制定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提高个人收益等措施,以改进和完善江苏省水利工程征地补偿政策,保障移民权益,促进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江苏省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江苏省13个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遵循一般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的同时,结合江苏省综合发展的自身情况,构建了本文的指标体系。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和城市社会建设两个大的公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呈现地域性,即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地域综合竞争力呈现递减趋势。最后文章给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Flood risk is increasing all over the globe due to urbaniz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Water managers and urban planners try to cope with flood risk by enhancing urban flood resilience. Three main discourses of resilience are engineering, ecolog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Whereas the discourse of engineering resilience emphasizes the use of flood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s, the discourses of ecological and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advocate river restoration and spatial strategies to reduce flood risk.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which resilience discourse is dominant in the Lambro river basin (Metropolitan City of Milan), and how this discours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institutions (rules-in-use) and outcomes, such as flood protection infrastructures or building regulations. Our discursive-institutional analysis is informed by the (politicized) Institutional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IAD) framework, which highlights the role of discursive, institution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in explaining the outcomes of strategic interactions within action arenas. It is shown that whereas bottom-up initiatives try to foster socio-ecological resilience, the engineering resilience discourse still dominates within the Lambro river basin because national policies and funds are geared towards hard infrastructure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江苏省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与交通信息联系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江苏省域乡统筹发展水平由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随着距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城乡联系逐步减弱;根据城乡统筹综合指数,将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划分为紧密型、较紧密型、一般联系型和松散型等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现行的城市土地市场中,常常只注重对一个城市内部的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而缺乏宏观调控城镇土地价格的分等研究.通过探讨城镇土地分等的影响因素与技术思路,以江苏省64个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城镇为研究样本,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了6类因素共20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数轴法初步划分等别,经基准地价验证,最终把64个城镇划分为六个等别;经对分等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探索了江苏省城镇土地等别分布的地域特点及组合规律等;最后对分等因素的选择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在分析江苏沿海1999~2007年耕地-粮食-人口复合系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计算其3区14县(市)耕地压力指数(K)并划定耕地压力分区,以进一步分析K值区域变化特点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1999~2007年江苏沿海耕地面积波动减少,人口持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总产量及人均粮食产量开始阶段持续降低,并在2003年跌入低谷,至2007年有所回升。(2)根据耕地压力分区结果,从江苏沿海整体分析,K值呈现2003年大于2007年大于1999年的特点;从区域地市级分析,K值大致上呈现南通沿海大于连云港沿海大于盐城沿海的特点;具体到各县(市、区)耕地资源承受压力变化,东海县等7个县K值持续最小,南通市区和连云港市区K值持续最大,盐城市区等4个县、区2003年K值较1999年大幅增加但至2007年已回落,通州市等3市K值较大且呈增加趋势,赣榆县K值变化幅度最大。文章最后还探讨了江苏沿海不同区域的耕地-粮食-人口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创建"生态市"的大背景下,江苏省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生态质量。通过在PSR框架下建立的城市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用TOPSIS(理想点)法对江苏省13个主要城市进行生态质量评价和城际差异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空间布局而言,苏中生态质量较差,苏北中等,而苏南较好;就具体城市而言,南京生态质量最好,而淮安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