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适于股权分散型公司的传统单委托代理理论关注的仅是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问题,实践表明,在股权集中型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本文通过综述及评价以往文献从双重委托代理角度阐述公司治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财务监督 (一)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根据权利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明确、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设置原则,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公司治理结构体现为两层控制权的设置与行使: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委托关系形成第一层控制权;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3.
陈蓉 《上海会计》2007,(2):20-22
在企业管理中,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存在着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系由某一当事人(委托人)聘用另一当事人(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并赋予其一定的决策权而产生。由于委托人很难具体跟踪和控制代理人的活动,双方只能通过共同认可的契约来明确两者的权责利关系。在股东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代理关系中,股东作为委托人提供企业经营所需的资本,拥有盈利的分配权和剩余财产索取权。他们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治理结构来维护自身利益代理人即经理人员受委托人所聘用,按契约规定获取报酬。他们享有委托人赋予的决策权,这些决策将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在决策过程中,委托人有无法及时或不可能了解到的与决策有关的各种信息,因此对委托人而言,代理人的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观察性。本文探讨企业代理冲突的产生和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解决这问题。  相似文献   

4.
郗婧 《现代会计》2006,(1):33-34
会计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有积极的互动关系。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被现代企业当作增强经济活力、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手段。其核心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鲁桐,2002),或者说是股东和董事之间的信任关系(斯蒂芬?M?戴维斯)。会计作为“当今公司治理结构的语言”,日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下面从公司治理结构角度来讨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从而构建适应的会计信息质量体系,并以此作为指导与规范会计行为的指南,达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J.  B.  希顿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4):95-109
代理理论——适用于公司治理中的争论——构建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神话之上。然而,真正的分离存在于所有权和所有权,即股东股份所有权和公司资产所有权之间。股东不是被代理人;董事和高管亦不是股东的代理人。股东确实选举董事,不过董事奉公司法为圭臬,根据公司法行事,而公司法极少要求最大化现有股东价值。相反,公司法允许甚至鼓励董事为公司的基业长青而行事,只要董事有合理理由认为其行为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然而,代理理论对此现实置若罔闻。与此不同,正如早期文明通过参照现实世界中的现象与看不见的神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前者,代理理论学者讲述的是股东们为保持安宁而有所牺牲(支付监督成本),而管理层则做出承诺并以此行事(引发约束成本),但股东们最终还是要处理不受诸神控制的一时冲动(剩余经理自主权)。然而,尽管研究成果丰硕纷呈,但表明这场战斗是真实的证据尚付阙如。管理者通常忠诚可靠,这可能是因为现行公司法的重点在于规制管理者不忠,并且商业领域的竞争远比大多数代理成本模型所设想的要激烈得多,其几乎没有留给管理者任何松懈余地。相反,有证据表明管理者受认知偏见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管理者显得乐观。管理者乐观主义和公司法的灵活性可以为最大化现有股东价值的大多数有争议理论的失败提供解释。如果学者直面现实,将代理崇拜抛之脑后,经济学与法学研究的学术水平都将得到提振。  相似文献   

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均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产生,前者解决股东与经营者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后者解决经营管理当局与其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级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二者关系密切、双向互动,并对公司的经营效率、财务安全有直接影响。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天然存在的内在联系与衔接需求,探索二者的衔接途径,对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均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产生,前者解决股东与经营者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后者解决经营管理当局与其下属高级管理人员之间、高级管理人员与低级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一般员工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二者关系密切、双向互动,并对公司的经营效率、财务安全有直接影响。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出发,分析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天然存在的内在联系与衔接需求,探索二者的衔接途径,对如何建立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独立董事:代理问题之一部分   总被引:70,自引:4,他引:66  
本文研究独立董事制度。经理人的性质在于其是以经营才能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入企业合约而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当董事和董事会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时, 独立董事和内部董事都是企业的经理人, 董事会就是企业的管理层, 董事 (董事会) 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实质的代理关系和代理问题。因此, 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 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 只有在其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 独立董事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本文认为, 有关各方缺乏对独立董事的经理人性质和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的共同认知, 而这正是导致企业董事会的独立性与企业业绩之间不存在显著关系或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委托代理理论是解释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产生和发展原因的重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较多的人聘请别的人代理他们来履行一些服务,包括把一些决策权委托给代理人。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产生了代理成本问题。从经济性质角度看,代理成本的组成内容包括委托人的监视费、代理人的担保费和剩余损失三部分。从公司治理角度,严若森(2005)将代理成本分为二类:第一类代理成本由所有者与经营等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产生,是在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中总的价值减少;第二类代理成本发生在不同出资者之间,是大股东与小股东、股权投资人与债权投资人之间利益冲突与博弈产生的公司总价值的减少。笔者按此路径,将不同层级经营管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称为第三类代理成本。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现有研究较多地关心内部控制的实施与操作层面的问题,而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经济前提及其影响问题,即经营管理者之间代理关系以及其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作用关注较少。本文拟对此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力所及,在公司法研究中,代理成本理论占据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通过强制公司向股东分配更多控制权以降低管理者代理成本是法律应有作用。然而,该理论不能解释股东何以愿意投资于限制其问责管理者权力的公司。本文论述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指出公司治理结构达致最优时,能最小化投资者行使控制权时产生的被代理人成本及管理者行使控制权时诱发的代理成本。由于控制权最优分配因公司具体情形而异,股东权限程度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而公司则从这些治理结构中理性选择。被代理人成本理论比代理成本理论在实证预测上更为准确,其还提出不同的政策处方:立法者应允许每个公司基于公司具体的被代理人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的授权替代率(delegation substitution rate)来调整治理结构,而不是禁止甚或强制性推行某些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2.
股权控制链、代理冲突与审计师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的股权控制链①的视角,考察了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与高质量外部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制链越长,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就越严重。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的控制权结构所产生的代理冲突越严重,上市公司越有可能聘请审计质量较高的"四大"审计;而聘请"四大",能够降低控制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减缓公司的代理冲突。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外部审计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要卫国 《会计师》2012,(6):28-29
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两权分离使得所有者和高管(尤其是高级高管)之间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然而二者的目标效用函数却并不一致。因此,公司治理中的代理制度有效性的评价,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该制度是否能够使得高管的利益和所有者的利益尽可能的一致;二是该制度是否对于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公司的价值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委托代理视角,对高管薪酬制度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资本结构与代理理论研究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丽丽 《金卡工程》2008,12(9):100-100
代理理论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代理关系中利益冲突和摩擦必定会产生一定的代理成本: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话的目标,着重研究资本结构中长期债务与权益资本构成变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有效的资本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一个小股东、控制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层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两类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以及控制股东与小股东的利益冲突。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控制股东掏空行为与公司股权结构及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指出:(1)均衡状态下,公司的所有权集中程度由公司股东所受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决定。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增加,小股东最优的投资数量也会增加,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趋于更加分散。(2)在公司的现金流所有权结构确定的情况下,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信息非对称性引起的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会减少公司价值,使得控制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均受到损害。控制股东掏空资产收益的比例随着其自身现金流所有权的增加而减少,随着其控制权和所有权之间的分离程度而增加,随着投资者法律保护的增加而减少。(3)相对于公司中仅仅存在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的情形,控制股东的掏空行为会进一步降低公司的价值,而且降低的程度会随着控制股东的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当控制股东完全不能进行掏空时,即使小股东仍然面临由于公司中的第Ⅰ类代理问题引起的利益损害,但均衡时,由于控制股东和小股东之间不存在利...  相似文献   

16.
马珊珊 《新理财》2014,(1):86-87
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机制,不仅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而且明确了决策公司事物时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涉及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简而言之,公司治理结构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核心是委托-代理关系,目标是降低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其代理关系一方面表现为资源的提供(股东、债权人)与资源的使用(管理当局,即代理人)之间以资源的筹集和运用为核心的代理关系;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公司内部高  相似文献   

18.
美国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现代公司中,股东与管理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因此股东需要一定的控制机制对管理进行监督和约束。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以养老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开始活跃地出现在美国的公司治理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类表决保护投资者效率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股东掠夺与中小投资者保护 投资者保护的问题来源于企业理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规模资本和专业化管理是现代公司制度的基础,企业中股东与管理者的分离,使代理问题和道德风险广泛存在于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以及股东与债权人之间.拥有公司信息的公司内部人(管理者和控股股东)可以利用他们的信息优势,使用公司的资源为自己谋取私人利益,从而形成对外部人(非控股股东和债权人)的掠夺(expropriation)和剥削(exploit).在股权分散的公司中,由于单个股东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加上集体选择行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搭便车"情况,不会有一个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挑选公司董事,选择管理者.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上市公司财务活动围绕资金供求而建立的代理关系包括:债权人与公司股东之间,公司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以及国有股自身的代理问题。本文对以上四种代理关系的表现形式以及代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作出了理论解释,对研究如何降低代理成本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