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关中城市群联合打造西三角经济区,在国家层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具有现实可行性。西三角经济区处于经济区发展的第三阶段初期,其进一步成型还需要国家政策支持和人为推动。西三角经济区应发展成为国家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重要的协调型增长极、“中国的工厂”、国家南向对外开放重要基地以及生态安全屏障和国防安全战略基地。西三角经济区可划分为七大功能区,最终形成“三核、四轴、六带”的区域空间发展框架。目前,西三角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是构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立产业分区与协作的新格局和完善城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本文以“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这一研究层次为着眼点,从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竞争力的评价以及竞争力的提升策略等角度梳理和回顾了我国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研究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西三角经济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林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66-74
西三角经济区跨越川、陕、渝两省一市,它的提出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西三角是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要支撑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强化其综合交通的发展。应遵循“统筹建设,梯度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地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总体运行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平均水平持平,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运输三角”。  相似文献   

4.
上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苏州是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海门作出了高质量对接“沪苏”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海门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能力上的驱动因素测定,对区域比较优势等作出实证评价。海门与“沪苏”产业同构事实客观存在,海门制造业在长三角区域具有较强比较优势。但近年来海门区域比较优势表现弱化,区域创新活动呈递减趋势。因此,必须重塑海门产业协同发展的内驱力,以合作性竞争新理念,实行融合发展与错位发展的双向推进;利用合意性产业同构,促进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培育和打造区域主导产业;以价值链的高端化、专业化嵌入上海、苏州等长三角相关城市的重点产业中,赋能海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的解决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等级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本文利用云模型在不确定性转换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十一五"规划期间的建筑产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水平差异性显著,总体上呈梯形等级分布;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建筑产业竞争力水平普遍较强,东北部地区次之,中西部地区普遍较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阐述了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指出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在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中的作用 ,以此为基础构造了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及模型 ,并以山东省制造业为例 ,对其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学术界在区域竞争力理论研究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关于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研究,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与形成机理,影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区域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原则与评价指标体系等,并就如何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并组合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层次分析得到的指标权重,构建了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构建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 一级指标中“市场”、“环境资源”、“服务能力”、“企业”、“辅助机构”、“政府”、“业务单元”的权重,即影响力分别为:0.157396、0.154509、0.152811、0.149717、0.13352、0.126382、0.125642;(2)成都市汽车后市场产业集群各要素层面的竞争力和整体综合竞争力都基本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并不突出, 其中功能业务和辅助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9.
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能力是基于区域要素的比较优势的集成,绿色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多来自于有利的资源环境、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政策导向等因素。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文献系统分析基础上,构建了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产业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结合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条件、自然资源、产业需求等情况对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国际竞争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食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路径与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合规性”贸易壁垒的应用已成为当今贸易保护的最明显特征。本文首先简要讨论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进而说明产业国际竞争力受“合规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作用机理.并分别就“合规性”贸易壁垒对实施国及对象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定义落脚到竞争优势,是因为竞争优势能概括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结构”和“能力”三个属性,而且最根本的是产业集群较强的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持续竞争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并不同于群内企业竞争力的简单加总,也不同于区域产业竞争力,产业集群竞争力是一种自组织力、耦合力、协作力、创新力和品牌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大量深入调研基础上,借鉴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产业集群竞争力“新钻石模型”,以灵寿县为例对河北省石材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对提升河北省石材产业集群竞争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结构竞争力是从工业结构维度考察国家或区域的工业竞争力。资源优化配置、扩张市场份额和谋求永续发展等三种能力是影响并决定着国家或区域工业结构的竞争力。从可操作角度看.对行业增长率、行业占有率、行业贡献率和行业关联度等四个指标的综合评价,基本能够反映以上三种“能力”的强弱关系。据此构建了福建工业结构竞争力立体评价模型,提出构建福建新型工业化社会必须实施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区域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东西互动、南北争雄的新阶段。如果大西北与大西南密切协作,共建以重庆、成都、西安为支点的秦岭南北“西三角”,才能够在黄河、渭河、长江、汉水的上游挺起西部的脊梁,铸就西部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从而打造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并驾齐驱的中国第四增长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一种研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工具-GEM模型,从“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企业”、“厂商结构和战略”、“本地市场”、“外部市场”六个影响因素对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总结了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得出哈大齐地区服务外包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个层面给出了进一步提升该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构建了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体系的权重值,介绍了指标量化与处理以及综合评价值确定的方法,然后对美、法、西、意等全球旅游12强的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加速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确立双赢与多赢新理念,努力营造“共赢”新格局,政府和市场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在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企业家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强有力的区域合作推进机构和管理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要素市场体系网络、加快区域政策和制度一体化的步伐、构建区域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机制、实施区域内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市场化整合、促进区域城市群体协调联动发展、铸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18.
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评价系统。本文建立了一个由流通产业显性竞争力、结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资源与环境竞争力等四个系统共同建构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对构建可持续的旅游产业和健康的区域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关系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耦合协调度函数构建了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与评价体系,并以此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东高西低”的“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东北四大都市圈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都市圈的迅速崛起,都市圈经济已经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而作为东北三省经济增长极的"哈、长、沈、大"四大都市圈发展仍然比较滞后,原因是行政区划导致的重复建设和产业结构趋同等现象,实施错位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合作以及发展产业集群是提升四大都市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