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其著名诗篇《蜀道难》中有句名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形容地势险要,难攻易守,即使一人守关,万人也别想攻进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在新的形势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但要深化认识,就会碰到“物化劳动只能转换价值,不能创造价值”的关卡。然而,这个关卡是人为的,它导源于长期存在的理论扭曲。扭曲不克服,就存在逻辑性障碍,无法解释科技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能创造价值,并创造更多价值;。要按资本、按技术要素分配,在分配上作适当倾斜,就缺乏理论依据,从而形成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根本关卡。下面谈一些个人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同行专家给以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多元要素参与分配愈来愈显示出它的“经济效率的威力”,劳动价值一元论受到质疑甚至于批判。实质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一元论并不排斥“多要素”在经济分配中的作用,关键在于怎样深刻地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以及什么样的“多要素”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原则?使用价值多元论对现阶段的分配理论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洪安 《技术经济》2003,22(2):24-25
一、效率工资的理论分析1.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的局限性。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认为 ,企业工人工资的高低是由劳动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值决定的 ,工人的劳动边际产值越高 ,工资越高。这一理论的基础是古典经济学的边际分析 ,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工人的工资取决于工人的边际生产力 ,厂商劳动力的最佳雇佣量是劳动的边际成本等于劳动的边际收益。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成立是有较为严格的假设 :①工人的劳动是可以精确地度量。确定工人劳动的边际产值 ,须要对工人的劳动贡献作准确无误的测量 ,但实际上 ,对工人的劳动贡献是很…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我们早就明确过,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5.
效率工资理论认为支付比市场工资更高的工资,劳动总成本可能更小,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利润。索罗条件表明最佳工资水平与价格无关,仅仅取决于工资—努力的相关关系。怠工模型表明,在非怠工约束条件下,无论求职者如何保证,在低于效率工资水平上工人的最佳行为策略就是怠工,工人的保证是不可信的。工作转换模型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支付较高的工资可以降低工人的工作转换率,效率工资理论在理论上和现实的薪酬管理中都展示了极其强大的威力。  相似文献   

6.
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存在内在相等的关系,主要依据有三:一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值,起同度量系数的作用;二是工资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增长;三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使劳动者的消费构成发生了变化。确认实际价值的存在具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捍卫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与一惯性;二是使抽象的价值理论回归现实生活,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应用;三是贯通理论、解除迷津、确保劳动价值理论的永恒真理与光辉。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收入分配是一个价值分割的问题。这种认识无法对十六大提出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因为 ,按照“价值创造一元论” ,在价值创造中除劳动要素之外其他生产要素都不创造价值 ;如果运用“价值创造多元论”加以解释 ,又会落入马克思曾经批判的“庸俗共创论”。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收入分配的本质 ,确认收入分配在本质上不是对价值的分配 ,而是对财富及其支配权的分配 ,财富由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各要素按贡献共同参与财富分配 ,才能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企业内部分配,是指企业根据每个劳动者在集体劳动贡献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在企业内部进行的再分配。企业的内部分配,尤其是工资问题是改制企业最敏感的问题,因为它与职工(股东)切身利益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合理的工资分配机制,能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因此,建立合理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目前,改制企业的工资改革,要在“市场决定工资,企业自主分配”的方针下,健全管理,尽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仍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关于“模糊工资”的问题。所谓模糊工资是指企业对职工工资收入的发放采用保密形式,如信用卡、工资卡、红包等。某个职工只知道自己当月的工资收入水平,可以对照本人以前月收入作纵向比较,  相似文献   

9.
智力劳动的分配决定效应及模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知识的积累与科技的进步 ,智力密集型劳动已经替代体力密集型劳动成为价值的最主要源泉。智力劳动的特征使得凝结在产品中的劳动含量与智力投资呈正相关 ,进而与其所形成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呈正向相关。因此 ,提高智力劳动力价值在分配决定机制中的权重 ,相对于现行以工龄为主体的工资决定体制而言 ,更能体现按“能”付酬原则 ,更能体现生产力的进步对分配的决定作用。以简单劳动力价值确定最低工资水平 ,然后依据每一阶次的智力劳动力价值差别确定工资水平差别 ,更能推动智力投资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智力劳动力价值为基础的工资分配制度 ,可界定为一个基于贴现理论的微观静态分配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私企业中的劳动力还是商品并具有价值: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表现形式;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要素分配并不是说所有要素都参与价值的创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