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978-2007年的有关数据表明:贵州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从1998年开始明显趋于下降,且比西南邻省下降幅度大、速度快。这既与英美等国劳动报酬比重相对稳定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不一致,也与日韩工业化过程中劳动报酬比重趋于上升相悖。贵州初次收入分配格局扭曲,已成为贵州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瓶颈。贵州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导致劳动报酬比重下降的重要原因,而根本原因则是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与粗放型经济的增长方式。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最终改变这种不利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初次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和全国整体水平,资本收入占GDP比重则相反,另外,政府初次收入(直接生产税)占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但西部地区劳动报酬比重呈现出下降态势,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变动的因素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西部地区相对富余而人力资本积累不足的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及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因而,西部地区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构建促进劳动报酬比重持续提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趋于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劳动所得从根本上取决于工资决定机制,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现象可以从我国现阶段的工资决定机制中得到解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政府的政策偏差是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所得比重的关键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对当前的工资决定机制进行重构,从而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劳动所得占GDP比重趋于下降是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劳动所得从根本上取决于工资决定机制,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现象可以从我国现阶段的工资决定机制中得到解释。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分割、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不合理、以及政府的政策偏差是导致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比重偏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劳动所得比重的关键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革企业分配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对当前的工资决定机制进行重构,从而使广大劳动者更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提高劳动者报酬比重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降低,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不断下降,是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劳动收入占比持续下降不仅影响着收入分配的公平,而且还制约着消费水平的升级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本文通过对1992年-2007年劳动报酬占比情况的分析,从财税视角探寻影响比重下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占比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应当使增长成果为全社会大多数人所分享.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通过改变收入分配格局来影响经济增长质量.近年来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趋势,与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U型规律相符,而产业结构转型、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冲击则是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
当下,中国经济内外交困,下行压力较大。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为7.6%,创三年来新低。经济发展已难掩收入分配问题,过大的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已引致经济转型困难、社会心态失衡、投机心理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迫在眉睫,且已经到了必须"跑赢"危机的关口。从2004年收入分配改革开始启动调研至今,国家已采取多项措施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但欲"南辕"却北辙"",两个比重"非但没有提高,反倒继续下降。2004年-2008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0.6%  相似文献   

8.
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逐渐下降。这一现象已成为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通过建立融合新古典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功能性分配理论的劳资分配一般模型,分析影响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析造成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过低的原因,有助于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框架下,劳动报酬占比是新创造价值中劳动力价值的份额,资本积累是劳动报酬占比大小及其演变的主导因素。长期来看,相对于人口的资本规模扩大会增加劳动力需求从而有利于劳动报酬的提高,但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降低劳动力价值并创造相对过剩人口,使得劳动报酬占比总体上趋于下降。经验分析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主要受资本积累规模、经济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地位以及区域工资历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均资本存量和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变化幅度在2008—2010年左右发生较大转折,促使中国劳动报酬占比在2011年左右开始从下降趋势转变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截止“十一五”期末,我国多年来形成的收入分配不公,突出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GDP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分配不公,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GDP分配中的“两个比重下降”;二是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十二五”期间,要针对产生和形成“两个比重下降”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四个原因,从七个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分配制度安排上找准切入点,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基本扭转“两个比重下降”和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治理分配不公是政府的责任,需要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治理分配不公。  相似文献   

11.
周玮  方勇  张二震 《当代经济管理》2005,27(5):15-18,69
经典的贸易条件理论,是建立在国际间生产要素不流动的假设之下的,因此,贸易条件理论能够揭示各国间的贸易利益分配。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日益融合,要素国际间不流动的前提已经消失。在贸易投资一体化条件下,一国贸易条件的变化无法正确反映贸易利益的分配和得益的变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交叉渗透使得各国在总体利益扩大的同时,模糊了贸易利益和投资利益的界限。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各国参与利益分配的基础由产品分工发展成为要素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利益分配机制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收入分配功能的分析和定位可看出,我国目前贫富差距惊人,城乡收入差距悬殊,从基尼系数分析显示,我国已经步入了国际警戒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个人所得税不能充分执行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通过对税收制度方面和税收征收管理方面缺失的研究.显示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调节功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影响其功能发挥的原因有个人所得税没有体现税负公平的基本原则、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低、调控客体不完全到位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强化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八分配功能的改革思路,主要是对个人所得税制课税模式、功能定位、税收扣除方式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分配公平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或者说居民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分配不公平现象,直接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加大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公平,是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者能否参与收益分配以及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特性交互发生变化,谈判的力量也在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美国的收入差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规模性收入分配和功能性收入分配两个方面对美国收入差距的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认识美国的收入差距不仅需要分析市场运行的现实特点,还需要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考察。其中,个人所得税是美国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一种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收入分配及其制度改革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收入差距的扩大在城镇和农村都对消费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从收入分配的角度探究我国居民消费不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建立跨省动态面板模型,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各省制度质量对我国收入分配和收入不均的影响,发现我国制度质量与收入不均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当制度质量较低的时候,制度质量的提升会加大贫富差距,但当制度质量提升到一定程度,跨过一定的门槛值之后,会缩小贫富差距。我国制度质量尚处于较低阶段,因此近年来我国制度质量的提升,加剧了财富由低收入人群向高收入人群的转移,扩大了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收入初次分配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组成部分。关于劳动收入初次分配的公平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包括分配权利、分配机会、分配条件、分配规则、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公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分配规则、分配过程的公平特别重要。在劳动收入初次分配中必须将公平与效率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分配是否公平虽然无法摆脱个人主观判断,但是可以通过各种客观的内在和外在尺度进行判断。分配公平应该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诉求。要实现分配公平,既需要整个社会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集合各种促进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公平的因素和机制,也需要遏制各种导致劳动收入初次分配不公平的因素和机制。  相似文献   

20.
收入分配理论基本上可以分成两条线索 ,即马克思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和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