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渔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者行为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广东省水产养殖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水产养殖企业的质量安全认知水平、控制意向和控制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构建覆盖"采购—运输仓储—加工—销售—追溯"五个环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四川肉类、蔬菜类和水果类加工企业比较研究,实证发现:样本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总体较低,其中肉类加工企业控制水平最低;从环节上看,采购、运输仓储和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最为薄弱。进一步分析发现:管理者学历与认知、企业设备与技术投入、市场竞争、外界支持和监管等因素与企业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显著相关。最后,本文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户的调查数据,从品质和安全双重维度,实证分析了农业产业组织对生产者质量控制的影响。研究发现,养殖户主体组织形式的转变对生产者质量控制的影响是混合的:与传统庭院式养殖方式相比,场区式养殖有助于养殖户改善品质控制,但对其安全控制具有负向影响;紧密的主体间组织有利于养殖户质量控制的改善,加入合作社对养殖户品质控制和安全控制的多项行为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合同养殖户在饲料营养和病死羊无害化处理方面均表现更好。此外,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外部环境、对兽药休药期的认知水平以及预期收益也会对其质量控制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超市做为肉鸡供应链主要销售终端,其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对保障肉鸡质量安全发挥重要作用。基于辽宁省6个城市210家超市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超市质量安全控制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超市经营规模、管理者教育程度、供应物流认知、环境维护认知、质量安全追溯系统认知、政府补贴、其他超市行为、消费者诉求对超市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601个长沙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例,剖析了长沙市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情况、接受意愿、支付意愿和实际的购买行为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较高,但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认知程度较低、信任度较低,因此,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及购买行为都处于一个较低地水平。其中,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安全农产品的认知程度、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政府的信任等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意愿与行为。为此,应进一步提高安全认证农产品的安全性、加强安全认证农产品的信息发布、提高政府对农产品安全认证的公信度等,以切实提高消费者对安全认证农产品的购买,进而促进安全认证农产品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粮农作为粮食供应链的源头,其质量安全行为直接决定了粮食的质量安全情况。文章基于山东省17地市627户粮农的问卷调查数据,首先运用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粮农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再通过ISM模型进一步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层次结构。分析表明:粮农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种植规模、专业化程度、行为态度、优良品种选用认知、农药化肥安全使用认知、病虫害生物防治认知、产地检验9个因素对其质量安全行为的实施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家庭年收入、产地检验是表层直接因素,优良品种选用认知、农药化肥安全使用认知、病虫害生物防治认知是中层间接因素,文化程度、种植规模、专业化程度是深层根源因素。因此,加快培育新型粮农、提高农民收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加强产地检验是优化粮农质量安全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构建猪肉加工企业和生猪养殖户之间质量安全交易的委托代理模型,引入猪瘟疫苗技术数据,对猪肉加工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后向控制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后向控制绩效必须结合条件支付计划才能实现,企业在支付价格、追溯系统成本和承担问题产品损失间进行平衡,以此获取最大绩效值并选择一个合理追溯水平。养殖户的风险规避系数、养殖户质量安全行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企业追溯系统成本和养殖户质量安全行为成本显著影响后向控制绩效,并在强度和方向上显示出差异。  相似文献   

8.
养猪场(户)的质量安全行为对于从源头上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653份调查问卷的数据,首先运用Logit模型确定了养猪场(户)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ISM模型解析出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和层次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养猪场(户)决策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养殖模式、行为态度、兽药使用认知、残留危害认知以及产地检验7个因素对其良好质量安全行为实施意愿有显著影响。其中,行为态度和产地检验是表层直接因素,兽药使用认知和残留危害认知是中层间接因素,养猪场(户)决策者文化程度、养殖规模和养殖模式是深层根源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地理标志使用地区,农产品质量普遍较高,农户安全生产表现较好,因此有必要分析地理标志认知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陕西"洛川苹果"地理标志的实地调查数据,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1)地理标志认知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以及行为意向,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意向;(2)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分别对地理标志认知和行为意向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最强的路径是"地理标志认知→主观规范→行为意向"。[结论]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一方面直接影响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另一方面通过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以及主观规范间接影响行为意向。最后从政府、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以及农户3个层面提出提升农户地理标志认知与加强农户安全生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考察了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对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的影响.农户对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比较关注,但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内容认知不足.保障优质优价,成本收益配比,将增强农户安全农产品的生产意愿.不断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提高制度措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安全农产品生产环境,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湖北、安徽、河南3省的实证调研,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进行了分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4个层面分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结果]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市民化意愿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632、0.451、0.322、0.364(P值均小于0.001)。其中,农业转移人口对市民化的态度更多来源于工具层面的认知,主观规范中更注重参考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意见,知觉行为控制中个体素质和社会资本影响较大,但也应充分关注老人的照顾问题,过去的行为中是否有务工经验对个体影响较大。[结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过去的行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的行为选择机理。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户主文化程度、耕地面积、非农就业比例、项目后期管护认知程度、项目前期参与程度、后期管护资金来源、组织健全程度、监督检查机制、宣传等因素对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意愿影响显著。研究结论:为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后期管护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以显著性因素作为重点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文通过对湖南娄底市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影响消费者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的变量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的受教育程度、性别、家庭月收入、每月农产品花费、年龄因素对消费者水产品质量安全支付意愿有较大影响,但消费者受教育程度、性别与支付意愿呈负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大对认证水产品的补贴;在超市和农贸市场做好定点宣传和推广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可追溯安全水产品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清晰识别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加强耕地生态保护、保障农作物质量安全、提升农户耕种收益、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江西省11市47县(区)1488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在分析农户生态耕种特征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和Probit模型对农户生态耕种行为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农户生态耕种10种具体行为的采纳情况差异明显,其中施用有机肥采纳程度最高,生态农业模式采纳程度最低。农户采纳生态耕种整体水平不高,但仍具备进一步推广的潜力。家庭劳动力比重、生态耕种成本认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律法规认知、生态耕种收益认知、生计分化和生态环境认知等解释变量是影响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主要内部因素,政府补贴、农田基础设施、生产交流程度、耕地质量变化和生态耕种信息获取难度等则是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结论]政府及基层管理部门应在推动农户非农就业生计、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生态耕种宣传与推广、完善政策扶持与管控机制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7年苏北地区243户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灌溉管理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利用Probit模型研究了各相关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意愿受到户主的文化程度、户主对参与式灌溉管理认知程度、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农户社会资本、村级灌溉系统配套完好率、政府支持力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非农劳动力占家庭劳动力比例、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相对复杂.  相似文献   

16.
In Italy, national parks allow the use of their brand logo and name on the labels of food products produced by firms located within the national parks. However, no empirical research has yet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national park brands on consumers’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Hence, this empirical study explore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consumer trust in food quality and their willingness to pay premium prices for the national park brands. Results from a survey involving a sample of 227 Italian consumers suggest that women and younger consumers trust more and are more willing to pay for national park brands. The origin of food products associated with national parks, naturalness of foods, food quality certifications and bra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the packaged foods originate influence consumer confidence and buying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food marketers and policymak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以西北S区为例,应用Order probit模型厘清农户参与退耕的行为逻辑。结果表明:获取国家退耕补助、退耕地林业经营收入与非农就业收入等经济理性变量以及维持农田生产安全等生态理性变量是影响农户退耕参与意愿的显著要素;经济理性是农户参与退耕的本能逻辑,生态理性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农户的退耕参与意愿且更符合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逻辑假定;应基于生态经济理性的农户行为逻辑,合理调整农户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激励政策,从而提升激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方法 文章基于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甘肃省348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行为意愿模型中,农户家庭禀赋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次之,交易费用和主观规范的影响力最小。(2)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的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参与行为。(3)感知绩效对小农户行为态度的影响强于感知风险;小农户对同伴的信任度明显高于对上级政府和村集体的信任度;缔约条件对小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更有效,农户较为重视进入门槛高低;劳动力数量、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对收购产品中介的熟悉程度对小农户行为意愿均具有重要影响。(4)多群组分析得出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家庭禀赋对自给型、兼业型和退出型农户的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发展型农户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变量对不同类型小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些变量在不同类型农户参与现代农业意愿与行为路径中具有调节效应。结论 要加强现代农业宣传力度,改善农户行为态度;积极营造社会氛围,发挥周围人群的示范效应;提供技术、资金以及市场信息支持,增强农户对现代农业的掌控力;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设计差异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缩小主体间信息差距是提高食品市场信任水平的重要途径。为了研究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环境中,消费者获取信息对食品信任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长沙市1050位消费者,搜集消费行为和个人特征的数据,并使用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样本中只有17%的消费者主动搜寻公示信息,但是获取披露信息能够缓解不对称程度并提高满意度,进而显著正向影响信任程度;同时,获取披露信息在女性组中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年龄组间的影响为倒U型;另外,信息获取行为的选择受到食品安全、干净卫生和对新鲜程度关注度的显著影响。结果说明,在信息披露后,帮助和引导消费者主动获取信息,能够更好地提升食品市场的信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