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新法案的解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林伟 《新金融》2010,(10):22-25
美国新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确立了新的方向。在现有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金融监管可以借鉴其成功经验,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与合作,扩大监管范围和内容;利用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机遇,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提高银行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杨静 《国际金融》2013,(12):56-59
2013年5月20日,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简称CFPB)与代表各州监管机构的联邦金融机构监察委员会签署了《2013年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国家监管协调榧架》,旨在为CFPB和州金融监管机构对监管对象拥有的共同管辖权创设一套监管与执行的办调程序.协调机制遵循减负高效的原则,对监管信息实行统一收集并高度共享,分工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极强。这一设计为我闷近期刚刚建立的金融监管部际协调机制的运作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的不断深入,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三地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香港是分业监管模式,澳门是统一监管模式,而内地是协调监管模式。在此背景下,大湾区开展金融监管合作面临监管模式选择、金融监管协调、跨境金融服务、金融创新和数据信息流动等重重障碍。基于此,有必要探索完善中央—地方多层次协作体制、政府—社会共同治理方式和立法—司法—执法多维合作模式,多维度创新三地金融监管合作的路径。同时重点着眼于创新金融监管合作的模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完善跨境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深化三地金融监管的合作,为大湾区金融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监管协调机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强化金融监管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中国应在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市场准入、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重点业务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中,强化金融监管机制,建立起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分业监管的相互协调机制。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包括内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金融监管机构自身的协调与合作机制,即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协调机制;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5.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业混合经营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挑战。本文从建立和完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完善主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加强金融混合经营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金融监管体制应当以市场为基准不断变革与完善。以1999年金融现代服务法案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市场改革极大地推进了机构和产品的双重市场转型,但相应建立的功能性监管体制却产生了自觉性和自生性的监管滞后。次贷危机促使美国检讨现行监管体制,计划以《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的三阶段变革最终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我国正处于综合化市场转型期,在当前主要是明确市场稳定性监管主体,并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典型代表,经过长期的发展与实践,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监管架构、监管方法和监管规则比较成熟和完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金融发展和金融监管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与美国相比,针对外国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待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美国对外国银行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笔者主要梳理了美国对外国银行机构的监管法案,以及对外国金融控股公司的资质监管要求,并在简要回顾我国金融对外开放及监管工作的基础上,就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提出了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业混合经营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金融监管提出挑战.本文从建立和完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机制、完善主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金融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加强金融混合经营的金融监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次贷危机下的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监管体制应当以市场为基准不断变革与完善.以1999年金融现代服务法案为标志的美国金融市场改革极大地推进了机构和产品的双重市场转型,但相应建立的功能性监管体制却产生了自觉性和自生性的监管滞后.次贷危机促使美国检讨现行监管体制,于2008年3月底出台<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皮书>,计划通过三个阶段的变革最终建立基于目标的最优化监管架构.我国正处于综合化市场转型期,在当前主要是明确市场稳定性监管主体,并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是美国对金融监管制度的全面反思,法案在强调银行业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宏观审慎监管的力度。通过设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扩大美联储职能,加强金融衍生品监管,提高消费者保护等措施,美国的审慎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分业监管协调合作的制度安排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我国目前的分业监管体制下,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合作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的分业监管协调合作应该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制度安排,需要从加强金融监管机构与中央银行的协调合作、加强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合作等三方面来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梅 《福建金融》2007,(12):22-24
随着美国《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实施,以金融控股公司方式实现混业经营已成为维持分业经营的各国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入世后,在外部竞争和内部金融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趋势逐渐明朗,原有的分业监管体制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尤为必要。本文从完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立法、坚持分业监管,分阶段实现功能性综合统一监管,建立、健全预防性风险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制及加强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国际合作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一、我国监管协调机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现状1.政策法律规定层面。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水平较低,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尚无法律规范,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加强。虽然在政策和法律上都有所规定,但各相关部门均未出台关于金融监管协调的详细法律文件,"一行三会"之间的监管协调没有开展,金融监管协调仅限于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不定期召开的监管联席会议,停留在政策层面,不是法定机制,内容也以务虚为主。2.具体业务协调层面。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在2000年9月建立了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但该联席会议制度并没有发挥监管协调  相似文献   

14.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危机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金融监管不力,而监管不力往往又与各金融监管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协调合作紧密相关.基于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次贷危机前金融监管协调合作机制改革的考察,笔者分析了这些国家在监管机构设置与职能、监管机构协调与合作、监管信息收集与共享以及国际监管协调与合作方面取得的成功经...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南非金融监管体制的内在缺陷.2013年12月南非政府正式发布名为《金融部门监管法案》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启动了公开咨询程序.“准双峰”监管模式将取代既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南非新金融监管模式对我国金融监管强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明确法定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作为美国重要的金融监管体系中的支柱性机构,其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体现出美国监管当局监管思路的重要转变。本文通过梳理回顾美联储权力结构的变迁过程,试图揭示当前金融混业经营监管体制层面的不足。次贷危机后,美国政府对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通过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试图通过对金融监管框架的结构性调整,加强金融监管对金融系统稳定性的保障。通过对该法案的剖析,能够总结归纳出美国政府监管当局针对混业经营监管的新思维,以及趋向于宏观审慎监管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融》2013,(8):7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协调,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经国务院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我国金融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原则,维护金融稳定和金融行业监管的职责分布在不同政府部门,随着近年来金融行业交叉融合和跨市场金融创新增多,对加强监管合作的要求提高。以往,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没有形成机制,此次建立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将会使沟通协调常态化和机制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现行法律框架下中国金融监管协调合作的必要性,梳理和总结协调合作取得的成效后发现,当前金融监管协调中主要存在牵头人地位不明确、协调机制对监管机构约束力不强、缺乏有效的争议解决机制和监督机制、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监管协调机制缺乏匹配的专业人才等问题。建议明确央行作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牵头人的地位,进一步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金融监管协调监督机制,积极培养综合型监管人才;强调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注重服务金融市场、监管对象和投资者。  相似文献   

19.
金融监管的制度差异、监管竞争、金融创新导致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协调机制失衡,进而产生金融监管套利行为。金融监管套利容易引发金融系统的负外部性,导致金融风险不断累加直至爆发金融危机。金融监管套利的盛行暴露了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推动了金融监管国内协调统一和国际合作的发展。本文从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失衡的角度,以监管制度的成本收益和供需均衡分析为框架,运用净制度负担的一价定律模型和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博弈模型,探讨了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不同状态下的监管套利问题。文章还提出了构建具有层次性、区域性的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各国协作并保持政策的一致性,拓宽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参与主体范围和市场领域,通过国际合作监管来缓解监管竞争,减少和消除监管套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金融混业监管的模式选择与协调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